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同步练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同步练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6 22:01:10

文档简介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晓年写的一篇短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一是让我们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二是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及查找的资料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个句子的意思。
2.认识“黯、赴”等9个生字,会写“谋、瑞”等14个字。抓住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谋、瑞、损”等左窄右宽的字。
3.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凡人情感和作为领袖的伟人胸怀。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毛岸英、抗美援朝的资料。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谈对毛泽东的了解。
2.教师补充:毛泽东是开国领袖,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泽东是诗人,他的诗词磅礴大气,他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还是书法家,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毛泽东也是军事家,他叱咤风云,统领三军,他是人们心中不落的红太阳。
毛泽东是伟人,可他也是普通的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
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泽东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3.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主预习,尝试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拟定???????
锻炼??????????
参谋???????
破格
奔赴???????
踌躇??????????
黯然???????
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指名读。
汇报质疑,老师随机指导。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词典义项理解词语“参谋”。
【课件出示:
参谋:
1.军队中参与指挥部队行动、制定作战计划的干部。
2.泛指代人出主意。
3.指代出主意的人。】
2.补充抗美援朝图文资料,了解那段历史。
【课件出示:“抗美援朝”相关图文资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派兵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于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⑴学生交流。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收到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消息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悲痛之状。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儿子遗体的安葬问题,艰难抉择,最终做出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⑵教师小结,提炼关键词。
(教师相机板书:听闻噩耗
艰难抉择
写下批文)
(四)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感受丧子之痛。
1.默读1-4自然段,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在旁边作批注。
2.师生交流。
⑴【课件出示: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学生交流。
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感受他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课件出示:
“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学生交流。
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和神态中,“岸英!岸英!”“紧锁着眉头”感受他的悲痛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展示。
4.教师小结:我们抓住了主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读懂了主席失去爱子时内心巨大的悲痛。
(五)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谋”“损”“瑞”“炼”“搞”“殊”的写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左窄右宽,左边让右边。教师小结写字要领:左边窄,要细长,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最美观!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价后再写。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毛主席收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电报,陷入回忆和无比悲痛之中,感受到了伟大领袖的凡人情怀。
2.布置作业:
⑴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查找历史上为国捐躯英雄儿女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听闻噩耗
艰难抉择
凡人情怀
写下批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部分——毛主席收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电报,陷入回忆和无比悲痛之中,感受到伟大领袖的凡人情怀。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1.听写词语。
拟定、特殊、踌躇、黯然、奔赴、参谋
2.检查纠正。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二部分(第1—5自然段),抓住毛主席的矛盾心情,体会其抉择之痛。
⑴读第2自然段,体会主席的矛盾心情。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教师可引领学生先自由读,思考:这封电文的到来,说明毛主席面临着什么?面对这封电文,毛主席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觉得用什么词可以形容?(教师相机板书:犹豫、痛苦)再读进一步思考:他犹豫什么?为什么为难呢?然后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以深切体会主席矛盾、痛苦的心情。
读第3-5自然段,抓住描写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其内心抉择的痛苦。
【课件出示:第3-5自然段】
教师可先让学生默读,画出描写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在旁边写
写体会。然后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从“站”“仰起头”“望着”这些描写主席动作的词,体会主席内心的痛苦。从“强忍”“流露”“无限的眷恋”描写主席动作、神态的词,体会主席当时痛苦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继而,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标出文中毛主席做出的抉择,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师生交流,抓住一处细节“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体会毛主席做出这一抉择的痛苦。然后,通过有感悟地朗读深入理解伟人的博大胸襟。
2.学习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结合课文及相关资料,深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课件出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先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诗句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死后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既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又充分显示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故事资料,深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学生结合查找的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故事,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进而升华情感,更进一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所表达出的豪迈的爱国情怀。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感悟。
回归课文,教师小结。
对于毛岸英来说,毛主席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面临个人情感和民族大义的艰难抉择中,毛主席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更是一位有着博大胸襟的伟大的主席。(教师相机板书:伟人胸怀)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1.小练笔。
【课件出示:写下批文的那个夜晚,主席一定彻夜未眠,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又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断,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写出主席的内心情感。】
学生自由写后,交流反馈。
拓展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的阵地。我们志愿军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我们看着这种情景,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中午的时候,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件爆炸。显然,敌人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
这个时候,他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篇文章,找出文中描写邱少云的句子画下来,思考:从中体会到邱少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然后全班内交流。
(五)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篇课文,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凡人情怀和伟人胸怀。还学习了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人物描写方法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这些方法。
2.布置作业:推荐读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推荐观一部影片《毛泽东的故事》。
板书设计: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听闻噩耗
凡人情怀
艰难抉择
写下批文作业
课前作业:
1.读一读。
我读了(
)遍就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2.查一查。
搜集抗美援朝、毛主席和毛岸英的资料,将重要的信息记下来。
?
3.想一想。
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课中作业:
1.听写。
2.练一练。
在写下批文的那个夜晚,主席一定彻夜未眠,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又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断。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达出主席的内心情感。
课后作业:
练一练。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一查。
查找历史上为国捐躯英雄儿女的人物故事。
3.
读一读,看一看。
(1)读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2)观一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