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很坚固,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文章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
学生们以前已经接触过文言文,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短文蕴含的道理,在理解道理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认识“吾、弗、夫”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四个字。
3.能联系上下文,猜猜文中“誉、弗、立”等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能理解短文所讲的道理,在理解道理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师总结:借助注释,借助插图,多读几遍。(相机板书)
2.
简介作者与作品: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
《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我们熟知的《守株待兔》《老马识途》等故事都是出自于此。诞生于韩非著作中的典故比比皆是,是中国文学的璀璨结晶。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
认读生字:吾、弗、夫
教师明确:“夫”是多音字,在文言文中,放在句首时一般读二声。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好停顿
⑴生练读,指名读。
⑵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好句中停顿。
重点指导下面句子的停顿: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结合“鬻”的意思,根据语义,在“鬻”后面可稍作停顿。
②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结合“夫、陷”的意思可在“夫”和“盾”后面停顿。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⑴学生借助注释,自主梳理句意。
⑵学生汇报理解,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誉”的意思,誉:夸赞,在现代汉语“誉不绝口”中也是称赞的意思。
②借助注释,学生试着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翻译时“于物莫不陷也”可以换成现代文的语气“莫不陷于物也”。
③学生评价、补充。(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大体意思对即可)
④指导朗读,读出“夸耀”的语气。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①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猜一猜“弗、立”的意思。
②同桌交流自己对句子的理解。“无不陷之矛”双重否定,直译为“没有穿不透的矛”,可以换成“什么都能穿透的矛。”
③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评议、补充。
④朗读句子。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⑴借助注释,学生尝试讲故事。
⑵学生自主讲述。
⑶指名讲述,相机指导。
(四)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生练写生字,重点指导“誉”字的写法。
⑴观察字形,师重点强调:上下结构,上宽下窄,撇捺要舒展。
⑵生练写,同桌互评。
2.写字交流展示。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猜字义等方法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以后再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尝试用一下这些方法。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5.自相矛盾
联系上下文猜字义
誉:称赞
弗:不
立:存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学生评价补充。
(二)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
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
师生交流:如果楚人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么样呢?
预设1:如果他的盾被穿透了,说明他的盾不行,不是最坚固的,与自己的话相抵触。
预设2:如果他的盾没有被穿透,说明他的矛不行,不是最锋利的,也和自己说的话互相抵触。
生自己说,同桌互相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楚国人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
师总结: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⑶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①生同桌交流理解。
②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评议、补充。
③教师小结: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板书)
2.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一下。
3.
熟读成诵
1
填空背。
2
现代文与古文对照背,师说现代文意思,生背古文。
3
全班齐背
⑷指名背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子
②坐:座位
1.解释字词。
(1)操(
)
(2)反(
)
(3)罢(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自相矛盾》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2.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鹬蚌相争》《刻舟求剑》
板书设计
15.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作业
课前作业
自主预习作业:
1.
把课文读熟,画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
2.
根据注释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其人弗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解释下列词语。
誉:
弗:
立
: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个故事。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请写一写。
3.推荐阅读《鹬蚌相争》、《郑人买履》、《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