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专题四《寻访“画儿韩”》教学设计
北京新源里中学 王学光
教学目标
1.了解邓友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出色描绘,比较他们新旧时代的不同际遇,由此探究时代对人性的影响以及从业与道德的关系。
3.精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典型动作和浓郁的京味儿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他出色的讲故事的技巧,品味甘子千、“画儿韩”和盛世元性格中的京味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他们新旧时代的不同际遇,感受特殊历史时期亦浮亦沉的人生况味,品味不同历史时期甘子千、“画儿韩”等语言行为下隐显的人性人情,品味浓郁的京味语言的魅力。从中感受作者试图尝试呼唤某些中断的人性美、人情美,并力求在渺小处发现深厚,在缺憾处找到圆满。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想
首先,采用讲情节、故事接龙的方法激励学生熟悉内容情节:让学生通过复述甘子千和“画儿韩”间的过节儿了解此文的概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热烈,又生动有趣。
其次,在教学中辅以电影《古玩》中的精彩片断和其他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后,在提交专题论文作业时,一改以往的千字论文改为替《寻访“画儿韩”》文中的人物写自传或小传。通过这些手段增强小说阅读的趣味性,降低难度,以使学生和作品亲密接触,同时也锻炼提高他们感知、体验和联想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与预习思考题
1.查阅关于邓友梅生平及创作风格的资料。
2.为《寻访“画儿韩”》的主要情节拟写“小标题”。
3.读完课文,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和阅读时的感受。
4.阅读小说,能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感受小说人物在新旧不同时代的际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在你思考的人物语言下面圈点勾画或批注。
5.试着思考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
三、作家作品介绍:
可由学生完成,老师可适当补充。
〖关于作者〗:略。
〖关于作品〗:三十年前,“画儿韩”和甘子千曾是一对好友,在古玩字画同业中都是颇有声誉的行家。由于那五的一场恶作剧使两人产生了隔阂:作为鉴别书画古玩的专家,“画儿韩”作当铺副经理的时候,误收了一幅甘子千仿造的张择端《寒食图》。他发觉上当,自己又仿造了一幅,当众烧掉了,诱使当画的那五来赎当,把600块大洋又收了回来,而“画儿韩”也因此被迫离开了文物界。解放初期,政府也曾打算录用“画儿韩”,但因甘子千个人得失作祟,没能成功。十年浩劫后,文物业人才荒芜,青黄不接,甘子千怀着忏悔的心情想到了“画儿韩”。他不顾病危之身,四处寻访,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画儿韩”。
四、感知体验
思考题一:为《寻访“画儿韩”》的主要情节拟写“小标题”。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式叙述方式。故事一开始,作者就通过甘子千回到三十年未曾到过的陶然亭寻找“画儿韩”的踪迹,为我们留下了悬念和疑问。接着笔锋一转,以插叙的方式回顾二人之间的过节并交代临死前寻找“画儿韩”的原因。作为一个字画鉴赏家,“画儿韩”的命运一直由甘子千操纵,是他临摹假画致使“画儿韩”失业,受排斥、遭打击,最终忍痛离开了自己钟爱的事业。甘子千临死前的寻访,是忏悔,是良心发现和人性的复归。
参考提示:
三十年前:甘子千临摹古画→那五裱画仿古→那五骗当赌胜→“画儿韩”设寿宴→“画儿韩”辨假烧假→那五赎画→“画儿韩”还当→“画儿韩”落魄失业
解放后:甘子千昧心不荐才,“画儿韩”打工混饭吃
文革期间:甘子千改造学修脚,“画儿韩”寄人篱下
打倒四人帮后:甘子千晚年心生忏悔→决计寻访“画儿韩”→陶然亭巧遇盛世元→如愿访得“画儿韩”
思考题二:阅读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感受小说人物在新旧不同时代的际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在你思考的人物语言下面圈点勾画或批注。
时代 人物命运
甘子千 画儿韩 盛世元
三十年前 画师 书画买卖跑合儿“公茂当”副经理 著名京戏老生
解放后 同业工会副主席 临时工(拉三轮、买大碗茶、烧锅炉工) 戏校当教习
十年动乱 受改造学修脚 替人看家,寄人篱下 挨批斗
打倒四人帮后 文物商店顾问当选人民代表晚年患癌症 整理鉴画心得得脑血栓 戏校作顾问
思考题三:试着思考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
参考提示:
插叙手法、绘画鉴赏与戏剧鉴赏的故事细腻而有品味、寓理于事、寓情于理。
五、赏析作品
1、感知分析“画儿韩”、甘子千和盛世元这三个人物形象。
2、精读课文1段、69段和82段,从字里行间体会世事沧桑时代变换对人生际遇的影响,进而品味小说语言冲淡简约却寓意深远的艺术特色。
3、依据课文中第70段到结尾甘子千与盛世元的对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想象你就是文中主人公故事的亲历者,请你以简单的白描手法勾勒出画儿韩晚年的生活画面。
5、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与同学一起思考、讨论:
短篇小说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宏阔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一个侧面,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那么《寻访“画儿韩”》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提示:
市井文化中的高尚与卑鄙,狡诈与善良;反思精神;人性的复位,文化内蕴与人格魅力间的关系,时代对人性的影响,从业与道德的关系等
六、语言品味:
结合具体语句揣摩京味儿语言。
作品中的叙述语言京腔京调明显,让人感到简洁、自然、流畅,如:
“要拿我的话当奉承,您那是骂我。”
“虽是冲我下的雨,也湿了他的田。”
“自己已蜡头不高,生前不把他找回来,死后闭不上眼。”(用“蜡头不高”比喻自己的寿命不长,极言余日无多,形象感很强)
“今晚上我破功夫再给你作一幅”。
“要是一场戏下来没听见这两个人喊好,下边的戏都铆不上劲!”(用“铆不上劲”比用“使不上劲”的情感表现力要强得多。“铆”本意是用劲捶打铆钉,铆钉小啊,力气使得很集中。这里把唱戏用的力气和捶打铆钉相比,的确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
“五爷,你怎么上这儿显灵来了?”
“何况打头碰脸,跟我全是朋友。”
“甘子千觉得有人在自己头顶上撞了声钟,浑身震得麻酥酥的。”(比喻)
“茶馆早黄了。”
“他被宣布得了必须休息,没有希望治好的那种病!”(讳饰)
“前些年他张嘴就骂,说文物行的领导全是棒槌,不认他这块金镶玉。”(比喻)
七、应用与拓展
1、从“画儿韩”与甘子千的过节儿看职业道德。
2、那五形象分析。
3、从甘子千这一形象看人性善恶。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