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98/V16738.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73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十五辑
71.请君人瓮
《资治通鉴》
或①告文昌右承周兴与丘神勣(jì)通谋②,太后命来俊臣鞫③之。俊臣与兴方④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wènɡ),以炭四周炙⑤之,令囚人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⑥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⑦推⑧兄,请兄人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
①或:有人。②通谋:联络谋反。③鞫(jū):审讯。④方:正在。⑤炙(zhì):烤。⑥索:寻取。⑦内状:宫里的诉状。⑧推:追究。
【简析】唐朝武则天执政的时候,任用了一批酷吏。这些酷吏为了求得武则天的信任,不惜一切手段,诬陷、控告和杀害一般无辜的文武官吏及百性。其中周兴和来俊臣尤其突出,被他们害死的有成千上万人。刑罚的残酷,那是令人发指的。后来;周兴也被人告发了,说他与人串通,阴谋造反。武则天责令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来俊臣知道审理此案的难度,便采用了周兴对付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周兴,周兴自食恶果,懊悔莫及。后人常用这个故事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或”字的含义。
(1)或告文昌右垂周兴与丘神勣通谋。( )
(2)或百步而后止。( )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4)而或长烟一空。( )
(5)或异二者之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成语的意思。
请君入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俊臣为什么要让周兴来提供逼供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百家争鸣时期,有一家学派主张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这家学派是_________________,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l.(1)有人(2)有些人、有的人(3)有人(4)有时(5)或许
2.囚犯大多不肯招供,你看应该采用什么法子?
3.比喻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因为周兴以前采用的刑罚极为残酷;俊臣知道周兴老奸巨猾,来一般刑罚,他是不肯招供的。
【拓展】法家学派韩非
【译文】有人密告文昌右垂周兴与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互相匀结谋反。武则天叫来俊臣审讯他。(接到命令时)来俊臣正在跟周兴一起,边研究案情,边吃饭。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大多不肯招供,你看应该采用什么法子?”周兴说:“这很容易啊!取一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烧,再命令囚犯到坛子中去,他还有什么口供不肯招出来呢?”来俊臣便找来一只大坛子,照周兴的办法在周围烧火。然后,站起身对周兴说:“皇宫里传出密件要审讯你老兄,请你到坛子里去吧。”周兴非常惊恐,马上给来俊巨硅头,并且认了罪反复推敲
72.反复推敲
《诗话总龟》
贾岛初赴举①,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②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③之。时韩退之权④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⑤,尚为手势未已。俄⑥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⑦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髻而归,共论诗道。
【注释】①赴举:去参加科举考试。②引:伸。③讶:感到惊讶。④权:代理。⑤第三节:指仪仗的第三节。⑥俄:指时间很短。⑦象:眼前事物。
【简析】语言的精华要么是垂手偶得,要么是反复锤炼,反复推敲,深思熟虑,然后可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以说是妙手偶得,是一时灵感所至,喷涌而出的佳句。但“敲”字该是反复锤炼的语言精华。“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贾岛为“推”与“敲”字绞尽脑汁到如此境地,可谓思之深矣。这就是咬文嚼字。好文章就是在这样的反复推敲、修改中产生的。
【训练】
1.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l)反复推敲。( )
(2)于驴上吟哦。( )
(3)车骑方出。( )
2.翻译。
(l)尚为手势未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者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两处看出贾岛是在“反复推敲”用字的奥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l.(1)锤炼(2)吟诵、朗诵(3)才、刚
2.(1)(贾岛)还在不停地做手势。(2)看到的人都感到惊讶。
3.(1)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2)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拓展】
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章来自反复修改、推敲。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京城的科举考试。有一天,骑在驴背上,突然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把“敲”字)改为“推”字。反复思考就是不能确定下来。便在驴背上边吟诵边伸出手做推门和敲门的姿势,看到的人都感到惊讶。这时代理京兆尹的韩愈的车马刚好路过大街,贾岛竟然没有、觉察,走到第三行车马,还在不停地做手势。马上他就被人推到韩愈的面前。贾岛就毫不隐瞒地说:“自己做的诗句中的‘推’字与‘敲’字用哪个字好,反复思考还是确定不下来;精神忧憾,来不及回避。”韩愈停马,思考了好长时间,然后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他们并马而行,一起讨论写诗的诀窍。
73.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间里④士人家⑤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⑥。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⑨。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 ②太夫人:祖母。 ③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④间里:乡里。 ⑤士人家:读书人家。 ⑥或因而抄录: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⑦惟读书是务:务,勉力从事。是,指代读书。这是特殊句式,即“惟务读书”,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⑧文字:文章。 ⑨下笔已如成人:文章已写得和成人的文章一样好。
【简析】有句广告词这样说: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读书亦然,贫者读书,其法甚多囊萤映雪、割粥而食、悬梁刺股、凉水沃面皆苦读渍益志者为之,欧阳文忠公此类人也。
【训练】
1.在括号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教以书字( ) (2)及其稍长( )
(3)惟读书是务( ) (4)或因而抄录( )
2.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书”的含义跟“教以书字”一句中的“书”相同?( )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暂鱼腹中。
3.翻译句子。
(1)欧阳公四岁而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欧阳修勤奋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的成才,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成他成才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这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
【拓展】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有很多成就,我们学过他的著名散文作品《___________》,其中名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1)写 (2)他(指欧阳修) (3)只是 (4)有时
2. D
3.(1)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2)只是致力读书
4.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5.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拓展】《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有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斌文章,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74.缇萦救父
《史记》
文帝四年中①,人上书言意②,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③。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④不生男,缓急⑤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⑥,乃随父西⑦。上书曰:“妾⑧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⑨,今坐⑩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人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注释】
①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文帝,汉文帝刘恒。②言:说,这里指告发。意:淳于意,西汉初临淄人,任齐地的太仓长。时人称他“仓公”、“太仓公”。③以:因为。当:判罪。传(zhuàn):驿站上的车马。这里指用驿站的车马解送。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表方位。之:往,到。④子:孩子。古代男孩、女孩都称“子”。⑤缓急:偏义复词,偏指紧急。⑥少女:小女儿。伤:为悲伤。为动用法。⑦西:往西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⑧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⑨称:称道,赞扬。廉平:廉洁公正。⑩坐:犯罪。?切痛:深切哀伤。续:接续,指断了的肢体再接上。?虽:即使。?道:路。莫:没有人。由:通过。?人身:纳身,向国家交出自身。官婢(bì):被收人官府做奴婢的女子。?行:品行。?闻:知道。?上:秦汉以后对皇上的称呼。?亦:就。除:废除。
【简析】
本文记述了一个很有名的孝女故事,千古流传。她父亲因为触犯法律被押解到长安处以肉刑,她就上书汉文帝,自愿被没收为官府的奴碑,替父赎罪。从中表现了缇萦诚挚的孝心,卓越的胆识。这在封建社会,对一个少女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汉文帝是一代明君,他被缇萦的行为所感动,也深感肉刑的残酷,于是废除了肉刑之法。这是历史上一个著名事件,因一个少女替父赎罪的举动,竟废除肉刑,缇萦之功不可没。故事有头有尾,叙述简洁生动。
【训练】
1.精读堤萦上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陈述事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事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情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识和积累文中的一些称谓。
(1)人上书言意 人:_____________
(2)妾父为吏 妾:_____________
(3)上悲其意 上:_____________
3.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1)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 (2)乃随父西( )
(3)今坐法当刑( ) (4)孟尝君待客坐语( )
(5)乃随父西( ) (6)孟尝君乃止( )
(7)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 (8)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 )
4.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句子。
(1)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缇萦救父是我国古代孝女的故事,我国还有一篇文学作品也塑造了一位孝女的形象,这位孝女是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事迹是_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学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l.(1)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2)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3)妾愿人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2.(1)有人(2)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3)对皇上的称呼
3.(1)向西(2)往西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3)犯(4)坐着(5)就(6)才(7)经到(8)的
4.(1)缓急:偏义复词,偏指紧急。 生孩子不生男孩,有了紧急情况没有可以使用的人。(2)虽:即使;由:能过。即使想要改过自新,这条路也没有人能走过去,终究不能做到。
5.汉文帝深思缇萦所说的道理,的确感觉到肉刑的残酷;汉文帝真正被感动,是位明君。
【拓展】
木兰代父从军木兰诗
【译文】
汉文帝四年的时候,有人上奏书告发淳于意,因犯罪判了刑罚,用驿站的车马押解向西前往长安。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淳于意愤怒了,骂道:“生儿女不生男孩,有了紧急情况没有可以使用的人!”在这时,小女儿缇萦为父亲的话而感到悲伤,就跟随父亲向西去。她上奏书说:“我的父亲为官,齐地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如今犯了法,当处肉刑。我深切哀伤处死的人不能复生,受肉刑的人不能接上断了的肢体,即使想要改过自新,这条路也没有人能走过去,终究不能做到。我愿意交出自身做官府的奴婢,用来赎父亲的肉刑之罪,使他能够改变品行,自己重新做人。”奏书让皇上知道了,皇上为她的诚意感到悲伤,在这一年里就废除了肉刑法。
75.孟母三迁
《列女传》
孟子①幼时,其舍②近墓,常嬉③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④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⑤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
①孟子:孟轲。子是后人对他的敬称。②舍:家。③嬉:游戏。④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⑤炫卖:沿街叫卖。⑥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简析】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战国时期有个墨子,一天,他走过染坊,看人家在染丝,随即感慨地说:白色的丝放进青色的染缸里,丝就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染缸,就变成黄色。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人处在什么环境中,很像丝放进了什么样的染缸里。孔子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知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意思是:跟好人生活在一起,如同走进了栽种芝兰(一种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出它的香气,因为被它同化了;跟坏人相处,时间长了,如同走进了卖成鱼的铺子,时间久了,不觉得它臭了,因为也被它同化了。这都说明环境能改变人的思想行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要重视生活环境的选择,更要注意跟什么样的人接触、交往。
【训练】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以 ①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 )
②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
(2)焉 ①遂居焉 ( )
②且焉置土石 ( )
(3)子 ①子曰 ( )
②孟子幼时 ( )
③此可以处子矣 ( )
④子将安之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其舍近( )墓,常嬉( )为( )墓间之事。
(2)复徙( )居学宫( )旁
3.读完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成长环境与主观努力哪一点更重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l.(1)所用来;……的原因(2)于之,在那里;哪里(3)孔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儿子;你
2.(1)靠近;游戏;做,玩(2)迁移;学校
3.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
【拓展】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孟子小时候,他的家靠近墓地。孟子常在坟墓间玩祭扫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不是教育我孩子的地方。”于是迁居到集市旁。孟子又学着商贩沿街叫卖,(他的)母亲(又)说:“这里也不是安顿儿子的(好)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旁。孟子就模仿起祭祀的仪式中打躬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他母亲说:“这里可以安顿我儿子了。”就长期居住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