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春》第2课时 同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春》第2课时 同步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7 19:00: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第一课《春》
第2课时
一句话点目标 赏析写景片段,感悟美点和写法。
一、课前一赛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忠实的登山爱好者,每周至少一次,会约上几名山友,一起到山里去,寻找个静谧悠远的世界。
B.有了上次音乐会的完美演出,相信这位才华洋溢的演奏家再次莅临定会受到更热情的欢迎。
C.春天到了,公园里,男女老少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明媚的春光里漫步。
D.男孩子呼朋引伴的,看见同学朋友兴奋地聚在一块儿大声的说笑,女孩子稍微羞涩些,窃窃私语……煕煕攘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防止不再发生水漫洪溢而造成严重的灾害,丹江口水库开闸向下游泄洪区排水。
B.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受水区各城市的补充水源,正在发挥重要的战略性。
C.7月4日,丹江口水库水位141.31米高程,通过向中线渠道充水,使渠道充水近一米深。
D.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四省市的群众喝上了源自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
二、独立自主学习 选读段落,想象情景、领略景美。
3.五幅春景图,你最喜欢那幅春景图?为什么?(要求用这样一个句式回答:“我认为…图好,因为它用…手法,写出了…”)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选读3个段落,想象情景、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声韵之美。
4.赏析写景片段,感悟美点和写法老师引路之后,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引导下表。
学法示例:老师结合课前独学情况,分析“春草图”。引导学生从写景对象,景物特征,写景顺序,写景方法,评析语言几方面来分析。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的语言和描写方法表现景物的情状和特征的写法)
喜欢的词语:A.嫩嫩的、绿绿的 B.偷偷地、钻
理由:A.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B.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C.把小草拟人化了。
喜欢句子:坐着……捉几回迷藏
理由:展现出春草人欢图,流露出春草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由点到面、由近到远 正侧结合 拟人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喜欢的词语及理由:
喜欢的句子及理由:
5.演读课文结尾三段探究: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三处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6.测览全文探究:为什么在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如此美呢?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提升学习
活动一:阅读现代文,完成文后练习。
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我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7.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了祖母与枣儿的哪些往事?
8.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选文中“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颇富哲理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笔优美,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刻画表现祖母的形象。
C.祖母总是捧出往日晒干的一大捧枣儿给家人吃,她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大家共尝甜枣、品味生活,体现了她对大家的关爱,表现她待人的深情。
D.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点明题旨,照应上文的作用。
10.从全文看,大红的“秋枣儿”上凝聚着哪些美好的情感?
活动二:11.积累、摘抄、赏析100字以上景物描写的语段,同位交换品读。
活动三:12.自选内容进行景物描写或以《家乡的春》为题作文,200字左右。
《春》第2课时
课前 答案:1、c 2、d
课中 3.略
4.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由点到面由近到远 正侧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芳香 触角、嗅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闪亮 由物到人
由远到近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5-6.略
课后 答案:
(1)祖母守望枣儿、拾枣儿、蒸枣儿、给孩子们分枣儿;
祖母送枣儿给邻里、亲戚;
祖母晒枣儿、卖枣儿;
(4)祖母留枣儿给家人食用。
8、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送枣儿给邻里时得意、快乐的情态,表现了她内心的幸福感。
9 B
10、“秋枣儿”上凝聚着淳朴的邻里之情、温暖的亲情以及浓烈的思乡之情。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