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法)罗曼·罗兰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ú
rónɡ
luò
yánɡ
shuǐ
?hú
yù
hú?
yàn
tái
měi
fénɡ
zú
suì
chónɡ
fénɡ
wéi
hù
zhì
xù
三、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士卒(zú
zhú)
剖(pōu
pō)开
屡(lǚ
lǔ)次
混(hùn
hǔn)乱
机械(xiè
jiè)
派遣(qiǎn
qǎn)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2.《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
3.《墨梅》是唐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写。(
)
4.《方舆胜览》是南宋时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全书共七十卷。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所辖地区的郡名、风俗、人物、题咏等内容。(
)
5.《黄继光》《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两篇文章中,黄继光和钱学森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气势汹汹)
B.形容整齐有序的样子。(井然有序)
C.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相提并论)
D.害怕、慌张、举动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失措)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夏天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晴空万里,须臾间便下起了大雨。
B.
猝然而至的暴风雪天气让我校的数学特色展示活动被迫停止。
C.
翔翔担心老师把他和同桌打架的事告诉妈妈,放学前就已经吓得鸡飞狗跳。
D.
小刚看着手持尖刀的劫匪,早已吓得惊恐万状。
3.对诗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B.“大雪满弓刀”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C.
“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并不是为突出表现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
D.
诗句表现了守边将士不顾严寒、?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质。
4.
对《芙蓉楼送辛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昌龄作的边塞诗,是作者被贬江宁县丞时写的。
B.这首诗前两句写景,用夜幕中迷蒙的江雨与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C.这首诗后两句诗人以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的景色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光明磊落的品格。
D.这首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韵味无穷
5.对比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两篇文章,下列分析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的人物形象特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船长在危难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尽职尽责,具有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挑山工》中的挑山工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挑山工的生活歌颂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
C.
两篇文章都能够抓住典型事例,运用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D.
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相同的精神品质。
六、填空题。(30分)
1.照样子,写词语。(9分)
(1)例:阴森森(ABB式词语)
、
、
.
(2)例:惊恐万状(表示非常害怕的词语)
、
、
.
(3)例:囊萤夜读(表示学习勤奋刻苦的词语)
、
、
.
2.解释文言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句子的意思。(4分)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
。通:
。
句子的意思:
。
3.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4分)
嘈杂
杂乱
(1)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见得生意就好,反倒是(
)无章的小店,常有顾客登门。
(2)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
)的鸣
维护
维持
(3)奥克乐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
)秩序。
(4)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
)祖国的尊严。
4.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
。(3分)
(2)《墨梅》的作者是
朝诗人
,这首诗表面是诗人赞美墨梅不求
,只愿给人间留下
的美德,实际上是借
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
的高尚情操。(3分)
(3)《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
放在袋子里
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
.
.
。(4分)
5.
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3分)
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蝴蝶飞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
.
示例:蝴蝶飞舞: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当它们看到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时,就竖起翅膀,落在花朵上,吮吸着花粉。
七、阅读理解。(15分)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人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
第一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分)
.
.
2.
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只身”是什么意思?(3分)
.
.
3.
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
4.“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
的情况。(2分)
5.本文的结构是(
)(2分)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6.文章结尾说“记忆是残酷的”,为什么?(3分)
.
八、习作展示。(25分)
假如你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请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作文,向班主任介绍自己,让他更好地了解你。
【参考答案】
2020年春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ú
rónɡ
luò
yánɡ
shuǐ
?hú
yù
hú?
yàn
tái
芙蓉
洛阳
水壶
玉壶
砚台
měi
fénɡ
zú
suì
chónɡ
fénɡ
wéi
hù
zhì
xù
每逢
卒岁
重逢
维护
秩序
三、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士卒(zú√
zhú) 剖(pōu√
pō)开 屡(lǚ√lǔ)次
混(hùn
√hǔn)乱 机械(xiè√
jiè)派遣(qiǎn√
qǎn)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3.《墨梅》是唐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写。(×)
4.《方舆胜览》是南宋时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全书共七十卷。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所辖地区的郡名、风俗、人物、题咏等内容。(√)
5.《黄继光》《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两篇文章中,黄继光和钱学森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A
)
A.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气势汹汹)
B.形容整齐有序的样子。(井然有序)
C.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相提并论)
D.害怕、慌张、举动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失措)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夏天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晴空万里,须臾间便下起了大雨。
B.
猝然而至的暴风雪天气让我校的数学特色展示活动被迫停止。
C.
翔翔担心老师把他和同桌打架的事告诉妈妈,放学前就已经吓得鸡飞狗跳。
D.
小刚看着手持尖刀的劫匪,早已吓得惊恐万状。
3.对诗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B.“大雪满弓刀”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C.
“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并不是为突出表现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
D.
诗句表现了守边将士不顾严寒、?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质。
4.
对《芙蓉楼送辛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昌龄作的边塞诗,是作者被贬江宁县丞时写的。
B.这首诗前两句写景,用夜幕中迷蒙的江雨与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C.这首诗后两句诗人以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的景色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光明磊落的品格。
D.这首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韵味无穷。
5.对比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两篇文章,下列分析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的人物形象特点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船长在危难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尽职尽责,具有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挑山工》中的挑山工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挑山工的生活歌颂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
C.
两篇文章都能够抓住典型事例,运用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D.
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相同的精神品质。
六、填空题。(30分)
1.照样子,写词语。(9分)
(1)例:阴森森(ABB式词语)
眼睁睁 、恶狠狠 、水灵灵
.
(2)例:惊恐万状(表示非常害怕的词语)
惊慌失措
、不寒而栗 、心有余悸 .
(3)例:囊萤夜读(表示学习勤奋刻苦的词语)
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闻鸡起舞
.
2.解释文言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句子的意思。(4分)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
晋朝人车胤谦逊勤勉,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3.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4分)
嘈杂
杂乱
(1)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见得生意就好,反倒是(杂乱)无章的小店,常有顾客登门。
(2)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
维护
维持
(3)奥克乐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维持)秩序。
(4)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祖国的尊严。
4.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3分)
(2)《墨梅》的作者是元朝诗人王冕,这首诗表面是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3分)
(3)《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4分)
5.
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3分)
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蝴蝶飞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示例:蝴蝶飞舞: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当它们看到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时,就竖起翅膀,落在花朵上,吮吸着花粉。
七、阅读理解。(15分)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人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第一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
2.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只身”是什么意思?(3分)
“只身”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只身”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3.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
。(2分)
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男人们的帮助对她的重要。
4.“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的情况。(2分)
5.本文的结构是(C)(2分)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6.文章结尾说“记忆是残酷的”,为什么?(3分)
因为记忆中有那么多人都死去了。
八、习作展示。(25分)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