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一 疆域与行政区划
中考考点:
1.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说出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考点详解: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性
1.中国的纬度位置:领土南北跨纬度广(约50°),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五带中的北温带,少部分(包括海南,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2.我国的半球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3.中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小部分在低纬,热带,没有寒带。所以说,a大部分地区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b南北的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2)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在夏季风湿润气流影响下,雨量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我国的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八上课本P4图1.4)
1.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居世界第三位,是个陆地大国。位于中国之后国土面积较大的有:美国(937)、巴西(854)、澳大利亚(769)。
我国的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分别为: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2.中国的陆上邻国:共有14个。从朝鲜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共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与琼州海峡为中国的内海。
4.中国最大岛屿的是台湾岛,第二是海南岛,第三是崇明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三、34个省级行政区(八上课本P7图1.7,P10表格)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包括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23个省。
请在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分布及其行政中心。
例题:
例1.下列省区中,有热带范围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和④ D.①和③西安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暑假云南的李强准备游览的中国名胜古迹:湖南的毛泽东故乡;江西的井冈山;山东的孔府、孔庙、孔林;河北的避暑山庄;内蒙古的昭君墓;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材料二:《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
问题一: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的相应位置上标出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省的简称。
问题二: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写出中国领海和最大岛屿的名称。
例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洋,② 海峡,③ 海,④ 海峡,⑤ 海。其中是我国内海的是 (填数码)。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邻国:
A. B. ,
C. D. 。
(3).请在图中标出我国四至点位置并用文字说明(说明最北最南最西最东即可)
二 人口与民族
中考考点: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考点详解:
一、人口总数、增长趋势、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本国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的人口共有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建国后人口增长呈现一种直线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上升的趋势有所缓解。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措施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我国人口分布的概况是: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三、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2%,少数民族占8%。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人口上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苗族、维吾尔族、回族、土家族、蒙古族、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壮族,最少的为珞巴族。
民族的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
识记重要的民俗风情。
例4.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以约1500万人的速度增加,你认为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基数大D.自然增长率高
三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中考考点:
(1)自然环境
运用图表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考点详解:
一、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在图上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主要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主要的地形类型为高原。
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大约为1000~2000米左右,主要的地形类型为高原和盆地,主要的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一级和第二级的界线是: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
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
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广大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河流流量丰富,落差巨大,从而产生了丰富的水能资源;一方面,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向的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要求:结合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某条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如北纬32°、北纬36°读出我国地势特征。)
4.我国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详见八上课本P24图2.4)
(要求:能看图说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东南丘陵的名称。)
5.山区开发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有利于发展旅游、采矿、林业、山地放牧、发电等,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多种经营。
不足: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经常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例5.读下图“沿北纬32 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哪级阶梯:
A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B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C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
(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
① 高原 ,② 山脉, ③ 盆地
④ 平原, ⑤ 海。
例6.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 ________高_______低,呈 ___________状分布。
(2)我国地势共分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第______级阶梯,它再向东到近海海底地形为__________。
(3)这种地势利于海上_________向我国内陆推进,带来__________。
(4)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______向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
二、读图或资料说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一月0℃等温线的东段基本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
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2.按照活动积温的差异,把我国从南到北分成5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有一个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农作物的品种、农作物的熟制不同(热带内一般可一年三熟,亚热带内一般可一年二熟,暖温带内一般可两年三熟,中温带内一般可一年一熟。)
3.我国降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递减。(能够运用资料来分析)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们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自南向北跨热带至寒温带;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为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八上课本P42图2.26)
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季风气候)。(八上课本P38图2.19、2.20)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例7.根据所给的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拄状图,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它们所反映的气候特点,将它们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分布地点上.
(2)造成a、b两地冬季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造成b、c两处降水量差别大的原因有_______和______。
(4)d地夏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a地属于 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 ,冬季 ;
d地属于 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 ,冬季 ;
北京气候类型属于 (填代号)。
四、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黄河、长江、淮河、珠江、黑龙江、塔里木河)
2.长江:
(1)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源头叫沱沱河,
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北的宜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为江西的湖口,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全国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三长河和第三大河。
(2)长江各河段特征:
上游: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最为丰富;
中游: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
下游:江阔水深。
基本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没有结冰期。
(3)利用:由于支流多,水量丰富,又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所以水能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的上游段),被称为“水能宝库”;由于长度长,水量大,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所以有“黄金水道”之称。
(4)问题:长江最大的危害在于:洪涝。洪涝多发生在中下游段,尤其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段。
3.黄河:
(1)概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源头叫约古宗列曲;
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为河南的孟津,全长5500千米,最终注入渤海。
(2)黄河的水文特征:水量不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很大,有结冰现象。
(3)危害:黄河最大的危害在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了大量的泥沙,由于下游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形成了“地上河”,从而导致洪涝发生。
(4)治理: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是植树种草。
例8.读“黄河流域图”,分析回答:
(1)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支流名称是 。
(2)黄河以河口作为上、中游的分界点,请用字母C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3)黄河忧患在上游的主要表现是 、 。
(4)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水患严重。你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在中游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是 。
例9.读“长江水系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A. (城市);B. (支流);
F (湖泊);G. (全国最大水利枢纽)。
(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
中考考点: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引水工程。
考点详解:
一、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可分为五种: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又可将其分为可再生的和非可再生的两大类。(这一点知识要懂得举例)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量不足。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土地资源按用途分,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数量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类型特点: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构成特点:我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八上课本P67图3.8)
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区,地形上属于平原或低缓的丘陵,耕作方式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工,属于山地地形,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属于高山、高原和盆地地形。
(八上课本P68图3.9)
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空间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2.解决水资源不均的措施有: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例南水北调工程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修建水库,例长江三峡工程。
3.长江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请在图上掌握它的位置。长江三峡完工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发挥着多方面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改善航道条件增加通航里程;为中下游地区的城镇供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养殖等效益。
4.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指把长江流域的水,通过引水工程,调到黄河上、中、下游,补给我国缺水严重的西北、华北地区,该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八上课本P79图3.21)
例题10.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塑料 B.水库中的水 C.棉花 D.纸张
例1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的资源的是( )A.水 B.风 C.铜矿石 D.空气
四 经济与文化
中考考点:
3.经济与文化
运用地图与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说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地理分布。
说明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及该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实例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说出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考点详解:
一、运用地图与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主要体现为:东西部差异和南北方差异。(八上课本P100图4.13)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种植业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影响农业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
2.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概况:糖料作物(北甜南甘)、粮食作物(北麦南稻)、油料作物(北花生南油菜)。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八上课本P101图4.14)
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熟制(一年几熟) 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主要农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二、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粮则粮
三、说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地理分布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也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
四、说明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及该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其主要特点: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其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五、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实例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速度较快、运量很大、运费较低,适宜大宗物品长途运输;
公路速度较快、运量小、运费较高,但机动灵活,适宜那些容易变质、适量的物品短途运输;
水运包括内河航运和海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运量很大,速度较慢,运费最低,适宜大宗物品的长途运输,但是物品输出地和到达地之间须有开展水运的条件;
航空运输运量最小,速度最快,运费最高,适宜那些体积小但价格高时间紧迫的物品运输。
六、说出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铁路运输,其分布格主要为:东部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网稀疏。主要的铁路干线体现为:三横五纵。
例12.亚欧第二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是指( )
A.京沪线 B.京包——包兰线 C.京哈——京广线 D.陇海——兰新线
例13.下列情况下,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正确的是( )
A.从重庆到武汉乘船观赏三峡风光 B.暑假从大连到上海旅游,选择最经济的方式是坐汽车
C.由武汉乘船到郑州探亲 D.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坐特快列车第二天能赶到。
例14.我国各地农业分布存在差异,对左图所示四个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五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考考点:
4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
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结合地图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分界线、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此部分为重点)
考点详解:
一、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⑴能在地图上找出位置。
⑵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南北方的分界线,②中国1月份0℃等温线东段,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④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⑥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及自然地理差异(八下课本P4图5.4)
1.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线分别是: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上与季风和非季风的分界线相当,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青藏高原地区与其它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3.南方与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差异:
比较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主要水果 主要耕地类型 居民主食 传统交通工具 传统运动项目 自然植被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龙眼 水田 大米 船只 赛龙舟 常绿阔叶林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旱地 面食 马车 滑冰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4.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形特征 平原、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高原和盆地为主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气温低,降水少 干旱,冬冷夏热,温差大
主要农作物 (详见上表) (详见上表) 青稞、小麦 小麦、棉花、甜菜
农业生产类型 种植业(旱地) 种植业(水田)淡水渔业 畜牧业 畜牧业
六 认识中国区域
中考考点:
位置与分布
能力要求 例举部分必要掌握的地区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简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针对教材中所有区域,都必须达到这一要求。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特点,并归纳气候特征。 北京、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台湾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台湾、新疆、长江沿江地带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新疆、台湾
联系与差异
能力要求 例举部分必要掌握的地区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针对教材中所有区域,都必须达到这一要求。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台湾、新疆、珠三角、长江沿江地带、黄土高原等
根据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香港、澳门、西双版纳等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长江沿江地带、黄土高原
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香港、澳门、新疆、珠三角、长江沿江地带、上海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运用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珠三角、上海等
环境与发展
能力要求 例举部分必要掌握的地区
根据资料说出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新疆、长江沿江地带、黄土高原、北京、珠三角、福建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疆(绿洲农业、畜牧业);珠三角(城镇化明显;北京)
根据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北京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台湾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新疆、西藏自治区等
考点详解:
1.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市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对外交往中心。
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有丰富的名胜古迹,故宫、八达岭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明十三陵、天坛、颐和园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
2.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八下课本P28图6.13)
香港与澳门都处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香港与深圳经济特区相邻;澳门与珠海经济特区相邻。(要求:能在图上指出位置)
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以及附近小岛组成,人多地少,以转口贸易为其经济支柱;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博彩旅游业为其支柱产业。
港澳地狭人多,利用填海造陆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香港市内通过“上天下海”拓展空间。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密切,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3.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连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一个沿海经济开放区,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外向型经济是当地经济的主要特点。
珠江三角洲成为祖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有利因素有:地处东南沿海,海陆交通便利;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著名的侨乡;是我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国家政策给予优惠。
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八下课本P33图6.22)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要求:能在图上指出位置)
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玉山是台湾最高山,平原主要集中在台湾西部沿海,如西部平原;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越而过,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最南端地区;省内最长的河流为浊水溪。
台湾岛被称为宝岛的原因有:①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②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各种水果,③森林广阔,植物品种多。④樟树多,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美誉多,譬如“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海上米仓”、“东方甜岛”、“茶叶之乡”、“水果之乡”、“亚洲天然植物园”、“樟脑王国”等。
工业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优势主要有:①物产丰富,且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②有众多高素质的劳动力③吸收外国资本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其中高雄为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台北为最大城市。
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台胞的祖籍多在大陆的广东和福建两省,要求能用例子证明台湾与大陆的地缘、人缘、血缘联系。
台湾由于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和地震灾害。
5.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新疆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要求:能在图上指出位置)
新疆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原因是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
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农业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沿河地区的绿洲地带。
新疆的农业是:绿洲农业;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主要农产品有:西红柿、石榴、枸杞、哈密瓜、棉花等。
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不利因素: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
新疆油气资源丰富。了解西气东输工程(起止点:新疆—上海)(八下课本P47图6.40)
6.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
西双版纳的植被为原始热带雨林,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景观;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称这里为“热带动物王国”。
有丰富的民俗风情:傣家竹楼、孔雀舞、泼水节、菠萝饭和竹筒饭等。
7.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土质疏松;降水多集中在7、8月,且多暴雨、植被覆盖少;人类的过度放牧、采矿、陡坡开垦等加剧植被的破坏和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很脆弱,改进措施有:一方面,植树种草;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8.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该区域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有四个工业基地:①沪宁杭工业基地、②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③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④以攀枝花和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要求:能在图上填出四个特大城市和沿江的工业基地。)
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沿岸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严重。
福州地理----以双基优化训练为主进行复习
七年级地理 (一)地球与地图
中考考点1.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a.说出地球是个球体证据。b.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⑵地球仪a.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b.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c.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⑶地球的运动a.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b.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等。
考点详解1.
(1)a. 地球是个球体,证据譬如:麦哲伦环球航行、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见到桅杆再看见船身、月食等。
b.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周长大约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⑵地球仪
a. 在右图中掌握:
地轴、南北两极(S、N)、
经线、纬线、特殊的经纬线等。
比较 定义 形状 长 短 指示方向 特殊的经纬线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 长短不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向北、向南分别缩短,至南北极缩小为点。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0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23.5°S、23.5°N)----太阳直射的最北、最南界线。南北极圈(66.5°S、66.5°N)----南北极圈以内至南北极点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极点(90°S、90°N)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 任意一条经线长短均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00)----东、西经的起点,只有一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800----度数最大的经线,只有一条,东、西经的汇合处。200W、160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比较 规 律 特殊的经纬度
纬度 以赤道为界,向北纬度逐渐增大,称为北纬,书写为?0N或北纬?0;向南纬度逐渐增大,称为南纬,书写为?0S或南纬?0。 赤道(00)、南北回归线(23.5°S、23.5°N)、南北极圈(66.5°S、66.5°N)南北极点(90°S、90°N)
经度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经度逐渐增大,称为东经,书写为?0E或东经?0;向西经度逐渐增大,称为西经,书写为?0W或西经?0。 本初子午线(00)、1800200W、1600E
b.小结一些判断方法:①判断南、北半球或南、北纬的根据:度数由南往北递增为北半球(即北纬),度数由南往北递减的为南半球(即南纬);
②判断东、西经的依据:度数往东(即往右)增大为东经,度数往西(即往左)增大为西经;
判断东、西半球的依据:从200W向东到1600E之间的为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之间的为西半球。
或“小小东,大大西”----
c.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学会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某地的经纬度的表达方法是:(纬度,经度)
例如:(40°N,20°E)、(0°,40°S)
(以上结合双基优化训练中的练习理解并熟练掌握。)
例题1 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⑴ 甲地的经纬度是( )
A.40°N、20°E B.40°N、20°W
C.40°S、20°E D.40°S、20°W
⑵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热带地区,又位
于西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⑶ 丁地位于丙地的(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考点详解1.⑶
a. 地球自转:即地球绕着地轴转,自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即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下图左)。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下图中),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下图右)。
地球公转:即地球绕太阳的转动,公转的周期大约为365天,约为1年,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的规律:(如左图)每年3月21日(北半球的春分日)左右,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
每年6月22日(北半球的夏至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
每年9月23日(北半球的秋分日)左右,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
每年12月22日(北半球的冬至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
b.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如产生地方时差,东边比西边早见到太阳,东边时间比西边早。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等。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每年3月21日(北半球的春分日)左右,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全球昼夜等长。每年6月22日(北半球的夏至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方白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相反,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每年9月23日(北半球的秋分日)左右,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情况类似于3月21日。每年12月22日(北半球的冬至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方白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则相反,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四季的变化:把3、4、5月称为北半球的春季;6、7、8月称为夏季;9、10、11月称为秋季;12、1、2月称为冬季。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五带的形成: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
到的太阳辐射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
况,把地表划分为五带。
(结合下图熟记五带的名称、界线和特征)五带的名称: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五带的界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为南、北回归线,纬度为23.50(S、N);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为南、北极圈,纬度为66.50(S、N)。
五带 特 征
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 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补充:福州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在时间上,6月22日(夏至日)为一年当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而12月22日(冬至日)为一年当中夜最长昼最短的日子;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春秋分昼夜等长。
中考考点2. 地图
(1)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⑵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⑶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⑷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考点详解2(此部分要求理解并学会运用)
(1)a.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b. 方向的表示方式有三种:一是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一般来说,在直线网格经纬网中,经线的上端朝北,下端朝南)、二是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指示正北方向,反向为正南,面向正北,左西右东、三是一般情况(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上,通常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 比例尺: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②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③比例尺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在图幅相同的前提下,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要理解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和比例尺的换算)
d. 认识一些常用的图例和注记。(详见七年级上册P14图1.24)
学会设计简单图例,并且能按照要求完成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e. 量算距离:利用直尺量算出图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除以该图的比例尺,要注意单位的变换。
f. 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是某一地点距离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地点距离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要求:会在右图中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⑵ a. 可以根据等高线形状判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结合下图理解这段文字,并学会运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为闭合线,且数值从外向内递增的为山峰;等高线为闭合线,且数值从外向内递减的为盆地;等高线数值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数值向高处凸为山谷;两组数值从外向内递增的闭合线间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⑶ 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⑷ 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结合双基优化训练中的练习理解、掌握。)
例题2.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乙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2)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甲地在村庄的 ____方向。
(3)绘图:a.请你设计水稻和果树的图例b.请你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安排①、②两个区域(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农业生产
(二) 世界地理
中考考点1.海洋与陆地
(1) 海陆分布 a. 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 b. 运用地图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C.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⑵ 海陆变迁 a.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b.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
考点详解1.
(1) a.全球海陆所占比例分别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29%、海洋71%)。
b.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北冰洋,南极周围是南极洲。
C. 陆地被分成了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海洋被分成了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面积排序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
(要求参照左图,熟悉名称、位置和轮廓。)
重要洲界: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⑵ 海陆变迁 a.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东海海底发现古河道等这些事例都可以说明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b. 板块学说的观点认为:①全球陆地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见右图,能够举例说明板块的运动及影响。譬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上升。)
火山、地震等现象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要能用板块学说解释现实中的现象,如日本海啸、新西兰地震等)
中考考点2.气候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a. 区别并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 b.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C.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考点详解2. (1)
a.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是多变的,常用阴、晴、冷、热等来形容;气候是长时间的,较稳定的,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
b.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七年级上册P45的风向标和P46图3.6):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浓越厚表示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常见的天气符号:
C. 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如温室效应的形成、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
中考考点2.气候
⑵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a. 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b. 运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C.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据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特点。
考点详解2. ⑵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a.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或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状况。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b. 世界降水的分布差异: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西岸少雨干旱。
在温带地区,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C. 懂得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且会根据所给或所绘制的图来分析当地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此部分要求学会运用)
中考考点2. (3) 主要气候类型a.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出主要的气候类型,理解其大致的分布规律。 b. 结合不同气候类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C. 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在中东,主要特征为降水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详见七年级上册P 图 )
读图,要记住几种重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和特征,完成下表。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C. 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例题3:下列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与下图中阴影区域吻合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例题4:2008年和2012年夏季奥运会分别在北京和伦敦举行,读两地的气候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和伦敦两城市的气候的相同点是____ 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 。
(2)北京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 ;伦敦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 _____。
第三节 居民
考点(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纵向、横向比较)。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稠密区与稀疏区,主要原因)。说出世界主要人口问题,举例说明其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结合漫画、实际)。说出世界三大人种、三大人种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分布只要了解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如亚洲黄种人非洲黑种人欧洲白种人即可)
考点(2):语言和宗教
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汉语和英语)。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包括认识宗教建筑)。
考点(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说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交通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四节 地区发展差异
考点(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考点(2):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说出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紧密结合教材对上述标准的理解)
1.世界人口问题分别是: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的负增长。在亚非拉地区人口问题为增长过快,在欧洲地区则为人口的负增长。(结合漫画和实际情况来分析)
2.人口分布的疏密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多分布在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例如四大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人口分布很少的地区多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和高峻的高原。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
3.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等;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黄色人种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4.英语是分布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使用人类最多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5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代表性建筑分别为:教堂、寺庙、清真寺。
6.聚落分为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在不同的聚落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例如:北极地区的冰屋、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水城威尼斯、云南丽江古城等。
7.发达国家主要分布的北半球,例如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亚洲的日本、非洲的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8.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5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3.读图回答问题。
(1)A、B、C三幅景观图所表示的地区,聚落比较密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聚落很少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归纳上述影响聚落的主要自然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A B C
第三章 认识世界区域
考点(1):认识大洲——亚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运用资料说出亚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内容:
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地域辽阔,是世界上第一大洲。
2.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间高,四周低。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都在亚洲。
4.亚洲的河流特点:大多河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5.亚洲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显著的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请在图上掌握以上知识点)
6.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考点(2):认识地区(东南亚、中东、极地)
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内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中南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位置请在图上落实
2.东南亚主要河流有:红河、湄公河、湄南河。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也是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城市分布特点:大城市多数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在这些地方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东南亚的气候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有丰富的旅游景观,到新马泰旅游去,是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
3.东南亚主要国家和首都:
国家 越南 泰国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首都 河内 曼谷 金边 万象 仰光 吉隆坡 雅加达 新加坡
旅游景点 下龙湾 水上市场 吴哥窟 仰光大金塔 婆罗浮屠 花园城市
(东南亚的知识落实到图中去撑握,可见初中地理中的习题)
4.中东地理位置特点:处于三洲(亚欧非)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东的气候特点: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水资源匮乏,河流稀少。农业以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中东地区对当地和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石油,中东是日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运输线路主要有三条。中东是一个以白色人种为主的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耶路撒冷城市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地。
5.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大风、严寒、降水少。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为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中国在南极成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南极地区有丰富的铁矿、煤矿等资源。两极地区是纬度最高的地区,南极大陆是纬度最南的一块大陆。
例题1.西亚和东南亚是亚洲的两个重要地区。阅读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①是 运河。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中有 海、
海(写出2个即可)。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
(2)东南亚位于 (低、中、高)纬度地区。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 洋。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3)读图9,麦地那和新加坡两地气温的共同特征是: 。试描述新加坡的气候特征: 。
(4)以下三幅景观图,属于西亚的是( ),属于东南亚的是( )。(单项选择)
例2.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以下两题
(1)南极的高点H点位于中山站的( )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正北方向 D.正南方向
(2)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科学考察站中可以
见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两地都可以见到 D.两地都不能见到
考点(3):认识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内容:
1.日本国概况: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及其附近岛屿组成,东京为其首都。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地形上山地为主,例如有著名的富士山;气候上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很强的海洋性特点;由于处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太平洋西北部的位置使得日本在夏秋季节时有很多台风登陆。日本虽然矿产资源等缺乏,但日本充分利用便利的海上运输优势、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日本主要的贸易对象为: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有便利的海上运输,利于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也是人口众多的消费区。日本主要的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京都、广岛等,其中横滨(在太平洋沿岸)和神户(在濑户内海沿岸)为日本著名的港口城市。(在图上掌握日本的相关知识)
2.印度概况:印度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地形上: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由于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因为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印度在雨季(6~9月)时盛行的是西南风,带来大量降水,造成洪涝;旱季时(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很少形成干旱。水旱灾害频繁所以农业生产很依赖于水利工程设施,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是: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和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主要的城市:新德里(首都)、孟买(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最大的麻纺织中心)、班加罗尔。
3.美国概况:美国的地理位置:美国本土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湾,且与墨西哥接壤,阿拉斯加州隔着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首都为华盛顿。美国自然条件的特点;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上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农业大国,实现了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生产规模很大。美国农业带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形成的:小麦带和玉米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处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乳畜带形成的条件是:当地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人口密集,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的形成得益于当地山地的地形特征;棉花带的形成是因为那里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和机械化的好处在于:效率高,产量大。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美国的农业带在图上掌握)美国主要的城市:华盛顿(首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底特律和匹兹堡。(城市在图上掌握)
4.巴西位于南美洲,绝大部分在南半球和西半球,东临大西洋,主要的地形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在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巴西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主要在于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利用和保护。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巴西是一个以白色人种和混血人种为主的国家,人口主要集中在三个大城市:巴西利亚(首都)、圣堡罗和里约热内卢。巴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桑巴舞、狂欢节、足球。
5.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国土的大部分在亚洲,但是由于俄罗斯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人口的绝大部分以及首都莫斯科都集中在欧洲,所以传统上把俄罗斯归为欧洲国家。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种类齐全,但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西伯利亚大铁路(即第一亚欧大陆桥)。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尤其是铁、煤、石油),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所以工业发达,尤其重工业水平高,可是轻工业的水平却较低。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管道。俄罗斯主要的河流有: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两条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6.澳大利亚概况:位于南半球、大洋洲,唯一一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周围被太平洋和印度洋所包围。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因其有很多特有而古老的生物,例如鸭嘴兽、考拉、袋鼠、鸸鹋等。澳大利亚还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它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其发展养羊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平原广阔,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歌剧院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澳大利亚的旅游景点还有:大堡焦岛屿。
7.6个国家需掌握的内容:
日本 印度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美国 巴西
位置领土 √ √ √ √ √ √
自然环境 √ √ √ √
经济 √ √ √ √ √ √
高新技术 √ √
保护环境 √ √ √ √ √
交通城市 √
民族人口 √ √ √ √
民俗 √ √ √ √
对外联系 √
补充遗漏内容: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省会为乌鲁木齐,与多个国家相邻,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的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景观上以荒漠为主。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和部分沿河地区的绿洲,因为那里有丰富的水源,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三山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盆指的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并且有坎儿井等水利设施,发展了特色鲜明的绿洲灌溉农业。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哈密瓜、葡萄)成为了特色农产品,它们以产量丰富、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新疆还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西气输工程使当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增加了当地财政的收入;该工程还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例题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请读下图完成各题: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请举例证明 。(2)地球平均半径为 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 ;字母B表示 。
例题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为:
A 洲、B 洲、
C 洲、D 海峡;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亚位于
三大洲、 洋和 洋之间,地理
位置十分重要。
例题3:下列是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的地图。⑴请你通过读图,按照下表的要求,完成对这两个国家的比较。⑵在最后一行中添加新的对比项目名称和内容。
国家 澳大利亚 巴西
首都
主要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
主要河流 墨累河
例题4:读“美国地形略图”和“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美国主体部分东临____________洋,大部分领土位于________带(五带名称)。
(2)美国的地形西部是高大的________,中部是广阔的__________,(填地形类型)东部是低缓的山地,东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____________。
(3)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化,图中序号代表的农业带名称是①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 。从气候和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这两个农业带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①地降水丰富,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区
B.②地耕地类型主要为旱地
C.③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甜菜等
D.④地农业生产为一年一熟
赤道
纬线
00
66.50S
23.50S
23.50N
66.50N
N
S
地轴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经线
0°
中山站
长城站
南极
●H
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