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分子动理论的核心内容。课本中涉及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他们抓住核心内容,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效果明快的图片展示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加深学生对两种现象的认识,明确两种现象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罗伯特·布朗
罗伯特·布朗,英国著名植物学家,1773年12月21日生于苏格兰的蒙特罗斯,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他的主要贡献是对澳洲植物的考察、发现了细胞核和布朗运动。
1827年,他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粒子时,发现粒子在无外力作用下,总在不停地运动。布朗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直径约为10-7~10-6m,称为“布朗微粒”)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这是一种很有名的自然现象,间接显示物质分子处于永恒的热运动中。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微粒运动理论阐明了布朗运动是由分子运动所引起的。
1833年,布朗研究他由澳洲搜集来的植物时,发现植物的表皮层细胞内含物中有一种构造,于是,他将之命名为“细胞核”。后来,他又进一步在各种植物的花粉、胚珠及柱头等处发现了同样的细胞核。这一发现,成为后来第一个提出细胞学说的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1881)进行工作的出发点。
布朗于1858年6月10日在伦敦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