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030012382500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检测卷
语文
本试卷共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埋(mái)怨 弩钝 棕榈(lǚ) 沸反盈天
B.教诲(huì) 帐目 汗涔涔(chén) 吻颈之交
C.禁(jīn)受 国粹 不更(gēng)事 咄咄逼人
D.供给(geǐ) 贤慧 一刹(shà)那 乍暖还寒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神话传说也好,志人、志怪小说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 而记录下来的。
(2)阳光虽然为生命所 ,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
(3)迷宫式的结构,晦涩别扭的句式,不知所云的“后现代理论”,眼下的某些“学术著作”真让人 不透。
(4)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 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A.搜集 必须 琢磨 湮没
B.收集 必需 琢磨 湮没
C.收集 必须 捉摸 淹没
D.搜集 必需 捉摸 淹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明白这一点,我们对经典就有一份尊崇,一份耐心,就会消除隔膜,一步步登堂入室。
B.咱中国人从来就是信守诺言,一字千金,像你这样出尔反尔,叫人怎样相信你?
C.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
皆是。
D.在全球抗击疫情阶段,以邻为壑,散播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言论,只会使局势进一步恶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战略共识,增强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在今天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B.我们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靠的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实现的。
C.不但优秀的科普作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D.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如何应对重大危机。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宁国府正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
C.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光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相如持其璧睨柱 B.召有司案图
C.遂许斋五日 D.决负约不偿城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舍相如广成传舍
A.席卷天下 B.且庸人尚羞之
C.左右欲刃相如 D.欲因此时降武
8.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欲以击柱 使工以药淬之
B.秦王恐其破璧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设九宾于廷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臣乃敢上璧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好为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通“飞”
B.赍金百斤 赍:赏赐
C.冠缨索绝 绝:断
D.祝曰:瓯窭满篝 祝:祈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B.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C.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D.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髡忠于齐国。他虽为齐国入赘女婿,但多次代表齐国出使诸侯国,从未使国家受屈辱。
B.淳于髡能言善辩。在齐国面临危亡之际,他用鸟作比喻劝谏齐王,使齐王采取果断措施,声威大振。
C.淳于髡富有智慧。受齐威王派遣赴赵之际,他以一个故事表达对齐威王诚意不足的意见,使对方领悟。
D.淳于髡勇于担当。他受齐威王之托赴赵求救,促使赵国拿出十万精兵,最终两国同心协力打败楚国。
12.把前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左右莫敢谏。
(二)古诗鉴赏。(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送人宰吴县
杜荀鹤
海涨①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②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
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注】①“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②“字人”即抚养人民。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吴县当县令的友人的告诫。
B.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办法,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为官清正廉洁才是最好的。
C.草鞋是俭朴生活的象征,机梭是典型生产工具,诗人借此希望友人到任后做到生活朴素,使百姓安居乐业。
D.尾联照应诗题,点明送别,并在送别之际祝福友人像古代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
14.同为送别诗,请分析本诗与《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三)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道难》
(2)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3)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高远望面对雄伟江山,充满了对孙权的敬仰之情,然而大浪淘沙,英雄难觅,于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将军印
刘建超
两军对峙。
相距数里,看得见旌旗猎猎,闻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
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敌十万大军。
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劲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帐内,残烛下,将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尺的恶战与己无关。
士兵来报——敌军距我五里路遥!
士兵又报——敌军距我两里路遥!
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两军交战,总要有个见面礼。替我送予对方元帅。”
黑衣卫士绝尘而去,直奔对方大营。
元师接过士兵呈上的“战书”,展开观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是一幅画。画面上是两匹鬃毛挺立,四蹄腾空,呼啸而至的骏马。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画面上墨迹已千,唯战马的双眼墨迹如珠,晶莹剔透,在烛光下熠熠发光,寒气逼人。
大战之前,能心神不乱画出如此气势骏马的将军绝非等闲之辈,此将军手下的壮士定是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勇猛骁将。元师收起画,下令撤兵。
将军一画抵退十万官兵,传为佳话。将军的画身价陡增,成为争相收藏的珍品。
将军作画,总是在战前之时,在刀戟闪亮、战马嘶鸣中完就,画面永远是千姿百态的骏马。南征北战,转战千里,将军的画散留在大江南北。
一日搏杀阵中,将军被冷箭射中左眼,跌下马来。将军的黑脸卫士拼死厮杀,才从刀口下救出将军,自己却失去一条臂膀。
将军抚着卫士空空的袖管,说:“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
黑脸卫士说:“跟随将军征战十年,战役上千,只求将军伤愈后,能给我画一幅骏马。
将军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
将军伤愈,战事平息,将军解甲归田,过着乡野隐士的生活。没有了战火硝烟,将军再也画不出骏马了,索性封笔。
数年后,将军旧伤复发,双目失明。
闻将军双目失明,将军的画作价格猛涨。而伪作借机泛滥、鱼目混珠。将军当年战场作画大多都没有盖印。有得到将军画作的人,就登门请将军辨别真赝。
将军虽然双目失明,却能凭双手摸出画的真伪。尤其是骏马的眼睛,将军只一搭手就验出真假。真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得将军印者乃真迹,一时间,能得一枚将军印成了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某日,一后生求见,拿出一幅骏马画请将军鉴别。病榻上的将军只搭手一摸,便递于身边仆人,仆人接过画就要往灶膛里放,后生急呼:且慢,且慢,将军可知请求鉴画者是何方人氏?”
将军:“何方人氏与我鉴画真假有何干系?”
后生说:“我父亲就是曾伴随将军征战的黑脸卫士。”
将军浑身一颤:“你父亲现在可好?”
后生哭道:“我父现已重病在身,可他念念不忘将军。他说将军曾答应赠他一幅骏马图,我知道将军早已封笔多年,已不能再作画了。为了却父亲的心愿,我只得购此赝品,只求将军能网开一面,盖上将军印,我也好回去告慰父亲。”
将军长叹一声:“也罢,你三天后来取此画。”
将军喝退家人,三日不食不寐,紧闭屋门。
三日过后,后生上门,将军将一画轴递于后生,说:“一定要带给你父亲。”
后生接过画轴,磕首拜谢,告别将军。行在集市上,后生好生纳闷,难道将军真的为父亲又画了一幅骏马不成?难道将军双目失明也能作画?
好奇心驱使,后生忍不住打开了画轴,他吃了一惊:还是自己拿去的那张画,画的上方被写了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的红印。书生顿觉眼前灰暗,忍不住放声痛哭。
一富商经过,见后生如此伤心问起缘故,看了后生手中之画,愿出五十两白银求之。后生欣喜,接过白银忍不住又问:“一幅赝品,先生何以出五十两白银?”
富商说道:“此画是赝品,但上面所题的‘赝’字确是将军真迹啊。看旁边这将军印,定是将军新刻无疑,而印上还有人体纹络,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真赝相对,浑然一体,此画价值连城啊
后生方才醒悟,急匆匆赶往将军家中。
将军已气绝身亡。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得见旌旗猎猎,闻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寥寥几笔环境描写,点染了紧张肃杀的战争气氛,也与后文将军帐内作画形成鲜明的对照,烘托了将军的气定神闲。
B.小说情节设置善于运用伏笔,如将军受伤脱险时,允诺部下“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与文末将军甲章血印,以生命践诺的结局照应,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C.“浑身一颤”“长叹一声”,将军听完“后生”话后的神态描写,极细腻地刻画了将军内心产生的激烈震动,表现了将军对旧部下的挂念和不得不放弃原则的无奈。
D.“两军对峙”“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小说善于运用短句和四字词语来生动准确描摹场景和刻画形象,语言简洁凝练,读来韵味无穷。
17.小说中将军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8.小说以“将军”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发布《学生和班主任眼中的家与家庭教育一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对四、八年级学生的调查图1和图2)准确而清晰地反映出中小学生对父母的看法和评价。
材料二
记者:报告表明“四、八年级学生大都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第一位是学习情况(选择比例分别为79.8%、79.9%)”,请问您如何看待家长重视孩子成绩的问题?
李致远:只重视学习成绩是一种把教育功利化的病态表现。当然错也不能全在家长,这跟整个中国社会集体性焦虑有关系,正因为社会的焦虑引起家长的焦虑,而家长则选择通过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来释放这种焦虑,无形当中孩子成了家长释放压力的出口,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家长有压力不能释放到孩子身上。社会整体焦虑是由于中国“金字塔型”的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引起,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建设“橄榄型”社会结构,我们看到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调节收入分配,扩大中产阶层数量,这都是非常好的措施。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中国家长摆脱了焦虑的困扰后,会从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孩子学习成绩问题。有句话说的很好“孩子是因父母而来,但却不是为父母而来”。
记者:那您认为如何去解决中国家庭教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呢?
李致远:前面说了中国家庭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孩子缺乏科学的陪伴。陪伴式教育可以解决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网瘾、暴力、注意力不集中、拖沓、不自信、没有上进心等情况。很多家长认为陪伴其实就是陪孩子玩,玩太耽误学习时间,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现代教育学证明“玩”也是一种学习,只要玩的项目有针对性也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二是孩子成长环境中有太多负能量。孩子成年以前普遍缺乏辨别能力,对于一些负能量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往往很容易不加选择的全接收,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的成长环境充满正能量。
(摘编自《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访家庭娱乐学创始人李致远》经济网2018年10月22日)
19.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1显示的五种不尊重孩子的情况可见,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的比例低于四年级学生。
B.图2表明,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进行亲子沟通的各项人数比例,四年级普遍高于八年级,但比例相差不大。
C.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也会一定程度上修正对待孩子的方式,亲子沟通有所增多,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有所减少。
D.随着就读年级升高、学习任务加重,部分家长会开始认真倾听,关注学生内心和周边事情,但仍然回避交流影视话题。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北师大相关研究机构依据四年级和八年级样本数据作出的专题报告,反映了中小学生对父母的看法和评价,有利于推动家庭教育研究。
B.要改变当下中国社会整体焦虑,就必须改变引发这种焦虑的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出台政策调节居民收入,扩大中产阶层数量。
C.要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网瘾、暴力、注意力分散、拖沓、不自信等问题,恰当的陪伴式教育是家长可以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
D.只要统筹推进社会结构调整,家长摆脱焦虑的困扰,理性看待孩子成绩,做到科学陪伴,就能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孩子眼中的“中国好父母”。
五、语言运用。(共2小题)
22.以下是我市某小区疫情联防联控期间张贴的一则通知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填写相应序号并做修改。
①为防止疫情得到有效管控,②严控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③此门以关闭,④各位业主不得从此门通过。⑤给大家造成不便,⑥敬请理解与配合!
(1) (填写序号), (修改)。
(2) (填写序号), (修改)。
(3) (填写序号), (修改)。
(4) (填写序号), (修改)。
23.请完成以下与逻辑有关的小题。
“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以驳倒对方论点。
请阅读下面“示例”中用“归谬法”反驳相关观点的文段,仿照文段中划线的两句话,在“仿写”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反驳相关观点。
【示例】
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谬: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仿写】
观点: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
归谬:如果说“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以上大学是没用的”是对的, 。
?所以,不能仅因为许多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说上大学是没用的。
六、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对学习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在《劝学》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问题的朴素观点;后来,唐代的韩愈又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在《师说》里表达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看法。此后,人们关于学习的认知,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学习又呈现了新的特点,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以“‘劝学’新说”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检测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c(A.mán,弩,lǘ:B.账,cén,刎D.jǐ,惠,chà)
2.D(A.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收集:使聚集在一起。B必须:副词。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②加强命令语气。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C琢磨:①反复思索,考虑。②雕刻和打磨(玉石)。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D湮没:埋没。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3.B(与语境吻合应为“一诺千金”。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4.D(A“更加”“至关重要”中的“至”语意重复B“靠的是……实现的”杂糅C.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放到“优秀的科普作品”之后。)
5.D(应为西汉大将霍去病。)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7小题,26分)
6.B(“案”通“按”)(3分)
7.C(例句与C项均为名作动,A名作状,B意动,D使动)(3分)
8.B(B项“其”代词,他自己。A均为介词,用。C均为介词,在。D均为副词,才。)(3分)
9.B(文中指“携带”)(3分)
10.B(3分)
11.D(楚国是自动撤兵。)(3分)
12.(8分)
(1)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不可能得到。(采分点:“度”,“特”“诈佯”,“予”)(4分)
(2)文武百官荒淫混乱,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就要危亡,齐王身边近臣无人敢进谏。(采分点:“并”,“且”,“左右”,“莫”)(4分)
(二)古代诗歌(8分)
13.D(“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理解错误,尾联表达的是诗人希望友人像历史上那些政绩卓绝的清官一样,具有一颗仁民爱物之心,做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
14.《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情谊,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本诗中没有离愁别恨的情绪,而是表达了对友人“济世救物”的期许。
(三)默写(8分)
15.(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6.C(“浑身一颤”表现出将军对旧部下的挂念,而“长叹一声”则表现了将军的愧疚和痛惜之情。)(3分)
17.(6分)①大智大勇(从容镇定、大气凛然):领两万将士对阵十万敌军,临战作画,以画退敌,可谓智勇双全,胆略过人;
②坚持原则(方直刚毅):失明后以手辨画判真赝,以印证真,付假画入灶膛。面对救过自己名的旧部下,坚持书“赝”于画,另刻印相赠,做事秉持原则。
③信守承诺:三日不食不寐,以大拇指甲刻章,以指上鲜血作印油,告慰自己忠诚的部下,以生命践诺,表现出信守承诺的特点。
18.(6分)(1)小说以“将军印”为线索串联起了故事情节。将军战场作画多数没有盖印,失明后以手辨画以印证真伪,黑脸卫士儿子索印,将军以指甲为印,故事围绕将军画、印展开,使得行文结构严谨。
(2)将军印代表了将军信誉和人格。前有玉印,玉石色调淡雅,质地坚硬,暗示将军光明磊落、方正刚毅;后指甲印章,以鲜血为印油,则刻画出将军重情重义,珍视诺言的形象。
(3)“将军印”寄托了作者对视诺言为生命的精神的赞许,启迪读者深入思考在情感和原则之间如何抉择。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9.(3分)B(“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一起谈论电影或电视节目”一项,八年级高于四年级)
20.(3分)D(语过绝对。材料二中列举了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孩子缺乏科学的陪伴这最主要的问题和孩子成长环境中有太多负能量的主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地做好更多方面的工作。)
21.(4分)
①转变育人观念,适度关注孩子学习,理性看待孩子成绩。(观念)
②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育能力,言传身教。(能力)
③学会科学陪伴孩子,提高陪伴的针对性。(方法)
④营造富有正能量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环境)
五、语言运用(6分)
22.(4分)
(1)①,删去“防止”
(2)②,“进入”改为“进出”
(3)③,“以”改为“已”
(4)④,“不得从此门通过”改为“请绕行”
23.(4分)示例:那么生病就医没治好病就是没用的。可是生病怎么能不就医呢?
六、写作(60分)
24.(60分)
附:课外文言文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语言诙谐,言谈辩捷,能言善说,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齐威王好彻夜宴饮,迷恋游乐,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混乱,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就要危亡,齐王身边近臣无人敢进谏。淳于髡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停落在大王庭院,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为什么这样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振奋军队,出兵御敌,诸侯震动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维持三十六年。
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出使)到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仰天大笑,系帽子的带子全都崩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法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向田神祈祷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丰盛堆满粮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想要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出发,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说这个消息,连夜撤兵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