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词汇:振动、碰撞、摩擦、声带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在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初步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发声物体,能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进一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科学方法:观察联想、比较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养成实验的全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从而培养科学探究中的事实意识。核心价值观:体验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乐趣。
教
学重
难点
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
学准
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课件、锣、音叉和小槌、乒乓球、钢尺、橡皮筋
鼓和鼓棒、三角铁、碰铃、钹、小提琴等各类乐器
乐器的发声应让学生在探究的前提上进行,而不是一味地乱敲乱打。
活动过程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看我们桌上有什么器材(锣、鼓、钹、三角铁、碰铃、音叉、钢尺、橡皮筋、小提琴)想玩吗?那就让这些物体发出美妙的声音吧!(锣)上课!2、刚才同学们使物体发出了声音,今天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请你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碰撞、摩擦、弹拨、敲打、振动)3、声音到底是不是由于碰撞、摩擦、弹拨、敲打、振动产生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二、探究活动1、①同学们,我们每一组的器材都各种各样,但钢尺和橡皮筋是每组都有的。怎样让钢尺自己发出声音呢?学生交流,教师演示。(说明用力按住钢尺的重要性)②那怎样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提示。③分小组实验,并观察他们发出声音时的特点。④钢尺发出声音时会怎样呢?橡皮筋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上下来回运动)像这样上下来回运动,就叫做振动。(板书)2、现在我们又多了一种产生声音的方式,振动!那么多产生声音的原因,到底是哪一个呢?带着这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讨论好了吗?利用桌上的器材再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有一袋礼物,奖给研究最认真的小组。3、你们组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汇报面向所有同学)我们小组发现……敲打:请你上来演示一下。这位同学说是敲打,你们有什么想法?/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那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呢?①碰撞/摩擦/弹拨/敲打好以后,怎么还有声音呢?②碰撞/摩擦/弹拨/敲打这几个动作有什么共同点呢?都能引起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板书:引起)这样看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三、验证巩固,进一步反证1、声音真的是振动产生的吗?我们来验证这个结论,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它发出声音。怎样才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呢?(摸一摸、轻轻贴近脸)2、①你来试试,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音叉在振动)你也来试试!②你怎样让振动看起来明显一点呢?(靠近静止的乒乓球、放水里)如果看到乒乓球弹开了就说明音叉在振动,你们同意吗?那我们试试,让音叉发出声音后,靠近静止的乒乓球,你看到什么了?(乒乓球弹开)3、想做这个实验吗?那要注意什么呢?(拿乒乓球的手尽量不动,轻轻靠近乒乓球,仔细观察)4、乒乓球弹开让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了音叉在振动,既然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不是不振动就没有声音了呢?谁能让锣停止发出声音?为什么手一抓一按,声音就停止了呢?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器材来试试吧!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像我们刚才研究的这些器材由于力的作用同学们,今天开心吗?唱首歌庆祝一下吧,不过在唱的时候啊,老师有个要求:请你摸着喉咙唱。刚才唱歌时你发现了什么?(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2、不仅我们的小朋友能发出那么美妙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呀,老师把大自然的声音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你听!学生听声音。3、机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大屏幕出示)大自然的这些声音都是由于振动产生的,你们为什么能区分那么多声音呢?我们将在以后的科学课中继续探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