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课题
6的乘法口诀
教材解读
这节教材的编排与5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但给学生留出了
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填表计算还是编口诀,都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学生对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已经有了较高的经验,教材在“想一想”里只选择了其中的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要求回答各用了哪一句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能够编拟出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含义。
2.能够熟练的记忆口诀,能利用口诀正确地进行6的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
难点
重点:编拟6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
难点: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正确的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乘法口诀的基础,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就已经对6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背诵下来。所以这节课着重要求学生能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两个数相乘的计算。
教法
学法
教法:本课教学运用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综合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法: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元素
导 入
(2分)
复习旧知,做好准备:
计算 教师出示计算题,学生口算。
填空.教师出示填空题,学生填。
3.背一到五的乘法口诀,教师指名学生背口诀。
4.看口诀,说算式。
教师卡片出示1~5中的任意口诀,学生说出相关的两道乘法算式。
口算
填空
背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新 授
(18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3)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再让6人到前面来。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3.解决问题。
(1)自己尝试
列出乘法算式。相互交流
(2)出示表格:
①学生理解表格。
②先让学生结合尝试,自己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①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②你能根据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试着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4)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学生看情景图以及同学们的演示,思考、列出乘法算式。相互交流。
填表
交流探讨
学生试编口诀
记口诀并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对口令
学生巩固
(15分)
课本第36页想想做做1—7题
板 书
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拓 展
(5分)
盘点知识
问题再现
一.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 可以算1×6 6×1
二六十二 可以算2×6 6×2
三六十八 可以算3×6 6×3
四六二十四 可以算4×6 6×4
五六三十 可以算5×6 6×5
六六三十六 可以算6×6
二.6的乘法口诀特点
第一个乘数都是6 ,第二个乘数,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 后一个积比前一个积多6,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6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