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78页例4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体验迁移、归纳、概括以及运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2.知道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乘法口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复习导入
1.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2.口算。
7×8= 6×9= 5×8= 8×9=
12÷3= 15÷5= 6÷2= 8÷4=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8的乘法口诀有关的知识——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图。
师:这道题的信息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生:把16厘米长的花边平均剪成2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生:把16厘米长的花边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师:怎么解决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第一个问题列式为16÷2,第二个问题列式为16÷8。
师:怎样求出结果?
生1:用“二八十六”这句乘法口诀来求的商。
生2:2×8=16或8×2=16。
生3:利用小棒分一分。
师: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计算16÷2和16÷8的商。下面请大家看这道题,怎么列式计算?(出示第78页“想想做做”5题)
2.练一练。(出示78页“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矫正。
3.小结探究方法:(让学生先交流,教师后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都是,用相应的乘法口诀求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4.扩展思维。
(1)提问:还可以平均剪成几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想一想,同桌讨论,交流结果。(板书:16÷4=4(厘米))
指出:想口诀四四十六。(板书:四四十六)
集体口答:把16厘米平均剪成4段,每段4厘米。
(2)提问:如果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平均剪成几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引导:得数是二十四的口诀有哪些?
同桌交流,得出: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学生总结: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平均剪成3段、8段、4段、6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时间两分钟。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2.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总结提升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后思考】
前一节课,学生已学会8的乘法口诀,掌握了相邻每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在理解口诀的基础上记住了8的乘法口诀,懂得了记住各种口诀的方法,这些给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了基础。学生已经学会用1~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因此今天学习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进行一些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让老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研究。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