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
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本课生字;
通过反复吟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教学过程
听歌背诗,以旧引新
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歌曲《读唐诗》里藏着很多句古诗,请你找到一句,举手背一句。我们比比谁听得最认真,谁找得最准。准备好了吗?
(请用:我找到了……)
小结:同学们找到了好几句,要想找到更多呀,我们就得多读古诗,多积累。
巧读课题,获信息
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一首经典古诗,它是
“诗仙”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课题)
齐读诗题。
(一)联系生活,了解“瀑布”
同学们见过瀑布吗?谁能说说瀑布的样子?
瀑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边播放视频边讲说: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从高处往低处降落,流速飞快,浩浩荡荡,形成了美丽的风光)
看到这样的瀑布,你有什么感受?
字理理解“望”字
同学们很会感受。瀑布美丽壮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我国也有很多著名的瀑布,那今天我们要跟随李白去欣赏的是哪个瀑布呢?(庐山瀑布)
和李白一样,咱们要怎样看瀑布呢?(遥看,望)
谁能用望一个词?“望”原来写成这样,(出示古体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看月亮,意思是远看。
小结:古诗里的每一个字都有很丰富的意思,所以读古诗要一字一句仔细读。咱们再把这个题目读一读。
试读古诗,初感知
让我们来看看一看,诗人李白站在庐山脚下,看到的瀑布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清楚要求了吗?行动吧。
谁来读?大家注意听听,字音读准没有。
(根据具体情况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我们一起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读,(拍手范读)
谁会读?
我们不止能把诗读得有趣味,还可以这样读。(配乐深情范读)老师读得怎样?(生评价)
品读古诗,
其实大家可以把诗读得更美。人们常说“诗中有画”,
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需要沉下心来再读,边读边想象。我们一起试试吧。
感受香炉峰之美
(出示第一句)
李白站在山下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呢?(日、香炉、紫烟),
香炉与香炉峰
(出示香炉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香炉,烧香的用具。因为烧香需要点火,所以“炉”的偏旁是?(火字旁)。
而文中的香炉却指的是香炉峰。(出示香炉峰图片,比照)同学们猜猜这座山峰为什么叫香炉峰呢?(形状,烟雾)这座山峰常年云雾缭绕,远远望去就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才叫香炉峰。
(根据教具画面和照片)看,这就是香炉峰。再读读这句诗,你的脑海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
师:这样的景色你觉得怎么样?
生:真美呀。
师:那你美美地读读这句。
4.师:我们来看看,这紫色的云雾若隐若现,我们可要轻一点儿啊,千万别把它吓跑了。
谁能来读?(注意评价)
好,我们女生一起温柔地读一读。女生本来就很温柔,我们男孩子读得很轻柔才说明你们很棒呢。男生一起读。
(二)感受瀑布的特点
除了美丽的香炉峰,李白还看到了什么呢?(还看到了瀑布)
(出示第二句)
1.表演示范,感知瀑布形象
这句诗中有个字写出了瀑布的样子。(挂)瀑布挂在香炉峰上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
香炉峰又高又大,我们由请两个同学合作扮演香炉峰;老师呀准备了一条丝带,假如它就是“瀑布”,谁来为我们挂一挂“瀑布”?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初步感受直与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句式我发现了……)
2.一齐带着挂的动作读一读
3.同学们,挂着的瀑布是这样的瀑布吗?(出示低矮的瀑布)那是什么样的瀑布?那用诗中的词说说那是怎样的瀑布。
(出示第三句)
4.“尺”在古代是度量单位,三千尺相当于1000米,李白是拿着尺子去量的吗?(虚指,夸张)“三千尺”这个夸张的数字就充分地说明瀑布在李白的眼中很——长。
谁来读出你眼中的三千尺?
5.这么长的瀑布是怎么流下来的呢?(飞)
原来是飞下来的呀!多么神奇又壮观的景象呀!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注意评价点播瀑布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
(三)感受想象力
这样的美景出现在诗人的面前,激发了他无限的想象力,他不禁想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生解释意思)
(出示第四句)
1.看,这就是银河。九天是指很高的地方。
仿佛银河从高高的天空落下来,合理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气势。
2.让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合作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的美景。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男生读——
这瀑布真高呀,女生读——
这瀑布真壮观啊,一起读——
五.
想象画面,以读抒情
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随李白,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庐山脚下。(配乐)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远远望去,瀑布从山峰飞速流下,浩浩荡荡,仿佛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降落下来。
请睁开眼睛。此时此刻,根据你脑海中的画面,谁来描绘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家喜欢这样的瀑布吗?带着我们的想象和喜欢
,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师鼓掌)读得真有韵味,我们能根据画面尝试着背一背吗?
六、延伸拓展
我相信,大家记住的绝不仅仅是诗句,更有庐山瀑布那壮美的画面和诗人奇特的想象。
历代文人描写庐山的诗歌和文章还有很多,(出示其他诗句),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继续搜集,去感受更丰富的瀑布和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