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做个小侦探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7 做个小侦探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6 07:1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做个小侦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案件”的侦破,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猜想、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通过碰碰球游戏和寻找恐龙灭绝的“凶手”环节,让学生明白很多时候猜想也是会出错的,猜想也需建立在必要的证据之上。
二、教学准备
1.课件:ppt
三、教学重点:
学生根据案件中提供的三条线索,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记忆、判断,分别找出三条线索的答案。
四、教学难点:
在得出的三条线索的基础上,运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强化思维
1.回顾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哪些不同的器官去观察物体?主在强化学生观察物体的思维与顺序,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摸一摸、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等等。
2.了解什么是“小侦探”?再次明确作为小侦探,必须从学会观察开始,并以是否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小侦探为导向,吸引孩子参与活动。
(二)系统观察、发散思维
1.通过图片,仔细观察并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答案相对唯一。重点要求:
(1)清晰、完整的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2)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介绍生活中的现象。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中现象并尝试破案,答案相对发散。重点要求:
(1)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并尝试进行“破案”;
(2)发散思维,尽可能的猜测其“凶手”的可能性;
(3)做到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实际判断猜想的可行性;
(4)结合可行的猜想,尝试进行故事编撰。
(三)验证猜想,完善思维
通过碰碰球游戏,猜测各球的运动状态。
(四)挑战“权威”,刺激思维
恐龙灭绝的“凶手”到底是谁?挑战学生内心既定但又说不出所以然的科学“权威”。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科学家解释无法亲身经历或实验的现象时,也不是凭空猜想,是要有依据的。
(五)小结:科学是美好的,更是谨慎的;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