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冀中的地道战 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冀中的地道战 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7 12:1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冀中的地道战
课时1
一、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堡垒( ) 岔道( ) 吆喝( ) 搁东西( )
碉堡( ) 孑口( ) 荆棘( ) 迷惑洞( )
二、读拼音,写词语。
bǎo qiū bì qīn luè
碉( ) 任( ) 隐( ) ( )
fáng xiàn guǎi dǎng
( )碍 ( )坑 ( )弯 共产( )
三、辨字组词。
仿( ) 付( ) 坚( ) 丘( )
妨( ) 吩( ) 竖( ) 乒( )
纺( ) 符( ) 努( ) 乓( )
防( ) 附( ) 怒( ) 兵( )
四、在括号里填适当的词。
    粉碎( )  创造( )  发现( )
    坚持( ) 打击( )  封锁( )
五、写出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 )
2.为了解决这项技术难关,他们尝试过多种方法。( )
3.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
4.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
六、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 )有“警戒洞”,( )有“迷惑洞”。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 )的一个奇迹。
课时2
一、课内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稼地下面。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住下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
1.语段以 为例,按 、 、 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2.这段文字先讲 ,后讲 。
3.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 。
4.语段中画括号的句子说明了 。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民族小英雄
妈妈从国外访问演出回来了,我去机场把她接回家。一进家门,我就急着让妈妈把礼物拿出来,因为妈妈在信里告诉我,她给我买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礼物。
妈妈笑着递给我一个小小的盒子。我打开小盒子,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那是个什么呀!是一个铜铸的光着身子撒尿的小男孩。我撅着嘴巴,不想要。妈妈严肃了,一把把我拉到身边,给我讲了这个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是比利时的民族英雄。普鲁士士兵攻打比利时时,准备用炸药炸毁整个城市,药线点燃了,嗤嗤直冒烟,大人们都在战场上抗战。这个孩子急中生智,在药线上撒了一泡尿,炸药因此没有爆炸,他救下了整个城市。比利时人民感谢这位民族小英雄,为他树立了纪念碑,就是这个样子的。”妈妈举起她手中的小铜人,我从捂着双眼的手缝里望去,这两寸高的小铜人闪闪发光,散发出一圈奇异的光彩。我一把夺过小铜人,轻轻地摸着。
妈妈接着又对我说:“直到今天,比利时人民还怀念他,他们把小男孩的形象制成大大小小的雕塑,在主要街道、商店里出售,不仅卖给本国人民,还卖给外国朋友。”
这时,我紧紧握着小铜人,爱不释手。妈妈叫我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她给我买这么一件稀奇礼物。这一夜,小铜人在我枕边度过,我好像在和他轻轻地对话:你是一个爱国的民族小英雄,我也是热爱祖国的红领巾,我爱我的祖国,我们两个将成为最亲密的好朋友。
1.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哑然大笑:
(2)爱不释手:
2.短文分为几部分,写出第二、三部分的主要意思。


3.妈妈为什么送给“我”这样一件礼物?

参考答案
课时1
一、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堡垒(lěi) 岔道(chà) 吆喝(yāo) 搁东西(gē)
碉堡(diāo) 孑口(jié) 荆棘(jí) 迷惑洞(huò)
二、读拼音,写词语。
bǎo qiū bì qīn luè
碉(堡) 任(丘) 隐(蔽) (侵略)
fáng xiàn guǎi dǎng
(妨)碍 (陷)坑 (拐)弯 共产(党)
三、辨字组词。
仿(仿写) 付(付出) 坚(坚持) 丘(任丘)
妨(妨碍) 吩(吩咐) 竖(横竖) 乒(乒乓)
纺(纺线) 符(符号) 努(努力) 乓(乒乓)
防(防止) 附(附录) 怒(发怒) 兵(士兵)
四、在括号里填适当的词。
    粉碎(阴谋)  创造(奇迹)  发现(问题)
    坚持(斗争) 打击(敌人)  封锁(消息)
五、写出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经历)
2.为了解决这项技术难关,他们尝试过多种方法。(试)
3.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用脚踩)
4.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安定,稳定)
六、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如果)敌人来了,我们( 就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既 )不气闷,(又 )不嫌暗。
3.(即使)进了活道,敌人( 也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不但)有“警戒洞”,(而且)有“迷惑洞”。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地道)、(洞)、(气孔)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洞口准备土和沙)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孑口”上装吊板)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保护自己);二是(打击敌人)。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的一个奇迹。
课时2
一、课内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稼地下面。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住下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
1.语段以任丘为例,按尺寸、材料、用途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2.这段文字先讲地道的结构,后讲地道的用途。
3.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非常的大,不气闷,不暗。
4.语段中画括号的句子说明了地道里有亮光。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民族小英雄
妈妈从国外访问演出回来了,我去机场把她接回家。一进家门,我就急着让妈妈把礼物拿出来,因为妈妈在信里告诉我,她给我买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礼物。
妈妈笑着递给我一个小小的盒子。我打开小盒子,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那是个什么呀!是一个铜铸的光着身子撒尿的小男孩。我撅着嘴巴,不想要。妈妈严肃了,一把把我拉到身边,给我讲了这个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是比利时的民族英雄。普鲁士士兵攻打比利时时,准备用炸药炸毁整个城市,药线点燃了,嗤嗤直冒烟,大人们都在战场上抗战。这个孩子急中生智,在药线上撒了一泡尿,炸药因此没有爆炸,他救下了整个城市。比利时人民感谢这位民族小英雄,为他树立了纪念碑,就是这个样子的。”妈妈举起她手中的小铜人,我从捂着双眼的手缝里望去,这两寸高的小铜人闪闪发光,散发出一圈奇异的光彩。我一把夺过小铜人,轻轻地摸着。
妈妈接着又对我说:“直到今天,比利时人民还怀念他,他们把小男孩的形象制成大大小小的雕塑,在主要街道、商店里出售,不仅卖给本国人民,还卖给外国朋友。”
这时,我紧紧握着小铜人,爱不释手。妈妈叫我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她给我买这么一件稀奇礼物。这一夜,小铜人在我枕边度过,我好像在和他轻轻地对话:你是一个爱国的民族小英雄,我也是热爱祖国的红领巾,我爱我的祖国,我们两个将成为最亲密的好朋友。
1.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哑然大笑:禁不住大笑起来。
(2)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2.短文分为几部分,写出第二、三部分的主要意思。
短文分为三部分。第二部分:我不想要妈妈给我买的礼物。第三部分:妈妈给我讲这个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听后,我对小铜人爱不释手。
3.妈妈为什么送给“我”这样一件礼物?
因为小铜人是个爱国的民族小英雄,妈妈希望我也热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