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时1
一、看拼音写汉字。
róng cháng zhū jìng wéi
王( ) 品( ) ( )位 ( )走 ( )一
二、辨字组词。
戎( ) 尝( ) 竞( ) 唯( )
戒( ) 常( ) 竟( ) 维( )
三、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与诸小儿游。( )
A.尝试 B.曾经 C.品尝
2.诸儿竞走取之。( )
A.竞技 B.竟然 C.争着
3.树在道旁而多子。( )
A.李子 B.小孩 C.儿子
4.取之,信然。( )
A.诚实,不欺骗 B.的确如此 C.随便,放任
四、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3.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3.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六、想一想,填一填。
1.本文选自《 》,王戎是“ ”之一,朝人,自幼聪慧。
2.本文讲述的是王戎 岁时候的事情。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 ,“取之”的“之”指的是 。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参考答案
课时1
一、看拼音写汉字。
róng cháng zhū jìng wéi
王(戎) 品(尝) (诸)位 (竞)走 (唯)一
二、辨字组词。
戎(戎马) 尝(品尝) 竞(竞赛) 唯(唯一)
戒(八戒) 常(经常) 竟(竟然) 维(维修)
三、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与诸小儿游。( B )
A.尝试 B.曾经 C.品尝
2.诸儿竞走取之。( C )
A.竞技 B.竟然 C.争着
3.树在道旁而多子。( A )
A.李子 B.小孩 C.儿子
4.取之,信然。( B )
A.诚实,不欺骗 B.的确如此 C.随便,放任
四、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3.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3.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六、想一想,填一填。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朝人,自幼聪慧。
2.本文讲述的是王戎 七 岁时候的事情。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王戎,“取之”的“之”指的是李子。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思考的孩子。
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王戎遇到事情,能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筋,并根据相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yú) 沧(cāng) 孰(shú) 汝(rú)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孔子不能决也。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