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专题三《反割头税大会》教学设计
北京平谷六中 李玉芬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学生的个性阅读,分析小说的情节;分析严运涛、严萍、朱大贵、朱老忠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
3、体会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生的个性阅读,分析小说的情节;分析严运涛、严萍、朱大贵、朱老忠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
2、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总结文章的发展脉络,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场面描写,探究语言特色,总结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己查阅作者梁斌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了解《红旗谱》的故事梗概。
4、阅读节选部分,扫除生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二、课上活动:
1、导入: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的豪杰侠士。而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这里又有许多撼人心魄的故事,从万古流芳的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到惊心动魄的地道战、地雷战……河北大地上上演的这一幕幕英雄传奇,在作家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一部部讴歌英雄业绩,描绘英雄壮举的鸿篇巨制带着炫目的光彩,向我们走来,那一位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也一一走进了我们心里,令我们热血奔涌,豪气干云。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几位这样的英雄。
2、学生交流预习作业(以小组为单位):
3、教师补充。
(1)作者与创作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青少年时期即参加家乡的革命斗争,1930年入保定省第二师范学校,投入抗日爱国的学潮斗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蠡县救国会委员、冀中区新世纪剧社社长和游击大队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后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梁斌长期在冀中生活、战斗和工作,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他的《红旗谱》《播火记》和《烽烟图》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冀中农民革命斗争的画卷。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的是《红旗谱》。
《红旗谱》是梁斌的代表作,小说以发生在冀中的反割头税运动和保定二师学潮斗争为背景,通过锁井镇农民和地主恶霸势力几代人的斗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云和农民革命斗争的历史面貌;所以《红旗谱》被称为“农民革命历史长卷”、“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壮丽史诗”,继《水浒》以来又一部农民革命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两家三代农民和一家两代地主的矛盾斗争。
(2)与小说节选部分有关的情节: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某年秋天的冀中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作为四十八村公产凭证的古钟。农民朱老巩和伙伴严老祥奋力保护古钟,却中了冯兰池的诡计,大钟被砸毁了。朱老巩悲愤交加,离开人间。冯兰池斩草除根,逼死了朱的女儿,逼走朱的幼子小虎子。
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小虎子朱老忠带着妻小,怀着复仇的愿望回到故乡。冯兰池惊恐万分。这年秋天,严志和(严老祥的儿子)的儿子运涛、江涛,朱老忠的儿子大贵、二贵逮到一只价值连城的脯红鸟,冯兰池想据为己有,被孩子们拒绝。冯老兰为了报复指使人将大贵抓去当兵。第二年春天,运涛出外做工,遇到共产党员贾湘农,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朱老忠说共产党是农民的“靠山”。运涛在村里宣传革命,和少女春兰相爱,这一切都让冯兰池嫉恨。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运涛南下参加了北伐军。大革命失败后,身为共产党员的运涛被投入监狱,得到这个消息,运涛的奶奶当场身亡,严志和也病倒了。等待运涛回来结婚的春兰甚至想自杀。严家要去济南探监,但没有路费。冯老兰趁火打劫,只用80块钱就买去了严家视为命根子的宝地。严志和因病不能远行,江涛和朱老忠为了省钱徒步到济南,看到了被判了终身监禁的运涛。从济南归来,已是保定二师学生的江涛决心像哥哥一样,继续革命。1929年冬,中共保定特委决定组织农民进行反割头税斗争。江涛回到锁井镇发动群众,朱老忠等农民积极投入到斗争之中,举行大游行,取得了反割头税斗争的胜利,朱老忠、严志和、大贵等人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冯兰池的儿子冯贵堂勾结官府,疯狂反扑,全县又陷入白色恐怖之中。1931年秋,日本侵略东北,保定二师发动学潮斗争,反对日本侵略和政府不抵抗。省府宣布解散学校,并派军队包围了学校。学潮失败,江涛被捕,学生多有死伤。但是朱老忠并没有气馁,心里仍憧憬着革命胜利。
(3)重点字词积累:
注音:脊梁 嘈杂 密密匝匝 呱呱叫 锃明彻亮 簸箕 喀嚓 惊惶 打颤
字形:戳 费解
近义词:装扮 妆扮
成语:万人空巷
4、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让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强的一位同学来复述故事梗概,其他同学做补充,抓住文章脉络(可在课前布置预习)
5、质疑研讨
方法:分小组研讨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结构(教师提示)
会前——准备
朱老忠、大贵、纠察队的人们各司其职;江涛的细心与严萍的装扮
会上——演讲,散传单
江涛战前动员、严萍散传单
会后——游行
江涛按照贾老师的意图指挥群众游行斗争(闯税局,抢盐店,冲县衙)
(2)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给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
学生讨论后明确:小说主要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心里描写、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刻画了江涛、朱老忠、严萍、大贵等人物。
(1)严江涛:
找出描写江涛的语句,仔细品读,综合分析严江涛的性格。
①当看到严萍的妆扮时,江涛是什么表现?反映他什么性格?
讨论后明确:江涛“从上到下”地打量这个细节描写,说明他是一个精细、做事谨慎的人。
②赴反割头大会的途中,江涛与严萍的对话,反映他什么性格?
讨论后明确:江涛盛赞“脸上黑黑的,身子壮壮的”农民,说明他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巧妙偷换概念说明他不仅是一个聪慧的人,而且是一个对党领导的工作热情高涨、讲究工作方法的人。
③在反割头大会上,江涛是怎样表现的?反映他什么性格?
讨论后明确:他的演讲有声有色,内容直戳土豪劣绅的要害,直指农民的心病,揭示了农民悲惨命运的根源问题,说明他有聪慧的头脑,革命热情高涨,勇于斗争,并且看问题深刻、透彻。
④在反割头大会上,江涛在严萍、朱老忠、严志和的眼中是怎样的?运用的什么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
在严萍的眼里,平时,江涛是一个端庄、安详、娴静的可爱的人,但在反割头税大会上,他却雷厉风行,讲的话震动人们的心灵,是一个准英雄。
在朱老忠的眼里,江涛已由孩子变成了大人,演讲得有条有理。
在父亲严志和的眼中,江涛是个呱呱叫的好小伙子。
在众人眼中,江涛由小犊儿变成了了不起的气候。
⑤在游行斗争“闯税局”后,江涛是怎样看待形势的?反映他什么性格?
他认为,土豪劣绅虽然逃走了,但并没有被打倒,还须狠狠的打。说明他头脑清醒,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⑥“冲县衙”时,在骑着马的黑警察,穿着黄军装、端着插刺刀的枪的保安队面前,江涛是怎样表现的?反映他什么性格?
讨论后明确:江涛伸手大喊“不要怕”,“还睁着雪亮的眼睛,盯着刺刀尖上的光芒向前闯”,突出了他英勇无敌的英雄本色。
⑦在反割头税运动取得胜利后,江涛是怎样表现的?反映他什么性格?
江涛用事实教育群众:只要群众团结起来,一起战斗,斗争就会取得胜利,并且趁势加强群众的斗争意识——反对验契验照、反对盐斤加价、反对高利贷——这些都说明江涛能够审时度势,在斗争中逐渐成长、成熟。
他嘱咐群众回去时要搭伴走,说明他对工作缜密负责,考虑问题很周全,对斗争形势估计准确,对土豪劣绅的丑恶的嘴脸认知深刻。
总结:在严江涛身上表现出的是第三代农民的反抗精神,他有智有谋、善于学习,勇于斗争,充满热情;在“反割头税”运动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一个少年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
(2)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朱老忠、严萍、大贵的性格特征。(进行此环节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人物性格的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在这里教师只做些必要的引导和总结即可)
(3)体会场面描写
课文中有不少场面描写,举例分析这些场面描写的特定作用。
①年集热闹场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烘托了年集的热闹和过年的气氛,又为江涛的登场营造了很好的气氛;同时更好地表现江涛的机智——抓住好时机,适时召开“反割头税大会”。
②“闯税局”一节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这一场面的描写,不仅营造特殊的气氛,而且还把农民的雄壮的气势与土豪劣绅的狼狈相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表明农民的觉醒,烘托出人物的性格,还表明团结起来的群众的强大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
(4)探究课文的语言特色与艺术效果,谈自己对《红旗谱》语言的评价。
讨论后明确:作品大量采用精彩的群众语言,通俗简练,自然流畅,雅俗共赏。不但人物对话口语化,而且叙事写景简洁明快,洋溢着浓厚的冀中乡土芬芳。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了什么内容?作者对土豪恶霸和严运涛、严萍、朱大贵、朱老忠等人物的态度怎样?《红旗谱》中主要描写的四场斗争,只有“反割头税运动”是四场斗争中农民取得的唯一胜利,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讨论交流:水到渠成的完成文章主旨的总结。
教师提示: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江涛回乡发动群众,领导“反割头税运动”的故事,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丑恶的嘴脸,赞扬了严江涛、朱大贵、朱老忠、严志和等两代农民的觉醒和敢于抗争的精神。同时告示人们,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才能获得斗争的胜利。
三、作业布置:
用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和侧面描写,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四、学生确定专题,完成专题小论文
教师预设专题:
1、结合课文《反割头税大会》的内容,探究《红旗谱》的人物语言的特色与艺术效果。
2、参阅《红旗谱》中的“脯红鸟事件”、“大贵被抓丁”、“保定二师学潮”等情节,思考:为什么广大农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挣脱地主阶级的统治而获得解放?
3、探究《红旗谱》的语言特色与艺术效果。
4、从第一代农民朱老巩、严老祥,第二代农民朱老忠、严志和,第三代农民严运涛、严江涛、朱大贵身上体会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