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加减混合运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加减混合运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7 20: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2、“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情境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举行联欢会了,二(1)班的两位同学想折一些纸鹤送给他们,你们想参加吗?(生:想)
师:我们快去看看他们折纸鹤的情况。(出示情境图)仔细看图,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和问题,你们能列式解答吗?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还剩多少只?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解题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38-33+42=47(只) 用男生折的只数减去送给幼儿园的只数,再加上女生折的只数,就是剩下的只数。
②42-33+38=47(只) 用女生折的只数减去送给幼儿园的只数,再加上男生折的只数,就是剩下的只数。
③38+42-33=47(只) 先算出男生和女生共折了多少只,再减去送给幼儿园的只数,就是剩下的只数。
师:你们在计算得数的时候,是口算的还是写竖式算的呢?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
(学生展示竖式的写法,同时教师强调一下易错的地方)
3 8
- 3 3

5
+ 4 2
4 7
 
4 2
- 3 3

9
+ 3 8
4 7
 
3 8
+ 4 2
8 0
- 3 3
4 7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出示“试一试”。
60-38+40=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在进行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时,当某一步能口算时,可以直接口算,不必写竖式。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场景图和第1题,提问: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2)出示第2题,提问:女生栽树多少棵应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列式解答。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思考】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指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