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试卷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试卷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9-20 20: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科学试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瓦特因水的沸腾能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
A.实验 B.调查 C.观察 D.思考
2、如图所示,小李测得的小球直径为 ( )
A.1.45cm B.1.38cm 贴图1
C.1.3cm D.1.38
3、下列测量中应选择毫米刻度尺的是 ( )
A.装配教室窗户的玻璃 B.测量操场的周长
C.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D.测量人的身高
4、从冰箱中取出冰块,冰块开始熔化,此时测得的温度应为 ( )
A.0℃ B.5℃ C.-2℃ D.2℃
5、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 )
A.10厘米 B.42分米 C.36000毫米 D.0.45米
6、下列测量工具中,实验室常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是 ( )
A.弹簧秤 B.磅秤 C.杆秤 D.托盘天平
7.质量是50克的物体,可能是 ( )
A.一粒米 B. 一个中学生 C. 一个鸡蛋 D. 一只鸡
8、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 ( )
A.向左移动游码 B.向右盘添加砝码
C.平衡螺母向左调 D.平衡螺母向右调
9、对下列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B.酒精灯熄灭时应该用灯帽盖灭
C.取放砝码时应用手轻拿轻放
D.用体温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
10、下面关于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心跳一次约需1秒 B.上午第一节课8:00左右开始
C.课间休息10分钟 D.一位同学跑1000米的成绩为15秒
1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12、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
是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63厘米。你认为符合测量要求的是 ( )
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13、按照国际标准,质量的单位是 ( )
A、吨 B、千克 C、公斤 D、磅
14、用温度计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其中正确的是 ( )
贴图2
15、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 )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16、关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结成冰后,质量会增大 B、物体从地球送到月球上质量不变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质量会增大 D、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
17、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以确定
18、-5℃读作 ( )
A.负5度 B.5摄氏度
C.负或零下5摄氏度 D.都不对
19、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立即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20、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 )
A.物体外部形状大小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所处的位置 D.物体是气态还是液态、或固态
21、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2、以毫米刻度尺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所采用的方法是 ( )
A.方格法 B.排水法 C.积累法取平均值 D.化曲为直替代法
23、用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75次,则该同学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 )
A.0.8秒 B.0.08秒 C.0.6秒 D.1.33秒
24、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先后4次测量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3厘米,
1.78厘米,1.71厘米,1.78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多少? ( )
A.1.78厘米 B.1.765厘米 C.1.77厘米 D.1.75厘米
25、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
A.最小刻度 B.准确值 C.估计值 D.量程
26、在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体积、质量等数据时,我们往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完全避免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B.尽量减小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C.减小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D.没有任何意义
27、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我们称为 ( )
A.一夜 B.一月 C.一天 D.一星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28、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__________。
29、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
30、已知一物体的长度是5.86分米,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准确值是_____cm,
估计值是_____cm。
31、(1)你自己的体重是_______kg;
一桶纯净水的体积大约为19_____;课桌的高度为70_____;
小卡车的载物质量约是1~2_____。
(2)下面是校运动会的一些成绩,由于同学疏忽,忘了写单位,请你补上:
甲同学跳高成绩为110______;
乙同学1000米成绩为4____13____,等于______秒;
丙同学扔质量为4____的铅球,成绩为8.50______。
32、我国地域辽阔,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图4中甲、乙两只温度
计分别显示了同一时刻哈尔滨和海口的气温,两地的气温分
别为:哈尔滨_______;海口_______。两地的温差为_____。
33、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
计。但不论是何种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普通酒精温度计可精确到________℃;体温计
可精确到________℃。其中体温计在使用前后要甩几下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图3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cm3。
若一同学读数时仰视液面,则测量结果比实际值______。
(填“大”或“小”)。
35、某同学利用天平测两个鸡蛋的质量,他将鸡蛋放在了右盘,在左盘上放了100g、1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此时测得的两只鸡蛋的质量比实际质量_______(填“大”、“小”、“相等”)。两只鸡蛋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
三、分析题:(共20分)
36、(3分)描述一个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科学现象,并简单解释它的形成原因。
科学现象:
形成原因:
37、(6分)现给你一小烧杯水,根据学过的知识及技能,可测出水的哪些数据?需要哪些测量工具?(至少写三组)
38、(5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教育人们要节约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那么一粒米的质量有多大呢?你能用较为合理的方法测得吗?请写出你需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过程。
测量工具(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过程(3分):
39、(6分)阅读情景:
阅读下文并谈谈你的想法: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感染的食物。他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询问。但孩子们说:他们没有在一起吃饭!
那么孩子们一起参加过什么活动呢?调查发现: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一种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支蜥蜴确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
于是,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
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凡是接触过木珊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而对木珊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的木栅栏,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
研究员在研究上述病因时:
(1)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个小故事后,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加4分)
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
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7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实验序号 射出点高度h/m 射出速度v/(m·s-1) 射出仰角 射出距离l/m
1 0.5 5 30° 2.9
2 0.5 10 30° 9.6
3 0.5 10 45° 10.7
4 1.0 10 45° 11.1
5 1.5 10 45° 11.5
6 0.5 10 60° 9.1
7 0.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
(4)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科学答卷
(范围:第1章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005-10-7)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28、________。
29、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_。
35、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B D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A C B B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D C A D A B C
28、实验。
29、1.70cm
30、cm、58、0.6
31(1)30-70之间,分米或L,cm,t
(2)cm,分,秒,253,kg
32、-22℃,25℃,47℃
33、热胀冷缩,1,0.1,使水银柱退回玻璃泡中
34、20,小
35、大,108.8g
36、合理即可给分
37、水的温度,温度计;水的体积,量筒;水的质量,天平、烧杯。
38、天平;用天平称出100粒米的质量为m,则每粒米的质量为m/100。
39、略 附加题:(1)3、4、5
(2)1、2、7
(3)2、3、6
(4)增大射出点的高度,增加射出速度,射出时的仰角控制为45度左右。
班级_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