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28 16: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惠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除《权利法案》外,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3年召开一次;1707年,议会又通过《任职法案》,规定议员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以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以上举措反映出英国
A.政党斗争异常激烈 B.议会主权遭到破坏
C.立宪政体日趋完善 D.内阁权力得到扩张
2.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3.当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君主派议员否决后,共和派议员巧妙地提出了一项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最终该法案以一票的优势获得通过。这说明
A.法国共和制徒有其表 B.共和派欺骗了人民
C.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D.法国总统统而不治
4.马克思认为:“直到19世纪中期,德国仍然四分五裂,德国资产阶级才出世,而那时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以战斗姿态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它(资产阶级)不仅看见在它身后有一个阶级对它采取敌视态度,而且看见在它前面整个欧洲都对它采取敌视态度。”由此可以推断,马克思认为德国
A.无产阶级力量强大 B.不具备完成统一的阶级条件
C.社会矛盾难以协调 D.资产阶级难以担负统一大任
5.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为了有可能压迫一个阶级,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有能够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现代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据此推测,马、恩主张
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建立福利制度 D.改革农奴制度
6.列宁指出:“任何一个考虑过革命历史的工人都不能否认苏维埃政权是巴黎公社的直接继续。”在列宁看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B.丰富了政权建设经验
C.催生了科学社会主义 D.推翻了第二帝国统治
7.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们的政策是为了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条件能够出现。”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对抗社会主义 B.承担国际责任
C.促进西欧复兴 D.维护自由主义
8. 1960年,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1962年,戴高乐在法国中部视察时强调,法国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同年戴高乐还拒绝了美英签订的核力量协定。这反映当时
A.美苏间冷战已近尾声 B.法国成为世界强国
C.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 D.新兴独立国家崛起
9.有人认为,苏联的改革应该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如果当时就去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经济条件、社会条件还是其他条件,显然都要有利得多。然而这一过程直到1985年才到来。这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长期僵化 B.西方和平演变长期侵蚀
C.民族矛盾的日积月累 D.戈尔巴乔夫激进的改革
10.商周时期,征服者居住于有山溪之险的中央区域,称为乡,乡里的居民需要服兵役。被征服者则居住于四周的平坦区域,一般情况下不用服兵役。区别对待的目的可能是
A.维护中央集权 B.打击地方势力
C.加强君主专制 D.保障农业生产
11.秦在攻打六国时,每征服一个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被征服国家的冶铁业强制迁往秦的大后方或者统治力量强固的地方去,并设“铁官”进行管理。这一政策
A.出于重农抑商的需要 B.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C.合理配置了社会资源 D.有利于削弱各地武装
12. 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连续不断的状态)如此。”据此可知,东京的商业活动
A.突破城乡差异 B.不受官府控制
C.打破时间限制 D.对外交往密切
13.有学者认为,在研究明清的历史时,可将明清两代视作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社会。可以佐证该观点的历史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 B.自然经济解体
C.“交子”出现 D.商人群体出现
1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意识到“洋人之向背,莫不以我中国之强弱为衡”。为此,洋务派开始了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预备立宪 D.编练新军
15.中国被视为古典的市场经济国家,盖因历代长期坚持土地私有化和商品粮政策。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成为了土地资源的唯一处置人,资源的配置方式手段也转向了计划。与这一重大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16.宣传画作为一种公共艺术,是时代和社会风貌的缩影。右图为50年代末的宣传画,据此推知,当时
A.艺术领域百花齐放
B.农村生产效率提高
C.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D.左倾思想影响生产活动

17.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农民在城乡结合部自建起各种专业性交易场所,比如纽扣市场、编织袋市场、食品市场等,但是因为大多没有经过政府的审批,经常遭到驱逐和没收。这一现象说明
A.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B.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机制
C.专业市场大量涌现 D.经济体制改革急需深化
18.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发生火灾时,只能通过敲响董家渡天主堂的钟和由巡捕房人员到救火队员住所报警。到1900年以后,居民遇火警可拨“中央366号”或“150号”电话号码,报告火灾发生的地址。这一变化最能说明
A.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 B.工业文明推动城市进步
C.晚清邮政业快速发展 D.近代通讯技术普遍推广
19.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这一观点可用于论证
A.工人运动 B.启蒙运动 C.新航路开辟 D.法国大革命
20.18世纪时,英国社会有意识地回避财富的分配问题,而到了19世纪,在“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的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的两大政党,开始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改变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这一转变说明,英国着手
A.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B.建立福利国家
C.推进议会民主改革 D.争夺中间选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3分,第23小题14分,共40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主张“历史合力论”。他强调:“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摘编自马燕、鲁东海的《以“历史合力论”理解美苏冷战的起源》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冷战体制”下美苏对抗削弱了自身的力量,而一些新的力量崛起表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摘编自马学彬《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多视角解读》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20世纪60-70年代崛起的新力量,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7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一个国家如同宇宙中的一颗星球,有与世界文明同步的公转,也有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自转……在农耕文明时期,一个国家若要闭关锁国、拒绝公转,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土地之广袤和粮食之充沛足以养活全体国民,二是人口之众多足以满足工商生产的市场供求。到了明清时期,所有客观条件全数具备,于是帝国迅速转身,成为一个“自转的小宇宙”。之后漫长时间里,中国成为一个不再进步、超稳定的小农社会,一个与“世界公转”无关的、“自转”的帝国。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亿元)
年份 商品进口 商品出口 外贸总额 进出口差额
1978 108.9 97.5 206.4 -11.4
1980 195.5 182.7 378.2 -12.8
1985 422.5 273.5 696.0 -149.0
1990 533.5 620.9 1154.4 87.4
1995 1320.8 1487.8 2808.6 167.0
2000 2250.9 2492.0 4742.9 241.1
2005 6601.2 7620.0 14221.2 1018.8
2010 13962.4 15777.5 29739.9 1815.1
2015 16820.70 22765.74 39586.44 5945.04
——摘编自谢孟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明清时期中国成为“自转小宇宙”的原因及其影响。(7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时期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6)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疫病防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疫病的预防的记录。《周易》中有载“需于泥,致寇致”,意思是疫病未发生时,要在精神上做好准备。在甲骨卜辞中,已有洗面、洗澡、吸收、洗脚的记录……《夏小正》中载端阳时“蓄药以蠲除毒气”。到了秦代,对于“弃灰于道者”要受到刑法处置。汉代,《论衡》中有云:“鼠涉饭中,捐而不食。”《淮南子》中则有“疯狗不能投于河中”的记录。《后汉书》中还鼓励人们夏天时挖好井,保证一年四季有清洁的水饮用。另外,在考古发掘中,我们还发现秦汉的都市中普遍都设有“都厕”(公共厕所)和下水道。
——摘编自张剑光《中国抗疫简史》
材料二 19世纪时,英国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1831年,霍乱随着进口的货船传到英国,引发国内大流行。最初,因为英国政府奉行自由主义政策,卫生事务一直由地方当局负责,导致效率低下无法应对。于是,中央政府组建了中央卫生委员会,吸收了医学专业人士,后者从医疗救治、环境卫生整顿等方面提出很好的建议,不断推进公共事业。到1851年,英国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卫生大会,讨论如何对霍乱等传染病加以防治。另外,英国以立法的方式,把与霍乱防治相关的每一点举措和进步固定下来,如《公共卫生法》《垃圾清除法》《城市下水道法》等。随着媒体宣传、卫生教育等也不断加强,防疫从强制行为变成了自觉行为,从法律问题变成了道德问题。这样,公共卫生不仅法制化,而且习惯化,并最终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1866年以后,霍乱在英国慢慢沉寂。
——摘编自李化成《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启示》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古代采取的防疫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霍乱大流行的原因,并概括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8分)
惠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B B A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A C D D B C A

1、【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可看出,三个法案都涉及对王权的限制,属于完善君主立宪制,所以C正确。材料未提及政党斗争,所以A错,材料中,议会多次通过法案保障自己的权利,议会的主权并没有遭到破坏。B错,材料未涉及内阁, D也错。
【答案】C

2、【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787年宪法
【解析】材料中3条修正案主要涉及废除奴隶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并未废除奴隶制度,也未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才会有“修正”。所以D正确。材料并未讨论各州的立法权, A错;材料也未提及国会拥有的权利,更没有涉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BC错。
【答案】D
3、【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1875年宪法
【解析】从“共和国”被否决后,巧妙替换为“共和国总统”,最后得到通过,可以看出共和派的妥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由此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所以这是一种智慧。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4、【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德国的统一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德国资产阶级出现得较晚,实力较弱,另外它还受到无产阶级和其它政治力量的敌视,说明它处境艰难。这些都决定了它无法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所以选D.本题讨论的主体对象是资产阶级,所以A错,虽然资产阶级的实力弱,但并不代表德国不具备完成统一的阶级基础,比如“容克”,所以B错;本题讨论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不是社会矛盾,所以C错。
【答案】D
5、【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析】根据材料“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有能够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和“工人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可以看出,工人受到严重的压迫,生活非常困难。可以由此推测出马、恩主张无产阶级可以通过推翻资产阶级解放自己。所以选B。
【答案】B
6、【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苏维埃政权是巴黎公社的直接继续”可以看出,巴黎公社在国家权力权力机关的建设上影响了苏俄。所以选B.巴黎公社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以A错,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848年,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所以C错,D答案与材料无关。
【答案】B
7、【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马歇尔主张的经济援助是为了维护所谓的“自由制度”,就是维护资本主义,而维护西方的资本主义其实就是防治共产主义势力对西欧的渗透。所以选A.承担国际责任,促进西欧复兴都只是借口和手段,所以BC错误。资本主义制度并不等于自由主义,所以D错。
【答案】A
8、【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兴力量的崛起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法国逐渐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摆脱美国对其的控制,说明两极格局受到挑战,多极化的趋势出现。所以选C。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尚未结束,所以A错,此时的法国经济逐渐恢复中,还未成为世界强国,所以B错,法国不是新兴独立国家。所以D错。
【答案】C
9、【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走向多极化
【解析】从材料“应该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和“直到1985年才到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苏联的改革来的太迟,长期僵化的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所以选A。BCD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A
10、【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
【解析】根据材料“居住于平坦区域”的农民不用服兵役,可以推测出由于这些地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所以他们一般不用服兵役,是出于经济的需要。所以选D。商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所以A错。居住于平坦地区的居民并不一定就是地方势力,所以B错。此时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所以C错。
【答案】D
11、【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每征服一个国家”“首要做的就是把冶铁业迁往秦的大后方”,并设“铁官”管理,当各国的冶铁业遭到转移后,兵器冶炼就失去了基础。所以选D。材料没有涉及“重农”和“抑商”,所以A错。材料只是加强了控制,看不出手工业发展与否,同理也看不出这样的控制属于合理配置资源。所以BC错误。
【答案】D
12、【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
【解析】从材料中的“白昼通夜”可看出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所以选C.
【答案】C
13、【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从“近代”两个字可以看出,答案为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所以B错,交子出现于宋代,所以C错,商人群体不能算作是具有近代特征的新现象。所以D错。
【答案】A
14、【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
【解析】从洋务派、以中国强弱为衡,可以看出是洋务运动。
【答案】A
15、【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解析】根据材料“政府成了土地资源的唯一处置人”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选C.土地改革后土地为农民私有,所以A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前,已经是土地公有制,所以B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所以D错。
【答案】C
16、【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50年代末”以及宣传画的“刻舟称瓜”等信息可推知当时宣传画受大跃进的影响,而左倾思想是根本原因,所以选D。
【答案】D
17、【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解析】根据材料,此时各种市场已经蓬勃发展,但因为没有经过审批,所以被驱逐,由此可以看出,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需要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选D。材料中涉及的是交易市场而非乡镇企业,所以A错。材料没有涉及国有企业,所以B错。专业市场出现不符合题目主旨,所以C错。
【答案】D
18、【考点】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时,上海的报警方式很落后,但是1900年后,可以拨打电话,由此可以看出,“电话”这种工业文明的产物推动了上海的进步,所以选B。上海的进步不等于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加速,所以A错,同理,上海的进步不代表清政府的邮政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更谈不上通讯技术普遍推广。所以CD错误。
【答案】B
19、【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
【解析】根据材料“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以及“纯粹物质的”,再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符合这一论断。所以选C。其它几个选项,并未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所以ABD错误。
【答案】C
20、【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前,回避财富的分配问题,19世纪后,采取措施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即“给茅舍以面包”,其目的在于“给宫廷以和平”,说明英国两党的措施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所以选A.建立福利国家是二战后,材料未涉及给工人政治权利,工人阶级也不一定是中间选民,所以BCD错。
【答案】A
21、【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
【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历史合力论”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美苏冷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包括: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争夺,美国实力上升,苏联成为第二大工业强国,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等等。这些历史合力最终导致了冷战的发生。
第二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20世纪60-70年代崛起的新兴力量有:走向联合的西欧、日本、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不用结盟运动,以及拥有“两弹一星”中国。这些力量的崛起,对两极对峙格局造成冲击,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1)原因: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争夺;美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增强,制定全球称霸的战略;苏联成为第二大工业强国,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西欧实力整体衰落;雅尔塔体系的影响。(每点2分,答到3点得6分)
(2)新力量:走向联合的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崛起。(4分)
影响:这些崛起的力量,凭借逐渐增长的实力或者为了谋求独立发展的道路,逐渐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纪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22、【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闭关锁国、改革开放
【解析】第一问,明清中国成为“自转小宇宙”的原因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再结合所学知识,还有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统治者盲目自大的心理,抵抗外来殖民势力以及应对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等等的原因。至于影响,主要就是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抵抗外来侵略的作用,另外也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问,概括对外贸易发展的总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影响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根据时间可以推出,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影响。
【答案】 (1)原因:广袤的土地和日益增长的人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统治者盲目自大的心理;外来势力的骚扰;应对东南沿海人民的抗争。(每点1分,答到4点以上得5分)
影响:积极:一定时期内抵制了外国势力的入侵。消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2)总趋势:快速发展,贸易总额总体上升。(1分)
因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每点2分,3点以上得5分)
23、【考点】古今中外的疫病防治
【解析】第一问,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概括出中国古代的防疫措施:重视防疫心理准备、个人卫生、药物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水源清洁、城市排污等。
第二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霍乱大流行的原因有: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联系的增强;英国政府奉行自由主义。从材料中,还可以概括出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中央政府力量介入、重用专业人士、展开国际合作、晚上社会立法、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
【答案】(1)防疫措施:重视心理准备;注重个人卫生;重视环境保护;采用药物抗疫;重视环境保护;重视食品卫生;饮用清洁水源;重视城市排污。(每点1分,答到6点得6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全球联系的增强;自由主义的影响。(3分)
经验:重视中央政府的力量;重用专业人士;展开国际合作;完善社会立法;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