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时间:60 满分100分)
模块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8分)
一、听短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我”是一个十足的 ,读书让“我”懂了一些 。
2.“我”最喜欢看的书是《 》、《中华上下五千年》、《 》等。
3.读书增长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 ,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 。
二、在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面画“√”。(3分)
过瘾(yǐn yìn) 斩杀(zǎn zhǎn) 酵母(xiào jiào)
馈赠(kuì kùn) 卓越(zhuó zuó) 借鉴(diàn jiàn)
三、看拼音,写词语。(4分)
kān huì shù āi
书( ) 教( ) ( )说 ( )伤
pǔ kuī piān sòng
质( ) 偷( ) ( )章 ( )读
四、词语游乐场。(18分)
1.根据意思写词语。(6分)
(1)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
(2)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 )
(3)心里的想法动摇了,会在神情上发生改变。( )
(4)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
(5)流动的光线,充溢的光彩,形容色彩明丽。( )
(6)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悲惨——( ) 分外——( ) 馈赠——( )
愉悦——( ) 报偿——( ) 苦恼——( )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无聊——( ) 扩展——( ) 奉献——( )
酷爱——( ) 清爽——( ) 苦恼——( )
4.把下面的词语填写完整。(3分)
栩栩( )( ) ( )( )多情 兴( )盛( )
浮想( )( ) ( )( )如珠 天( )气( )
5.选词填空。(3分)
拜访 拜见 访问
(1)纪昌再次去( )飞卫。
(2)我自1980年到日本( )回来后,就闭门不出。
(3)教师节到了,我们几个同学去( )退休的老教师。
五、句子训练营。(16分)
1.仿写句子。(2分)
例: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首你喜爱的诗就是 ,也是 。
2.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5分)
(1) ,不耻下问。
(2) ,则眼不看仔细, ,却只漫浪诵读, , 。三到之中, 。 ,眼口岂不到乎?
(3)盖世人读书, ,第二要有识, 。
(4)问渠那得清如许, 。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按要求写句子。(3分)
(1)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缩句)
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改为比喻句)
(3)《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它对我的兴趣并不大。(修改病句)
5.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写出至少两句)(2分)
六、课文回眸室。(5分)
1.《忆读书》以 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 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 ”。
2.《我的“长生果”》一文的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 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 。
七、口语交际。(5分)
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和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将你最喜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
第二部分:阅读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八、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0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1.“我”是从 岁开始读书,读的是 。(2分)
2.“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
的作用。(2分)
3.选文第2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3分)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3分)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读书学文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读《白洋淀纪事》,每遍都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次学开头、结尾,下次学结构、描写,再次学语言运用……当时,贾平凹没有给他这种读书法起什么名字,我们就叫它“读书学文”法吧!
从别人的文章中学写作的方法,其实在古代就有不少人用过。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就是通过阅读著名作家的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说:“第一看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二看整体布局,第三看文章展开的主要线索,第四看遣词造句……”通过这“四看”,吕祖谦既读了书,又学会了写。
北宋诗人黄庭坚读书时特别留意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之处。一次,黄庭坚从开封相国寺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这本史稿是经作者修改过的,稿纸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有的字已无法辨认,黄庭坚却如获至宝,对修改之处读得特别仔细,凡宋子京改过的字句,他都反复推敲,对比分析。这样读下来,黄庭坚收益很大。
这些经验表明,“读书学文”,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从名家的范文中吸取营养,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读书方法。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2分)?
2.本文讲了 、 、 三人的读书方法。用一句话总结一下黄庭坚的读书方法。(3分)
3.什么是“读书学文”法?(3分)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4分)
第三部分:写作与表达(20分)
十、习作。(20分)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把你读过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同学,重点写推荐理由,题目自拟。字数400字左右,书写工整语言通顺。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8分)
一、听短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我”是一个十足的小书虫,读书让“我”懂了一些课上学不到的知识。
2.“我”最喜欢看的书是《动物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少年科学》等。
3.读书增长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感情。
二、在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面画“√”。(3分)
过瘾(yǐn√ yìn) 斩杀(zǎn zhǎn√) 酵母(xiào jiào√)
馈赠(kuì√ kùn) 卓越(zhuó√ zuó) 借鉴(diàn√ jiàn)
三、看拼音,写词语。(4分)
kān huì shù āi
书(刊) 教(诲) (述)说 (哀)伤
pǔ kuī piān sòng
质(朴) 偷(窥) (篇)章 (诵)读
四、词语游乐场。(18分)
1.根据意思写词语。(6分)
(1)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一知半解)
(2)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索然无味)
(3)心里的想法动摇了,会在神情上发生改变。(心动神移)
(4)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囫囵吞枣)
(5)流动的光线,充溢的光彩,形容色彩明丽。(流光溢彩)
(6)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津津有味)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悲惨——(凄惨) 分外——(格外) 馈赠——(赠送)
愉悦——(喜悦) 报偿——(回报) 苦恼——(烦恼)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无聊——(有趣) 扩展——(缩小) 奉献——(索取)
酷爱——(讨厌) 清爽——(浑浊) 苦恼——(快乐)
4.把下面的词语填写完整。(3分)
栩栩(如)(生) (自)(作)多情 兴(亡)盛(衰)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 天(高)气(爽)
5.选词填空。(3分)
拜访 拜见 访问
(1)纪昌再次去(拜见)飞卫。
(2)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就闭门不出。
(3)教师节到了,我们几个同学去(拜访)退休的老教师。
五、句子训练营。(16分)
1.仿写句子。(2分)
例: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首你喜爱的诗就是一个洗刷劳累的小屋,也是让心灵去旅行的风景地。
2.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5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按要求写句子。(3分)
(1)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缩句)
生活恰似画页。
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改为比喻句)
示例: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3)《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它对我的兴趣并不大。(修改病句)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对我它的兴趣并不大。
5.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写出至少两句)(2分)
示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六、课文回眸室。(5分)
1.《忆读书》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我的“长生果”》一文的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
七、口语交际。(5分)
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和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将你最喜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
略
第二部分:阅读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八、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0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1.“我”是从 七 岁开始读书,读的是《三国演义》。(2分)
2.“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落笔点题,统领全文,奠定热爱读书的感情基调的作用。(2分)
3.选文第2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3分)
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3分)
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读书学文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读《白洋淀纪事》,每遍都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次学开头、结尾,下次学结构、描写,再次学语言运用……当时,贾平凹没有给他这种读书法起什么名字,我们就叫它“读书学文”法吧!
从别人的文章中学写作的方法,其实在古代就有不少人用过。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就是通过阅读著名作家的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说:“第一看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二看整体布局,第三看文章展开的主要线索,第四看遣词造句……”通过这“四看”,吕祖谦既读了书,又学会了写。
北宋诗人黄庭坚读书时特别留意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之处。一次,黄庭坚从开封相国寺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这本史稿是经作者修改过的,稿纸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有的字已无法辨认,黄庭坚却如获至宝,对修改之处读得特别仔细,凡宋子京改过的字句,他都反复推敲,对比分析。这样读下来,黄庭坚收益很大。
这些经验表明,“读书学文”,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从名家的范文中吸取营养,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读书方法。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2分)?
2.本文讲了贾平凹、吕祖谦、黄庭坚三人的读书方法。用一句话总结一下黄庭坚的读书方法。(3分)
黄庭坚的读书方法是特别留意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之处。
3.什么是“读书学文”法?(3分)
我们看书时,这次学开头、结尾,下次学结构、描写,再次学语言运用……每次都学习到不同的知识。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4分)
提示:结合短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来谈。
第三部分:写作与表达(20分)
十、习作。(20分)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把你读过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同学,重点写推荐理由,题目自拟。字数400字左右,书写工整语言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