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
课题 连续进位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本节课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的能力。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位学生在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尝试独立计算,经历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关注练习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将着重做到下面几点:(1)控制练习题的数量,不搞题海战术;(2)练习题的形式活泼多样;(3)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学习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体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 1.出示口算卡。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揭示新课。 1.开火车计算。
2.说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3.明确学习目标。
二 探究新知。(25分钟) 1.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情境图。
(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
(3)探究24×9的笔算方法。
①先估算出算式的结果。
老师:先估算一下,9箱饮料大约是多少瓶?
②试着笔算24×9。
老师板书:
(4)小组讨论:探究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如果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2.深入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137×6。
独立笔算并探究方法。
3.讨论两道题的异同点。
老师总结: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是多乘了一次,要向十位和百位连续进位。 1.(1)在操场上,老师和同学准备了饮料,每箱24瓶。
(2)小组交流,提问题。
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列式为24×9。
(3)①学生: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利用已学知识进行估算。学生: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24比20大,比30小,20×9=180,30×9=270,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②笔算。用竖式计算。请一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共同订正。
(4)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个位上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2应写在积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
2.独立完成笔算,小组内交流笔算结果,确定笔算的正确性。探究与24×9在笔算方法上的区别。
3.学生互相交流。 1.找朋友。(连一连)
答案:
2.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3.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128×4=512(人)
4.选一选。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最大是( )。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两位数
(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乘积是( )。
A.990 B.900 C.999
(3)与45×7的积相等的算式是( )。
A.63×5 B.45×9 C.25×9
答案:(1)A (2)B (3)A
三 巩固练习。(5分钟) 1.同学们做下面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两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 1.第1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第2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上的数又增加了1。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六、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部分学生已经对连续进位的笔算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甚至遇到这样的连续进位时能够直接在算式上进行口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了适当的调整,所以在统一教学后,出现了有些学生已经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还不太熟练的情况。教学细节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能够将各个细节有层次地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逐步明白所学的内容,并通过最后教师的总结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