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课前作业
读一读。
我读了(
)遍课文。
我做到了:A.正确
B.流利
C有感情
搜一搜。
搜集刘伯承的相关资料,说说你了解到的刘伯承是个什么样的人。
3.
想一想。
有感情地朗读《军神》,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抄一抄,写一写。
熟练
惊疑
审视
施行
清醒
一针见血
颤抖
崭新
由衷
苍白
慈祥
荣幸
肃然起敬
课内作业
1.听写词语。
慈祥
土匪
诊所
施行
年龄
绷带
崭新
由衷
2.小组合作讨论。
思考: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3.读读沃克医生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并试着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课下作业
1.读一读。
有感情地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讲一讲。
试着以沃克医生的口吻,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拓展阅读。
《丰碑》
《千里跃进大别山》11
军神
一、教材分析
《军神》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在重庆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全文按照“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二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⒉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衷、肃然起敬”的意思,联系生活理解“一针见血”。会写“庆、诊”等15个生字,重点指导易错难写字“诊、匪”。会写“熟练、惊疑”等13
个词语。
⒊品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刘伯承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刘伯承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像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等。他们都是普通的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
检查难读的词语。
(课件出示:土匪
绷带
颤抖
崭新
由衷
施行
慈祥
审视
一针见血
肃然起敬)
2.交流难理解的词语。
(课件出示:由衷
一针见血
肃然起敬)
联系上下文理解“由衷、肃然起敬”;联系生活体验理解
“一针见血”。
由衷:衷心的,出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
肃然起敬:形容感动后产生的恭敬钦佩的心情和态度。
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3.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易错难写字“匪”和“诊”,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强调“匪”的笔画笔顺,“诊”字注意穿插,右边的三撇一笔比一笔长,三撇重心在一条直线。进而指导写“沃、龄、绷、剂、施、吭”等左右结构的字,强调都是左窄右宽。然后,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整体感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⑴质疑:“军神”是谁?
明确后,先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刘伯承,然后教师小结。
⑵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生交流,相机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
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课件出示: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指导朗读,质疑:为什么这样称赞刘伯承呢?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第1-15自然段,抓住人物对话和沃克医生的神态描写,初步感受刘伯承的坚强、勇敢。
1.学习1-11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结合资料,感受刘伯承伤势的严重。
(课件出示第1-11自然段)
⑴自由读1-11自然段,思考:沃克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
⑵抓住文中沃克医生语言和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刘伯承当时的伤势,感受他坚毅的品质。
(课件出示7-11段
)
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要求关注提示语,想象人物内心,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关注沃克医生的神态描写,“他愣住了”“一丝惊疑”体会他的心理活动,初步感受刘伯承的坚强、勇敢。
⑶结合刘伯承这次负伤前后经过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课件出示:辛亥革命爆发后,刘伯承参加了新军。1916年袁世凯称帝,随即发生了反袁护国战争。当时护国军在四川南部作战,刘伯承在四川东部组织了一支起义军。为配合护国军与北洋军在棉花坡决战,刘伯承的起义部队占领了丰都城,截断了长江交通。在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刘伯承的太阳穴打入,从眼窝飞出,致使他的右眼失明,当时他只有23岁。)
⑷分角色朗读展示。
2.学习12-15自然段,抓住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进一步感受刘伯承的坚毅。
(课件出示12-15自然段)
自由读,分别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⑵抓住沃克医生神态的变化,感受他的内心变化,体会刘伯承的坚毅。
可以先让学生画出沃克医生的神态描写“眉毛扬了起来”“再一次愣住了”,体会他的内心。然后让学生联系上文,理清楚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由“冷冷地”到此刻的“愣住”,进一步体会刘伯承惊人的毅力。
⑶结合资料,进一步体会此刻刘伯承为此付出的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
(课件出示资料: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
⑷朗读展示。
(四)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抄写词语。
教师提示抄写生词的要求,学生练习抄写。
(课件出示:
熟练
惊疑
审视
施行
清醒
一针见血
颤抖
崭新
由衷
苍白
慈祥
荣幸
肃然起敬)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品人物对话,抓住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读到了一个坚毅、勇敢的刘伯承。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板书设计:
11
军神
刘伯承
手术前
坚毅、勇敢
手术中
手术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1.听写词语,对照修正。
慈祥
土匪
诊所
施行
年龄
绷带
崭新
由衷
2.齐读7-15段,感受手术前刘伯承的坚毅。
(二)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手术前的刘伯承坚毅、勇敢,那还因为什么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呢?
1.
学习16-17自然段,抓住关键词,体会手术中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课件出示:16、17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16、17两个自然段,将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并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
⑵师生交流。
①结合学生对16段沃克医生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双手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体会他因心疼病人而无比紧张,进而感受刘伯承的惊人毅力。
②结合学生对17段刘伯承动作描写的句子“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以及“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两句话,体会刘伯承手术中忍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剧烈疼痛,进而感受他钢铁般的意志。
⑶(课件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段。)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同时体会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
⑷朗读展示第16、17段,读中进一步感悟刘伯承精神。
2.学习18-26自然段,抓住“七十二刀”以及沃克医生的情绪变化,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⑴自由读,想一想:沃克医生为什么惊呆了?
明确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受伤的经历,感受刘伯承的超凡意志,进而引读沃克医生的称赞。
⑵联系上下文,找找沃克医生除了“惊呆了”,还有哪些情绪变化,画出关键词。
学生画出关键词“吓了一跳”“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肃然起敬”后,引导学生感受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
⑶试着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想象他内心的变化。
⑷朗读展示。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拓展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脸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可先让学生自由读,要求:把描写军长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找出来读读,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在战争年代,像刘伯承这样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不怕流血牺牲,建立了新中国。而今的我们,不仅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该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布置作业。推荐阅读:《千里跃进大别山》
板书设计:
11
军神
动作
语言
钢铁般的意志
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