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7 16: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
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本节安排了二个活动、一个信息浏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乐音,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并能用这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教学重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难点】
本节教学难点:响度与上节学习的音调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分。另外,用波形来区分声音,有一定的难度,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因此,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以及怎样用波形区分声音的特征是本节的两个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音叉、水、吉它、多媒体等。
?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什么是音调?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让学生通过演示吉它进行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最后提问:这些声音有没有区别?让学生体会声音有强有弱,由此引入本节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声音的强弱——响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时,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活动1进行探究。
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2、轻敲和重敲音叉,然后贴近水面,观察溅起水花的大小。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3.教师讲解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可结合课文P35图2-27的用多媒体示波器显示波形比较振幅来帮助同学们认识振幅,比较振幅。
4、通过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归纳,得出结论。并完成P35的文中填空。
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5、启发: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吗?
例如: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6、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6,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
7、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
?(二)声音的品质——音色
活动3: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
1、通过多媒体播放分别由钢琴、二胡、古筝《梁祝》一小段乐曲,同学听后请同学说出各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7,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三)、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指导学生结合本节的学习过程,自学这部分内容。形成认识: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
(四)巩固练习“自我评价与作业”;
?【反思】
本节教学贴近生活,课堂上应用了相关乐器和欣赏音乐,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较好,对响度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容易理解,音色概念较抽象。在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对这一点,多应用举例进行分析解释,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