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小凯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1.242米,若他的测量过程及读数是正确的,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单位标度一定是米 B.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
C.估计值是2 D.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
2.按照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B.生物体→电子→原子→原子核
C.原子→原子核→中子 D.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3.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4.关于误差的说法,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6.如图 所示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游人从路灯下走过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路灯的高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2m B.3m C.6m D.13m
7.关于我们网络上课,下列叙述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早晨第一节课从8点开始 B.下午第一节课从14点开始
C.每天19点上晚自习 D.每节课时间是40分钟
8.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9.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成年男子的鞋子长度约为42dm
B.一支新的中华绘图铅笔长度约为18dm
C.小李身高1.72m
D.物理课本宽度182m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40mm
1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0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8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12.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cm B.1m C.1dm D.1mm
13.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
A.2mm B.2cm C.6mm D.6cm
14.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
A.2. 40cm B.2. 80cm C.2. 40mm D.2. 80mm
15.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正常 B.偏小 C.偏大 D.无法比较
16.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C.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误差
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17.关于误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避免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8.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19.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测量范围是_____cm,其分度值是_____c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20.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就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快/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_比.
21.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物体A的长度_____ cm。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由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1.242m可知,刻度尺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则刻度尺的单位标度可能是米或者分米,估读值是0.002m;测量长度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即刻度尺的测量结果可以精确到1cm。综上所述ACD项错误,B项正确。
故选B。
2.C
【解析】
A.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和地月系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故A错误;
B.生物体、电子、原子和原子核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物体、原子、原子核和电子,故B错误;
C.原子、原子核和中子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原子、原子核和中子,故C正确;
D.生物体、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和生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零刻线且视线与尺面不垂直,B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零刻线,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D图正确.
4.A
【解析】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和错误不同之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C
【解析】
分析:正确使用刻度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
故选:C。
【点睛】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难点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C
【解析】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1.7m左右,由图知,路灯高度大约是成年人身高的4倍,所以高度在7m左右。
故选C。
7.D
【解析】
ABC.8点、14点和19点指的是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故ABC不符合题意;
D.每节课时间是40分钟,40分钟是一段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解析】
A.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故A错误;
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测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D错误.
9.C
【解析】
A.正常男子的鞋子长42dm=4.2m,与实际相差太大,A不符合题意;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不符合题意;
C.小李身高为1.72m,C符合题意;
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2cm,D不符合题意。
10.C
【解析】
A.测量长度时,刻度尺不能倾斜,A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B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C符合题意;
D.拇指长度约4cm=40mm,D不符合题意.
11.B
【解析】
A.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80μm=0.08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12.D
【解析】
长度测量时,需要估读数值,根据测量数据,最后一位数是估计值,所以准确的测量结果是25.9cm和17.3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D符合题意。
13.B
【解析】
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cm左右。由图知,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所以在2cm左右。故ACD错误,B正确。
14.B
【解析】
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对齐0刻线,末端对齐2.80cm刻度线,故物体A的长度是2.80cm。
故选B。
15.C
【解析】
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故选C.
16.D
【解析】
AD.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人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但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A错误,D正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由于测量人估读而造成的误差,不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故B错误;
C.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错误,故C错误。
故选B。
17.ABD
【解析】
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A正确;
BCD.误差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因此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故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18.3.63
【解析】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零刻度对齐,右侧与3.6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63cm。
19.0~10 0.1 7.50
【详解】
[1][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量程为0-10.00cm,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物体左侧与刻度线1.00cm对齐,右侧与刻度线8.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
20.秒表 慢 正
【解析】
(1)根据v=,实验中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
(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这样可以延长气泡运动的时间;小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则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点睛】
(1)根据v=,实验中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
(2)实验中要尽量增长气泡运动的时间,这样便于测量;根据s=vt,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或根据v=,速度不变,比值是一定值.
21.1mm 1.30
【解析】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物体A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3cm对齐,估读为7.30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
物体A的长度为1.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