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乘加、乘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学习重点 应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卡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 掌握乘法应用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2题。
红心小学二(1)班同学义务给学校苗圃的小树苗浇水,每排4棵小树苗,浇了3排。一共浇了多少棵小树苗? 分析:已知每排4棵小树苗,浇了3排。求一共浇了多少棵小树苗?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用乘法。
答案:
4×3=12(棵)
答:一共浇了12棵。 1.同学们给学校苗圃种花,一共种了多少棵?
4×2=8(棵)
知识点2: 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李老师买了一些奖品,4个软面抄,每个2元。如果再买25元钱的铅笔,那么李老师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下列是聪聪列出的算式,你能帮忙算出结果吗?
4×2+25=( ) 分析:先观察算式的特点,是乘加算式,应先算乘法,再用求出的乘积加后面的数算出得数。
答案:
4×2+25=33(元)
答:一共需付33元。
2.刘阿姨买了3块肥皂,每块6元。如果再买一盒9元的抽纸,一共需要多少钱?
6×3+9=27(元)
答:一共需要27元。
知识点3:
掌握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3: 掌握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你能看图求出问题吗?
分析:图中的小朋友可以看成坐满4排,每排坐5人,另外还有4人,用4个5再加4人;也可以看成坐满5排,每排坐5人,这样就多算了1人,用5个5再减去1人。
答案:
第一种:5×4+4=24(人)
第二种:5×5-1=24(人)
答:一共有24人。 3.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4×2+3=11(个)
或3×4-1=11(个)
知识点4: 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哪个图形中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分析:要想比较哪个图形的小方块多,先要算出每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小方块的个数。
左图可以看成是5个5少2,右图可以看成是4个6少2,两个图中都少2块,所以都可以忽略不计,直接比较5个5和4个6的大小即可。
也可以把两个图形中不够的部分捂住,发现满的块数都是4个5,一样多。再比较捂住的部分,左边3块,右边2块,所以左边多。
答案:
左图中的阴影部分小方块的个数多。左图中有5个5少2块,是23块,右图中有4个6少2块,是22块。 4.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图形中的多?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方法1:左图列式4×5-1=19(个),右图列式4×4-1=15(个),所以左边○多。
方法2:把左右两边都同时去除3个○,只比较4个4和3个4的大小,所以左边的○多。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3、4、5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参与小组合作了吗?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请说一说。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学习了乘加、乘减知识之后的练习课,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乘加、乘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一节课耐心、细致的训练,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且同学们在探求最后一道练习题时,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浓厚,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学生的内在潜质得到了充分的挖掘。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深切感到:教师能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演绎多大的精彩。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