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950010998200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
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以及怎样用波形区分声音的特征。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让一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
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有没有区别?
温故知新
1.什么是音调?它是由物体的什么决定的??
2.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1Hz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课堂探究】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学生阅读课本P34-35,探究活动1后回答下列问题。
轻轻敲鼓再用力敲的现象是:轻敲振幅小,声音小;重敲振幅大,声音大。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琴弦,现象是:用力拨琴弦振幅大,声音大。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音量。
4.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二、用波形比较振幅
观察图2-27的波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音叉振动的幅度小,响度小;乙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是dB;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响度大小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小。
声音的品质——音色
活动2: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回答下列问题。
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性外,还有第三个特性,那就是声音的品质?,叫音色,也叫音品。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性,人们就是根据它们来区分声音的。
【补充习题】
1.“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B)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震耳欲聋”——音调高??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