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7 13: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时间:60 满分100分)
模块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4分)
一、听短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我发现妈妈的衬衫很破旧,领口 着,袖口的布也 了。
2.我为妈妈做的一件小事是 。
3.“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渴望”指的是
。“忍耐”指的是 。
4.“长大的含义”指的是 。
二、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8分)
狞笑( ) 搀扶( ) 嗤笑( ) 祭奠( )
魁梧( ) 保佑( ) 寡妇( ) 忐忑( )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páo xiāo yōng dài shēn yín fèi huà hōng míng
( ) ( ) ( ) ( ) ( )
fēng bào bào yuàn qīng tīng zāo gāo dǎo méi
( ) ( ) ( ) ( ) ( )
四、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写词语。(5分)
1.忧愁担心。( )
2.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
3.自己做错了事,字承受不好的结果。( )
4.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
5.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五、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
3.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
( )
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5.老汉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
六、下列句子中省略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4分)
  ①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2.我嘛……缝缝补补……(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
  4.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七、默写《回乡偶书》,并写写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分)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我的理解:

八、按要求写句子。(5分)
1.乱哄哄的人们向窄桥涌去。(扩句)

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3.老汉是党员,不可能不顾群众的死活,独自逃生。(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九、口语交际。(5分)
你想买一双滑冰鞋,妈妈不同意。你怎样才能说服妈妈支持你的想法?


第二部分:阅读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十、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2分)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
1.屋外环境恶劣,屋内却温暖而舒适。“温暖”、“舒适”表现在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是个 的人。(3分)
2.哪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


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头描写海浪、风暴? (3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3分)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个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了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你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个来自小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个“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 的高尚品德。(2分)
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分)


3.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手法的地方吗?请你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4.请用文中的词语给短文换个题目,或根据中心拟个题目。(3分)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二至三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3分)

第三部分:写作与表达(20分)
十二、写作。(20分)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处处暖心怀。小朋友,放飞你的心灵,发挥你的想象力,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4分)
一、听短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我发现妈妈的衬衫很破旧,领口 卷曲 着,袖口的布也 磨破 了。
2.我为妈妈做的一件小事是 攒钱给妈妈一件衬衫 。
3.“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渴望”指的是为妈妈买一件衬衫的迫切愿望。“忍耐”指的是我一次次忍受着饥饿的煎熬。
4.“长大的含义”指的是懂得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二、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8分)
狞笑(níng) 搀扶(chān) 嗤笑(chī) 祭奠(jì diàn)
魁梧(kuí) 保佑(yòu) 寡妇(guǎ) 忐忑(tǎn tè)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páo xiāo yōng dài shēn yín fèi huà hōng míng
(咆哮) (拥戴) (呻吟) (废话) (轰鸣)
fēng bào bào yuàn qīng tīng zāo gāo dǎo méi
(风暴) (抱怨) (倾听) (糟糕) (倒霉)
四、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写词语。(5分)
1.忧愁担心。(忧虑)
2.遇事不利;遭遇不好。(倒霉)
3.自己做错了事,字承受不好的结果。(自作自受)
4.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呻吟)
5.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指手画脚)
五、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D )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C )
3.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
( E )
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A )
5.老汉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B )
六、下列句子中省略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4分)
  ①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
  2.我嘛……缝缝补补……( ④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③ )
  4.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② )
七、默写《回乡偶书》,并写写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分)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的理解: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八、按要求写句子。(5分)
1.乱哄哄的人们向窄桥涌去。(扩句)
乱哄哄的人们如开闸的洪水一样向窄桥涌去。
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桑娜补破帆。
3.老汉是党员,不可能不顾群众的死活,独自逃生。(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
反问句:老汉是党员,怎么可能不顾群众的死活,独自逃生?
感叹句:汉是党员,不可能不顾群众的死活,独自逃生啊!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我们专心听取并认真讨论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
九、口语交际。(5分)
你想买一双滑冰鞋,妈妈不同意。你怎样才能说服妈妈支持你的想法?
示例:妈妈,我买一双滑板鞋,做完作业了,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又不会影响学习。请您就同意我买滑冰鞋吧!
第二部分:阅读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十、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2分)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
1.屋外环境恶劣,屋内却温暖而舒适。“温暖”、“舒适”表现在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意对即可)。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人。(3分)
2.哪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头描写海浪、风暴? (3分)
屋外寒风呼啸和屋内温暖而舒适形成对比,衬托出丈夫在海上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意对即可)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3分)
桑娜为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提心吊胆。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个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了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你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个来自小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个“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2分)
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分)
“满满一大杯牛奶”使得处在困境中的男孩看到生活中存在着爱心,重新燃起希望,振作起来,继续拼搏奋斗。
3.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手法的地方吗?请你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照应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与“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照应;照应二:“施以爱心,不图回报”与“回报这个‘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照应。好处:使文章结构严谨,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4.请用文中的词语给短文换个题目,或根据中心拟个题目。(3分)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或者“知恩图报”。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二至三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3分)
示例:感恩戴德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第三部分:写作与表达(20分)
十二、写作。(20分)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处处暖心怀。小朋友,放飞你的心灵,发挥你的想象力,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