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七 观察物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七 观察物体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7 21: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辨认简单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一、情境导入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照片,提问:哪一张是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拍的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2)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哪张照片是在学校里面拍的?哪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拍的?
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给玩具猴拍照。(出示例2)
四人一小组,围在桌子的四面,将小猴放在桌子的中央。
首先,自己猜想一下拍到的照片可能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利用相机拍照,与猜想比较看是否一致。
变换角度,继续猜想并与照片比较。
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教师出示从不同角度拍到的照片,请学生指出是从哪一面拍到的。
小结:观察一个物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相同。
3.辨认照片。
小玩具熊“坐”在课桌中央,四位学生围在四面。
教师任意发一张在前、后、左、右拍摄的照片,请同学判断拍摄者的位置,并起立找到相应的位置坐下。
引导理解:当学生辨认左右有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进行再次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摄到的与实际观察到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注意:看清小熊的脸到底朝哪边。
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
三、巩固练习
1.想象连线——“想想做做”第2题。
放好小汽车的模型,学生从前面、后面、侧面进行观察。
回答每个小朋友分别在小汽车的哪一面。
将观察者与看到的图片连起来。
2.观察连线——“想想做做”第3题。
将“飞机”放在课桌的中央,学生分别坐在四周进行观察,从不同的角度依次进行观察、思考。
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将图片与相应的观察者连起来。
教师引导分析,学生说出理由,集体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总结提升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们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教后思考】
本节课以学生观察照片导入,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识平台,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