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球仪和地球》(第1课时)课件(共11张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球仪和地球》(第1课时)课件(共11张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7 15:07:08

文档简介

《地球仪和地球》第一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和作用,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掌握经度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及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二、新设计
1教学过程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学生对初中重要的科学方法建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搭建脚手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经纬网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采用建模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知识的转化过程变为建模的过程,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终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科学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科学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五、教学活动
【导入】
播放马航失事新闻视频片段,让学生找出确定打捞位置的定位方法。
设计意图:用新闻引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知道学生经纬网的意义是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活动1】观察地球仪、转动地球仪、测量地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并回答:
①.仔细地观察地球仪的结构、形状和表面特征。
②.触摸地球仪,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转动方向。
设计意图: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型。在观察中,学生能概括出地球的结构、形状及表面特征。知道地球仪的作用还可以演示地球自转。
【活动2】建立经线(子午线)和经度、划分东西半球
1
.
用胶带连接南北两极建立经线,多连几根,以便于学生能对比经线,总结经线特点。
②.
看来经线有很多共同特点,那如何区分不同的经线呢?
在科学里我们用用度数来区分,如0°20°30°等,那在地球的哪个地点确定起点0°(本初子午线)经线呢?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0°经线,这个时候就需要开会商议了,
在1884年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正式定之为经度的起点。确定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0°经线以西是西经,以东为东经。各180°,共360°。
③根据经线的范围我们还吧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同意0°经线来划分东西半球的同学举手,但英国不同意,因为同一国家就被划分为两个半球了,怎么办呢?把分界线向西移动20°即西经20°。
设计意图:
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建立经线,将科学方法渗透进入科学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活动3】建立纬线和纬度、划分南北半球
①.
建立纬线和纬度:把经线对折确定纬线,地球最中间的那条线即为零度纬线即与赤道重合。
②.
以0°纬线为分界线,划分南纬、北纬,划分南北半球。
设计意图:
将经线对折确定纬线,将经线和纬线建立联系,知道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共同确实位置。
【练习】灵活运用
巩固提升
【总结】
总结本堂课用到的科学方法来总计所学过的知识,知道数学方法是使科学精准化的手段。(共11张PPT)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一架波音777客机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飞机载约280名乘客和15个机组人员。
第一课时
地球仪及经纬网
21cnjy.com
比一比,老师的地球仪和你的地球仪有什么不一样?
经线

0°经线
本初子午线
20°W
20°E
40°W
40°E
60°E
20°W
半圆
等长
南北

20°E
40°E
60°E
相交于南北两极
经线
特征
形状
长度
方向
相互关系
纬线
00
300N
600N
300S
600S
40°W
20°W

20°E
40°E
60°E
圆圈
不等长
东西
平行
纬线
特征
形状
长度
方向
相互关系
数学方法是使科学精准化的手段
总结:1、请说说本节课我们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相应的科学方法用在了哪个相应的知识点上?
2、除了科学方法还用了什么方法?请举例
埃拉托斯特尼
希腊数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设计出经纬度系统,计算出地球的直径。
北京在地球上的经纬度是?
是低纬、中纬还是高纬?
位于哪个半球?
2、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30°N,10°W
B.30°S,10°W
C.40°S,165°E
D.10°N,165°E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D.从某地出发,沿同一条经线往前走,最后能回到原点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