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 连减 
课题 连加 连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帮农民伯伯摘大南瓜的情境,并让情境贯穿于本节课的新知识。由分小组摘大南瓜引出连加算式,再由运大南瓜引出连减算式,学生既从中学会了列连加、连减算式,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两全其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了起来。 
2.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及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使全体学生亲身经历获得新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习目标 1.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2.经历探究理解连加、连减算理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 
学习重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算式。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27页“摘大南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描述画面情境:同学们在帮农民伯伯摘大南瓜。 1.计算。 
32+16=(48) 58+31=(89) 
64-44=(20) 56-12=(44) 
14+52=(66) 97-66=(31)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8+15+19=(92) 
34+26+15=(75) 
3.算一算,填一填。 
34+22+16=(72) 
 
56+14+28=(98) 
4.猴妈妈摘了28个桃子,猴爸爸摘了29个桃子,小猴子摘了18个桃子,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28+29+18=75(个) 
答:它们一共摘了75个桃子。 
5. 
买三种体育器材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19+48+6=73(元) 
答:一共需要73元钱。 
6.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7-38-14=(15) 
73-36-15=(22) 
7.水果店有86个西瓜,第一天卖了29个,第二天卖了28个,还剩多少个西瓜? 
86-29-28=29(个) 
答:还剩29个西瓜。 
8.水果店进回80箱苹果,第一天卖出19箱,第二天卖出27箱,还剩多少箱? 
80-19-27=34(箱) 
答:还剩34箱。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集体订正。引导学生列出第三个问题的算式。 
3.引导学生比较第三个问题与前两个问题的不同。 
4.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第三个问题, 
再引导学生讨论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 
5.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的不同,说一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这个问题的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种竖式的优劣。 
3.强调连减法竖式不能写成第二种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道题还有什么解法? 
4.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连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1.学生交流信息,独立提出问题。 
(1)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摘了多少个?(3)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后汇报,小组讨论后列出第三个问题的算式:28+34+22。 
3.学生发现第三个问题是三个加数相加,要经过两步计算。 
4.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汇报方法。 
第一种方法: 
学生交流后明确:竖式计算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5.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推荐代表汇报: 
(1)第一种方法和第二方法的相同之处都是先算第一组和第二组共摘的,再加第三组,最后算出三个组共摘多少个,这种算法比较简便。 
(2)第三种方法是把三个加数同时进行相加,我认为这种方法最简便。 
(3)我认为除了这三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先计算28+22=50,因为这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数,再加上34等于84。我认为口算更简便。 
(二)探究连减的计算方法。 
1.学生交流对题中信息的理解,讨论后列算式:84-40-26,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方法,列出竖式: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2.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竖式的写法会给计算带来不便,连减竖式不能写成这种形式。 
3.学生继续探究这道题的其他解法,然后汇报。 
(1)这道题可以用口算计算第一步,84-40=44;然后再笔算第二步: 
(2)这道题也可以先计算两次一共运走多少个大南瓜,40+26=66,这一步可以用口算,再计算剩多少个: 
4.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在连减计算中,既可以逐步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用被减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上面“做一做”,注意连减竖式与连加竖式的区别。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在计算过程中注意算法的多样化。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连减竖式和连加竖式的区别。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不同的算法。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连加连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连加连减”的内容时,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生活中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实际情景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我利用课件,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情景图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竖式,让孩子观察、比较,发现连加连减竖式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发散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巩固、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情感。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