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6 15: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设计者




4

课题
拿来主义


课型
讲授课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能力目标:体会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运用因果论证,先破后立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和体会“先破后立”(反证法)论证推理逻辑胜
学情分析
注重讲授启发理解。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倾听
讲授
回顾旧知
2分钟
二、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在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用自己笔名。1921年发表他的代表作,中篇小说《阿Q正传》。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五四运动以后,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被誉为“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2部《呐喊》《彷徨》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作品语言幽默犀利,嬉笑怒骂,表达强烈
学生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讲授
了解人物品质
三、明确结构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第二部分(5-9)阐述“拿”的基本观点以及批判在对文化遗产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的人应具备的胆识。品质以及实行“拿”的主要意义。
回答
提问
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25分钟
四、把握内容
1、研读第一部分(1-4)第一自然段:由“闭关主义”提出“送走主义”作者的态度和目的是?批判,否定,为下文提出论点蓄势。第二自然段:内容上,转话锋题“拿来”结构上过度。第三自然段:揭露“送”的危害(后果)掠走能源财富子孙生存危机。第四自然段:揭示“送”的实质:是抛给的即“送来”的。
倾听
讲授
排除难点
3分钟
五、本课总结
作者背景结构
2分钟
六、课后作业
P121(一)(二)题
板书设计:反(破)闭关主义:闭关锁国:送走主义:1媚外求荣、2资源短缺、3生存危机
正(立)拿来:礼尚往来破→立:反正法。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设计者




4

课题
拿来主义


课型
讲授课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能力目标:体会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运用因果论证,先破后立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和体会“先破后立”(反证法)论证推理逻辑胜
学情分析
注重讲授启发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导入
回顾、检查
倾听
讲授
回顾旧知
2分钟
二、环节
研读第二部分。第五自然段:①承上文,表示对“送走”的反感和否定。②直接正面提出要“拿来”坚持的观点。第六自然段①揭示“送来”(抛来)的危害:身体遭摧残,灵魂(思想)受污染:经济被掠夺。②说明要“拿来”的必要性,正确性。第七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含义(手段方法)第八自然段:托和对待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①“孱头”害怕—逃避主义②“晕蛋”愤怒观光—虚无主义③“废物”羡慕接受—投降主义。第九自然段:正面阐述“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占有,挑选
学生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讲授
了解人物品质
三、研读第三部分(10)
第十自然段:1.总结强调“拿来”2.强调原则方法。3.收获。4.胆识、品质。5.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
回答
提问
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25分钟
四、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反证法(深刻)2.例证法(真实)3.对比论证(鲜明)4.喻证法(生动)
倾听
讲授
排除难点
3分钟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2分
板书设计:拿来的方法:占有、挑选意义: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教学反思: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