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是学习“倍”的意义的应用与提升,本节课运用转化思想将以前学习的“倍”的意义、除法的意义转化成“倍”的应用,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除法与“倍”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学习目标 1.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学会借助直观图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等。
学具准备:小棒、圆形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
第一行:摆6个圆片。
第二行:摆2个圆片。
2.根据摆出的圆片数量提出问题,并揭示课题。 1.动手摆一摆,分一分。
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圈一圈,填一填。
○○○○
□□□□□□□□
□的个数是○的( )倍。
答案:2
2.填一填。
(1)第一排有( )朵花,第二排有( )朵花,第二排的花朵是第一排的( )倍。
(2)第三排有( )朵花,第三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 )倍。
答案:(1)2 6 3
(2)8 4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例2。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并找出所求问题。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3.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
画出擦桌椅的人数和扫地的人数的倍数关系示意图。
4.列式解答。
12÷4=3
5.讨论列式是否正确。 。1.观察情境图,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
3.把扫地的4人看作 一个整体,12人里面有3个4人,所以擦桌椅的人数就是扫地的3倍。
4.学生交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是4的几倍,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5.思考后验证。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3个4,正好是12人,而擦桌椅的有12人,所以是正确的。
三 巩固练习。(5分钟) 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2、3题。 1.先读题,再分析题意。
2.先观察情境图再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
小兔的只数是鹅的几倍?
小兔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六 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习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同样选择了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先动脑想一想,再亲手画一画,在操作的基础上使知识得以深化。让学生通过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全程参与到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拓展学生思维,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