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熔化与凝固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 熔化与凝固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7 15:41:2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思考
同样是熔化,它们为什么不一样?
熔化:固态→液态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明确实验目的
了解分析实验装置并思考讨论相关问题
本实验用的哪些实验器材?
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按什么顺序组装?为什么?
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本实验中,采用的特殊的加热方式有什么优点?
明确具体实验步骤
进行小组实验分工
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安装顺序:
水浴加热:
固体粉末用量:约装入1/3试管(1-7组装入海波,8-10组装入松香)
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从下往上
受热均匀,
便于控制温度
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绘制熔化图像
明确横纵坐标及单位。
描点。
用平滑曲线连接。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20
24
26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32
30
34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20
25
30
35
某物质熔化的图象
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一起动手探究吧!
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合作交流
海波熔化


固液共存












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合作交流
松香熔化
逐渐变软变稀












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根据图像,比较两者熔化时的异同
海波
松香
相同点
不同点
都要从外界吸热
都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熔化
熔化过程中存在固液共存状态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在熔化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
冰糖
金属

水晶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非晶体
塑料
玻璃
橡胶
沥青
读图分析
晶体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
甲、乙两种物质哪个是晶体?
图中B、BC、C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AB、BC、CD各段温度分别如何变化?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
2.能继续吸热


读表分析
仔细阅读,请你找出钨、海波和冰的熔点。
在制作电灯灯丝时,我们选择用钨为材料,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你还能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金刚石
3350

1064

0

3410

962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660
固态酒精
-117
各种

1300
~1400

327
固体氮
-210
各种
铸铁
1200左右

232
固体氢
-259

1083
海波
48
固体氦
-272
思考
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同样是熔化,它们表现的却不一样吗?
课外探究
熔化的冰棍如何复原?
不同物质在凝固时的过程是否也不同?4.5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相互转化,了解熔化定义。
2.知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表现的不同表现,并能根据图像分析晶体熔化的是特点
3.能根据有无熔点将固态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进行学生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和状态变化规律。
2.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并能根据晶体的熔化图像分析、叙述晶体的熔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比较归纳以及分析表达能力。
3.通过对身边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来激发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能根据是否有熔点将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理由:在第二章学生学习了生物的分类,对于我们身边的物质如何分类是第一次接触。通过实验的分析与归纳,能得出分类标准并对固体进行分类。
2.
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
理由:通过对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描述总结出海波和松香的异同,进而演绎推理到所有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的异同
教学难点
1.
晶体熔化的图像绘制及对图像的分析理解
理由:初一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绘图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相
应的信息,学生刚开始学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同时学好作图规范以及学会如何分析图像对后续的科学学习来说也十分重要
器材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温度计、试管、石棉网、海波、松香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小明发现放在家里的蜡烛慢慢发生了变化(展示图片)。你知道这个变化叫什么吗?
同时,他发现,放在杯子里的冰块也在熔化(图片展示)。冰块的熔化过程与蜡烛一样吗?
设疑:同样是熔化,为什么过程却不同?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节
熔化和凝固。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过度:为了更深入的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我们以海波(硫代硫酸钠)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探究。在动手实验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本次探究的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分工以及实验步骤。
分组讨论: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下列任务:
1.
小组成员共同阅读实验目的,分析实验装置的组成思考讨论相关问题。
2.阅读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并明确实验分工。
讨论内容:
1.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能说出本次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2.
在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从哪里最先开始组装?为什么?(从下往上)
3.
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哪些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4.
在本实验所采用的加热方式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做水浴加热,请你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受热均匀;水的比热较大,便于控制温度)
交流讨论: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就请几组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提问:我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只看表格可能并不是十分直观,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绘制图像)
提问:在绘图时,你觉得我们最先应该做什么?(明确横、纵坐标及单位)
提问: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对应的时间点找到相应的温度进行描点;用光滑的曲线将点连接起来)
提问:小明同学在作图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点与其余点相差
较远,连不起来,他就偷偷的把这个数据改掉了。你认为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分组活动: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之后,下面,请大家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探究活动,并记录下相关实验现象和数据并绘制图像。(进行分组活动时,7组做海波的熔化,三组做松香的熔化实验,注意每组探究的操作和进度,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并关注课堂生成性教学)
交流讨论:所有小组现在都已经完成了实验,接下来我们就请几组派代表来介绍在小组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由于有部分组并没有看到实验现象,所以请在描述过程中尽可能的形象具体(先请做海波实验的组进行汇报,用事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表和熔化曲线图。一组在汇报完后其他组进行补充。再请做松香实验的组进行汇报,一组汇报完后进行补充)
列表比较: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你一定发现了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接下来就请你根据你倾听到的信息来对两者的熔化过程进行列表比较。
提问:两种物质在熔化时,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又有哪些?
提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还有一些固体在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那些固体是属于晶体的吗?
提问:另外还有一些固体像松香一样,在熔化时没有熔点,
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你还知道有哪些固体是非晶体?
3.巩固练习
读图、读表分析:
1.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时的规律,我们可以用曲线表示。请你分析熔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种物质哪个是晶体?
2)
图中AB、BC、CD各段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3)
物质B、C两点及BC段时处于什么状态?
4)
你能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出晶体熔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
2.
下表中是常见的一些晶体的熔点。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仔细阅读,请你找出钨、海波和冰的熔点。
2)
在制作电灯灯丝时,我们选择用钨为材料,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3)
你还能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4.归纳总结,复习新知
提问:相信在今天的科学课中你一定收获了不少知识,现在,哪位同学来为小明同学解释一下在我们上课最开始的那个疑问?
5.探究结课,
结课:感谢大家帮助小明同学解决了问题,但善于思考的小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昨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自己喜欢吃的冰棍,到家后他发现冰棍都化了。你能帮他把冰棍恢复原状吗?
他想到了今天科学课的内容,想知道不同物质在凝固时的过程是否也不同。下课后,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帮助小明同学一起探究不同物质的凝固过程。
今天的科学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