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98/V16738.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73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十四辑
66.梁上君子
《后汉书·陈寔传》
寔①在乡间,平心率物②,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③曲直④,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人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⑤,乃起自整拂⑥,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⑦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⑧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剋己⑨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⑩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注释】①寔:陈寔,字仲弓。②率物:做人们的表率。③晓譬:晓,明白地,清楚地。譬,详细说明。④曲直:正确与错误。⑤阴见:暗中看见。⑥整拂:整理拂拭衣裳。⑦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议论。⑧稽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屈膝下跪,以额触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稽(jī),磕头至地。颡(sǎnɡ),额。⑨剋己:剋同“克”。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望。⑩遗(wèi):赠送。
【简析】
文中的梁上君子并非邪恶之徒,他不过是被“岁荒民俭”的形势所迫,不得已而出此下策。陈寔看其本质,因势利导,结果使其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文章将深刻的哲理蕴含于平淡自然的叙事中,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训练】
1.陈寔教育帮助梁上君子的故事可使我们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对待犯了错误的人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用“梁上君子”来比喻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哪句话突出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陈是的信服和敬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边的两句话。
(1)不善之人未必本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寔徐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
初中我们学过一篇文章,主人公正是陈宴之子陈元方,这篇文章题目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l.教人要教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盗贼
3.“宁为列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4.好的人不一定本来就坏(2)陈寔慢慢地开导他!
【拓展】《陈太丘与友期》
【译文】陈寔在家乡,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的,每每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都心悦诚服,事后也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意被陈先生说声不是。”有一段时间,年成不好,老百姓穷困,有个小偷溜进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看见了,就起身整顿好衣服,把子孙都召集起来严肃地教训他们说:“一个人不能不自己努力求上进。干坏事的人,也不是天生就坏,只是长期习惯于那样干,才逐渐达到这地步。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听了,非常惊慌,从梁上跳了下来,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地给他讲道理,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你干这个是被穷困所迫罢。”吩咐取出两匹绢送给他。从此以后,全县盗城绝迹。
67.安贫乐道
《晋书》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晒⑤之。欢守志弥固⑥,遂为通儒。
【注释】①耽(dān):极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怡(yí):愉快。⑤晒(shěn):讥笑。⑥弥固:更坚定。
【简析】这个故事表明王欢专心求知,安于过贫困的生活。要是他去谋求产业,便会分心,不太可能成为通儒。文章采用反衬的手法,仅选取典型的一问一答,就形象地凸现出了王欢求学的意志十分坚定。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另一个方面,生活过于贫困,甚至要向人“丐食”,且把担子都压到妻子身上,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借鉴前人的经验。
【训练】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耶 ①卿不闻朱买臣妻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安敢毒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而何时而乐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贫乐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悟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常食诵《诗》 ( )
(2)虽家无斗储 ( )
(3)其妻患之 ( )
(4)意怡心;. ( )
3.翻译下列两个短语。
(1)安贫乐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精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王欢的“安贫乐道”指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安贫乐道”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王欢与其妻的对话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谈谈看。(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l.(1)吗;呢;呢 (2)路;方法;德业学说;说
2.(1)像乞丐一样(2)一斗米(3)以……为患(担心)(4)内心,精神
3.(1)安于贫困,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2)一个心眼儿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
4(1)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2)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拓展】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王欢字君厚,(晋朝)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生活,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一心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不谋求富裕的家业。曾穷得乞讨饭食,可仍专心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存粮,他也怡然自得地手不释卷。他的妻子对这样的日子感到忧虑,有时发狠把他的书烧了,并扬言要改嫁。王欢笑着对她说:“你没听说过汉朝朱买臣妻子的故事吗?”这话传出去以后,不少人讥笑他,认为他在夸口。王欢却更加坚定自己求知的信念.最终成了一个大学问家。
68.卖薪买纸
《初潭记》
葛洪,丹阳人,贫无憧仆,篱落①,不修②,常披③榛④出门,排草人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⑤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注释】
①篱落:篱笆。②修:整理。③披:用手分开。④榛(zhēn):杂乱的草木。⑤负笈:背着书箱。
【简析】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回。上文说的葛洪,他家境贫困,又屡遭火灾,没有书读,便“借书抄写”,而且“卖薪买纸,然火披览”,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是,像葛洪这样一心专注求学,而不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恐怕也有点行不通。恐怕他的家中“屡遭火”,最后落得个“卖薪买纸”的窘境,这同他的生活习惯多少有些关系。因此,我们在学习他刻苦求学的精神之余,更应学会自主生活。
【训练】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徒①乃负笼徒步。( )
②叶徒相似。( )
③徒有虚名。( )
(2)披 ①常披榛出门。( )
②然火披览。(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然火披览。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一措朔东,一措雍南。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3.试比较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到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同葛洪的“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的生活情趣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文章的大意可概括为:“葛洪卖薪买纸。”请用类似的句式列举二则刻苦求学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1)步行;只是,白白地;只,只有 (2)用手分开;翻开书
2.(1)然通燃(2)厝通措
3.刘禹锡是为了表明居室的简陋,高雅脱俗;葛洪是因为家贫,学习刻苦专心,无暇顾及生活细节。
【拓展】
匡衡凿壁借光;苏秦悬梁刺股
【译文】葛洪,丹阳人,家庭贫穷,没有僮仆(照料家务),篱笆坏了也没时间修理,经常推开杂草出入。(家中)屡遭火灾,祖上留下的书籍均化为灰烬。(他)便背着箱子徒步远行,借书阅览、抄写。割柴草晒干后出卖,然后买回文具纸张。点燃木柴,在火光下阅读与抄写。
69.聪明少年
《殷芸小说》
钟毓,钟会①,少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③闻之,语其父繇曰④:“令卿⑤二子来。”于是敕⑥见。毓面有汗。帝问曰:“卿面何以⑦汗?”毓对⑧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出?”会对曰:“战战栗栗,汗不得出。”又值其父昼寝⑨,因共偷服散酒⑩。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问之,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钟毓(yù)、钟会:兄弟二人。钟会,曹魏时官至司徒。②令誉:美好的名声,被人赞美。③魏文帝:即曹丕(pī)。④语(yù):告诉。繇(yáo):钟繇,东汉末官至侍中、尚书仆射(yè),人魏,加封太傅,著名书法家。⑤卿:你,皇帝对臣子的称呼。⑥敕(chì):皇帝的命令。⑦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⑧对:回答。⑨值:遇。昼寝:白天睡觉。⑩因:于是。服:吃药叫“服”。散酒:药酒。散,五石散,魏晋人常服的药。?觉:睡醒。?且:暂且。假寐(mèi):不脱衣服睡觉,打个盹。?既:即,就。?成礼:使礼仪完备。这句说,“拜”是符合礼仪要求的。
【简析】《聪明少年》记述的是兄弟二人的少年趣闻,生动地表现了二少年的聪明容智。二人的性格也很鲜明:钟毓老实厚道,钟会应机善辩,跃然纸上。他们回答魏文帝的询问,都用镜韵,铿锵悦耳,足见其出语不凡(古时“栗”与“出”钾韵)。
【训练】
1.指出句中“之”字指代的内容。
(1)魏文帝闻之( )
(2)且假寐以观之( )
(3)既问之( )
2.找出文中与睡觉有关的文言词语,积累下来。根据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写成语。
(1)少有令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值其父昼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假寐以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毓面有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照应“聪明”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试从文中兄弟二人的言行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l.(1)代“他们受人称赞的事” (2)代“兄弟俩” (3)代“兄弟俩”
2.寝——睡觉 觉——睡醒 寐——睡觉
3.(1)誉毁参半(2)寝食不安(3)走马观花(4)满面春风
4.面对皇帝的询问,他们都用韵语,铿锵悦耳,出语不凡;面对父亲的询问,他们各执己见,却也合情合理。
【拓展】钟毓老实厚道,从“面有汗”“拜而后饮’可看出;钟会应机善辩,略显调皮。
【译文】钟毓,钟会,小时候就有美好的名声,受人称赞。年纪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了他们的事,告诉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叫你的两个儿子来。”于是魏文帝命令他们拜见。钟毓的脸上出了汗。魏文帝问道:“你的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泉。”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得出。”
钟敏、钟会又恰逢他们的父亲白天睡觉,于是就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这时睡醒了,就暂且装着打盹儿来观察他们。钟毓跪拜后才喝,钟会喝了不跪拜。父亲就问他们,钟毓说:“酒是用来完备礼仪的,不敢不拜。”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窃本身就不符合礼节,所以不拜。”
70.快犬传书
《述异记》
晋陆机①少时,颇好猎。在吴,有家客献快犬曰“黄耳”。机仕洛②,常将③自随。此犬黠慧④,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
机羁⑤官京师,久无家问⑥。机戏语⑦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⑧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出驲路⑨,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⑩。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毛掉尾向之?,因?得载渡,到机家,口衔筒,作声尔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书,内?筒,复系犬颈。犬复驰还洛。计人行五旬?,犬往还才半。后犬死,还葬机家村南二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注释】①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②仕洛:在洛阳做官。陆机曾任平原内史。③将:带着。④黠慧:聪慧。⑤羁(jī):羁留,停留。⑥家问:家中的音信。⑦语(yù):告诉。⑧赍(jī):带着。书:信。⑨驲(rì):即驿路。驲,古代驿站专用的车。⑩噬:咬。肉:指小动物jī。⑧辄(zhé):就。渡者:摆渡的人。⑩饵(mǐ):止息,指收敛。掉:摇动。⑩因:因而。⑩内:同“纳”,放进。⑩五旬:五十天。十天为一旬。⑩冢(zhǒnɡ):坟。
【简析】《快犬传书》一文记述陆机家所养的一条狗,特别聪明,能听懂人的话。如果狗只有这点性能,还不算神奇,因为大多数的狗都能做到这一点,现在也是如此。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狗竟能在两千多里的长距离上往返传信。这大概是一件真事,不是作者的虚构。文中描绘狗在途中的寻食、渡河、以叫声示意等等,都十分传神。文字简练朴实,叙述清楚明白。
【训练】
1.辨识和积累下列字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
少( ) 黯( ) 羁 ( ) 语( )
赍( )噬( )冢( ) 弭( )
2.辨别下列加点字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1)走向吴( ) (2)犬又向人作声( )
(3)饵毛掉尾向之( ) (4)向有书生在此读书( )
3.摘出文中表现“快犬”之“快”的一句话,并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体会文中对狗送信的描述,理清事情发展的过程,任选一处描写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l.少(shào年轻)黠(xiá 机灵) 羁(jī停留) 语(yù告诉) 赍(jī带着) 噬(shì咬) 冢(zhǒnɡ 坟) 弭(mǐ 止息 指收敛)
2.(1)朝,往(2)对(3)走向(4)先前,刚才
3.计人行五旬,犬往还才半;计算人从洛阳到吴县要走五十天,狗来回走一趟才用一半时间
【拓展】
应声作答——出走向吴——寻食——渡河——以声示意——驰还。分析描写要突出其动作、神态,如渡河;“依”、“弧”、“掉”,其温驯、聪明之态跃然纸上。.
【译文】晋代的陆机年轻的时候,特别喜好打猎。在吴县,有一只仆人献给的狗名叫“黄耳”。陆机在洛阳做官,常常带着它跟随自己。这只狗很聪明,能懂得人的话。又曾经借给别人带到三百里外,狗认识路能自己回来。
陆机因做官留在京城,很久没有家中的音信。陆机开玩笑地告诉狗说:“我家没有一封书信,你能带着信跑回去取来消息呜?”狗很高兴,摇着尾巴发出叫声应和他。陆机试着写了一封信,用竹筒装上,系在狗的脖子上。狗从驿路上出发,向吴县跑去。它俄了就到草丛中猎取小动物吃。每当经过大河,就依偎着摆渡的人,收敛起毛摇晃着尾巴走向渡船,因而能够被船载着渡过河。到了陆机的家,嘴衔着竹筒,发出叫声示意家人。陆机家的人打开竹筒,取出信来看完了。狗又片人们发出叫声,好像有要求的事情。陆机的家人写了回答的信,放进竹筒内,又系在狗的脖子上。狗又跑回了洛阳。计算人从洛阳到吴县要走五十天,狗来回走一越才用一半时间。后来狗死了,送回去葬在陆机家村庄的南边二百步远的地方,并修成坟.村里人叫它做“黄耳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