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物体的上浮与下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由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共同决定的。
⑵、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⑶、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⑷、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学生活动的和交流,寻找并发现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的具体方法。
⑵、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⑶、通过对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在科学活动与实践研究的进程中,感受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思考物理问题的研究积极性。
(2)、通过如实记录数据,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施教策略:
教学重点:物体浮沉条件。
施教策略:利用好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分析,边总结。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物体浮沉条件与平均密度关系的推导。
突破策略:利用F浮=ρ液gV排和G物=ρ物gV物以及V排与V物的关系进行推导
准备材料:橡皮泥、蜡烛、量筒、水、小瓶、配重物、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牙膏皮
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总结发现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按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放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猜测、铁块下沉木块上浮
教师活动:放手后铁块下沉木块上浮
教师活动:同样是受到浮力,实心的铁块会沉入水中,而用铁制造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同样用钢铁制造的潜水艇在水中即能下潜又能上浮,物体的浮与沉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二)新授内容:
1、探究物体浮沉条件:
教师活动: 怎样使物体上浮和下沉
猜一猜:把泡沫塑料、小玻璃瓶、橡皮泥、鸡蛋、牙膏皮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将如何运动?(在上浮的物体后打“√”,下沉的物体后打“×”)
学生活动:把泡沫塑料、小玻璃瓶、橡皮泥、乒乓球、牙膏皮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泡沫塑料、小玻璃:瓶上浮,橡皮泥、牙膏皮、鸡蛋下沉。
教师活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浮沉有几种状态?
学生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浮沉状态:上浮、下沉、漂浮、悬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怎样使上浮的物体沉下去?将你的方法填入下列表格中:
研究对象 原来在水中的状态 使物体上浮/下沉 方法
小玻璃瓶
牙膏皮
鸡蛋
教师活动:怎么样才能使原来上浮的小玻璃瓶下沉到杯底?
学生活动:将沙子加入小玻璃瓶可以使原来上浮的小玻璃瓶下沉到杯底。并上台演示。
教师活动:从物体受力角度分析,刚才分别改变了那些力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
学生交流后回答:改变了小玻璃瓶重力的大小
教师活动:怎么样才能使原来下沉到杯底的牙膏皮浮出水面?
学生活动:改变形状变成空心的,使体积变大。并上台演示。
教师活动:刚才的实验改变了那些力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
学生活动:改变牙膏皮受到的浮力,增加了排水体积。
教师活动:我们曾经如何让下沉的鸡蛋浮上来的?学生讨论。并出示沉入杯底鸡蛋
学生活动:在水中加盐,并上台演示
教师活动:刚才的实验改变了那些力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
学生活动:改变鸡蛋受到的浮力,改变了液体的密度。
教师活动:使物体上浮和下沉的方法有哪几种?
学生活动: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的方法:a、改变重力 b、改变浮力 :(1)改变排液体积(2)改变液体的密度
[过度]实验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那么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从物体受力来分析
2.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师活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二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它上浮与下沉取决于二个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漂浮和悬浮
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未浸没) 漂浮
F浮=G(浸没) 悬浮
F浮>G 上浮
F浮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沉浮状态可以根据密度判断
1、ρ液<ρ物 下沉, 2、 ρ液=ρ物 悬浮, 3、 ρ液>ρ物 上浮
3.学生观察《生活、物理、社会》:解释潜水艇下潜和上浮
学生活动:改变潜水艇的重力的大小
4.举例
例1:体积为了300立方厘米的空心铜球质量是0.2千克全部浸没在水中,试判断它是上浮还是下沉 最终受到浮力多大 为什么
例2: 潜水艇由长江潜行到海上所受的浮力: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判断
例3:一个均匀的实心小球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小球截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再放入该液体中,则( )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大的下沉,体积小的上浮
三、学生归纳今天我们学到什么
四板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未浸没) 漂浮
F浮=G(浸没) 悬浮
F浮>G 上浮
F浮四、作业 《三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