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8 07: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决定了历代的中国政体、中国人的“内”“外”观和中国域的历史发展轨迹。即使中国在近代受到西方文明的强力冲击,中华文明体系及其持质也仍然持续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与社会演变,包括价值伦理的演化、话语体系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重新构建。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的是包括天下万物运行规则在内的“天道”,也被有些学者概括地表述为“天、地、君、亲、师”,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几千年来,历代中国人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就是这样一幅尘世间人尽其オ、遵守公德、各得其所、和谐有序的社会图景。中国人坚信“天下大同”的人类理想与“天道秩序”的终极力量,认为人应“畏天命”,而在“有教无类”宗旨指导下的“教化”过程则是“天下”人类各群体感悟并接受“天道”的过程,而且坚信所有的人群迟早都应能接受这一“天道”。
与西方文明不同,中华文明不提倡个人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公德和万物众生都应遵循的天道”,这是另一种道德伦理体系。中国人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讲的决不是西方式“民主选举”中的多数,而是顺应天理、符合“为公而思”的公心,这种“公心”所考虑的是天下之人,不是某个派别的信众,不是某个政权下辖的国民,也不是某个小群体或个人。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强调社会公德和集体伦理,不强调个人权利,但并非没有平等观念。
中国人的“平等”观念,既体现在与异文化异群体的交流中,体现在尊重境内不同族群传统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在财产继承制度中。中原地区的财产继承是男性子嗣均分制,而不是欧洲或日本社会的长子继承制。中国人没有欧洲社会的家族“世袭”概念,不仅皇朝世系可以“改朝换代”,民众和士人可以接受那些尊崇并继承中华文化的异族统治者(亡国而不亡天下);贵胄世家也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中原皇朝历代选拔贤能的主要渠道是面向全体臣民的科举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十分赞赏中国的科举制,认为比欧洲各国的爵位领地世袭制更加体现出平等精神。
直至今日,国家官员们在中国社会仍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父母官”,在国内任何地区如果在经济财政、民生就业、物资供应、抢险救灾、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健、教育质量、宗教管理、社会保障、道德治安甚至环境生态等方面出现任何问题,中国国民都会指责政府部门的失职,而政府官员也会被问责,似乎官员们仍然“身兼天、地、君、亲、师之众责”。在西方国家中的政府,主要责任限于国防(“兵”)和执法(“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道”观和民众对执政者角色功能的期望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我们在理解古代甚至今天的中国社会时,要认识到中国政府与西方国家政府之间的本质性差别。(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受到西方文明的强力冲击时,中华文明体系及其特质仍影响着中国文化,以及价值伦理和话语体系。
B.与西方文明不同,中华文明强调的是社会公德和万物众生都应遵循“天道",所以不提倡个人主义。
C. 中国人认为天命可畏,相信“天道秩序”的终极力量,任何人都应能通过教化来感悟并接受”天道”。
D. 直至今日,中华传统文化 “天道观”依然严重影响着国民对政府职责的认识和政府对官员的评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强调中华文明基本特质的影响,再分析其内涵,最后阐述其对理解中国社会的意义。
B. 文章从正反两方而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天道”的概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C. 文在二、三段运用引用、对比论证,突出中华文明崇尚“天道”而非个人主义的独一无二的特质。
D. 文中以中原历代皇朝科举制为例,证明了中华文化虽不强调个人权利,但还是有平等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传统信仰角度来看,部分学者概述的“天、地、君、亲、师”的概念,与“天道思想是相通的。
B. 中国人因为在与异文化异群体交流中讲究“平等”观念,所以会尊重境内不同族群传统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C. 在2018年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中,虽然国民党大获全胜,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得到了“民心”。
D. 我们如果认识到中国政府与西方国家政府之间的本质性差别,就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甚至今天的中社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8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封面上,一项中国科学研究成果成为绝对主角。这颗画着大脑、充满科技感的芯片,叫“天机芯”,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出“天机芯”的,是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该团队在本期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更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摘编自搜狐网《天机芯带您从零崛起》)
材料二:
目前传统计算机芯片,主要基于冯诺依曼架构,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开,通过数据传输总线相连。芯片总处理信息能力受总线容量的限制,构成所谓“冯诺伊曼瓶颈”。而且传统计算机的处理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能耗巨大。同时,由于需要精确的预编程,传统计算机无法应对编程以外的情况和数据。而大脑结构则完全不同:神经元(处理单元)和突触(存储单元)位于一体,不需要高能耗的总线连接,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具有可塑性,能够随所传递的神经元信号强弱和极性调整传递效率,并在信号消失后保持传递效率。突触的这种性质,使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动态可塑,能够随外部数据的变化而适应调整。脑神经网络包含1000亿神经元和100万亿个神经突触,他们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使人脑信息处理能力超强,而神经元只在工作时消耗能量,大脑的功耗极低;可大规模并行处理多个信号;具备学习能力,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有巨大优势。
类脑计算芯片可模拟人类大脑信息处理方式,能以极低的功耗对信息进行异步、并行、低速和分布式处理,并具备自主感知、识别和学习等多种能力。同传统计算芯片相比,类脑计算芯片将实现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传统“执行程序”计算范式的局限,有望形成“自主认知”的新范式;二是突破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能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据。
(摘编自唐旖浓《美国类脑芯片发展历程》)
材料三:
预测2018-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材料四:
今天类脑芯片的发展最根本的优势在于,类脑计算可以绕开比特编程和摩尔定律。在算力极限面前,是跟量子计算一样都是人类的主要救生船。但是类脑芯片在今天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有一些基础问题无从解答。
比如类脑芯片的任务性处理能力差、算力水平过低。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类脑计算可以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多,但是要看到这些任务都有严苛的先决条件。对于绝大部分计算目标来说,类脑芯片都带不动。另一方面,用电子电路模拟人造突触,是极其不划算的一件事。它要花费极高的工艺与技术成本,来实现效率并不高的神经元模拟。所以面向未来,更多人认为一定要找到可以代替晶体管的,属于类脑计算的新材料——但是这个材料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像硅晶片一样便宜,今天都是未知数。
还有,适配类脑计算的架构、算法、编程方案等等也处在广泛的空白期。尤其在我们身边,还要特别警惕一件事,那就是类脑芯片虚假繁荣带来的危险。AI火了之后,更未来更AI的技术成为投融资与政府扶持热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类脑计算和类脑芯片,事实上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今天在产业中讨论它,很多时候都是漫无边际的非理性畅想。
(摘编自电子工程世界网《类脑芯片简史:2019或成类脑芯片爆发元年》)
下列关于类脑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机芯”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络的异构融合人工智能芯片。
B.类脑芯片架构就是模拟人脑神经元和突触传递结构,在处理数据上优势明显,但功耗比传统芯片更高。
C.相较于传统计算机芯片而言,类脑芯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运行效率高、架构设计优、学习能力强。
D.类脑芯片能够绕开比特编程和摩尔定律,在算力极限面前等同于量子计算,但类脑芯片的任务性处理都有严苛的先决条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发表在2019年8月1日《自然》杂志的论文,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B.根据材料三,2017年较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75%,2020年较2019年同比增长了33.9%。
C.传统计算机芯片主要基于冯诺依曼架构,芯片总处理信息能力受总线容量的限制,处理、存储单元分开,而处理单元能耗巨大。
D.类脑计算芯片在将来有望形成“自主认知”的新范式,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能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据。
6.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促进类脑芯片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
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日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 20 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 年 10 月 25 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呀”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那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 1935 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 1935 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 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紧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 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一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 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日。1935 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透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两千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们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憨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 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奉献的形象。
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 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
8.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也。少聪敏,有口辩。八岁诵诗书,兼解骑射,年十三,从父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雄驰射,赌得雄骏马而归。十四诣学,与诸儒论议,词致可观,见者莫不称善。及长,博览群言,尤以钟律自命。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后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议乐,夔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持。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余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也!”因而得罪,议寝不行。著《乐志》十五篇,以见其志。数载,迁太子舍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晋王昭时为雍州牧,举夔应之。与诸州所举五十余人谒见,高祖望夔谓侍臣:“唯此一人,称吾所举。”于是拜晋王友。炀帝嗣位,迁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以父免职,夔亦去官。后历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夔领宿卫,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帝尝从容谓宇文述、虞世基等曰:“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胪之职,须归令望。宁有多才艺,美容仪,可以接对宾客者为之乎?”咸以夔对。帝然之,即日拜鸿胪少卿。其后弘化、延安等数郡盗贼蜂起,所在屯结,夔奉诏巡抚关中。突厥之围雁门也,夔领城东面事。夔为弩楼车箱兽圈,一夕而就。帝见而善之,以功进位通议大夫。坐父事,除名为民。复丁母忧,不胜哀而卒,时年四十九。史臣曰:夔志识沉敏,方雅可称,若天假之年,足以不亏堂构矣。
(节选自《隋书·苏夔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B.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C.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D.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属古代二级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洗马,太子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等。如《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华夏,最初指周王朝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后为神州及汉族的别称。
D.除名,封建时代对官吏的一种惩罚。此外,罢、黜、贬谪、右迁等也属惩罚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夔多才善辩,知识广博。他自幼聪敏,富有口才;少年时就能够与众儒辩论,受人称赞;他博览群书,擅长骑射。
B.苏夔通晓礼乐,深受赏识。他著有《乐志》十五篇,后来又凭借着音乐才华被推荐去觐见皇帝,高祖对他称赞不已。
C.苏夔人生坎坷,屡遭挫折。仕途上,他两次因为父亲的缘故被罢免官职;生活上,他重视亲情,因母亲去世哀伤而死。
D.苏夔临危不惧,御敌建功。突厥围困雁门关时,他组织军民短时间完成弩楼、车箱和兽圈的制作,凭借军功晋升官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
(2)夔领宿卫,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9分)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5.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 ,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
(3)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工智能(简称AI)的传说可以__________至古埃及,它真正“崭露头角”则是在20世纪。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运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
AI真的具有智能吗?毫无疑问,计算机可以进行计算,它的所有智能都建立在计算这种功能之上。以AlphaGo战胜人类的围棋高手为例,( )。 它没有创造出前人没有过的下法,也没有战胜对手的主观愿望,可是它的每一步棋都是高手的真传,这样的优势积累起来足以令人类的个体望尘莫及。人工智能据说也可以写诗,只要给它足够数量的文字资料作为语料库,再通过编程让它从语料库里选择一些文字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列组合,就变成了一首诗。乍一看,这些诗像模像样、读起来__________,但是细细推敲就觉得不伦不类,无法__________人类的情感与理性。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工智能的诗作流传,可见在创造性的领域,人工智能想追上人类还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3分)
A.追溯 朗朗上口 承载 遥遥无期 B.回溯 朗朗上口 承载 鞭长莫及
C.追溯 声情并茂 承担 遥遥无期 D.回溯 声情并茂 承担 鞭长莫及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棋谱的很多信息存贮在AlphaGo上,可以计算出每一步棋输赢的概率,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
B.很多棋谱的信息存贮在AlphaGo上,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 可以计算出每步棋输赢的概率
C. AlphaGo存贮了很多棋谱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每一步棋输赢的概率,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
D.存贮了很多棋谱的信息在AlphaGo上,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可以计算出每步棋输赢的概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
B. 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拓展和模拟人类的智能并运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城。
C.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城。
D.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拓展和模拟人类的智能并运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
20.下面是大碰撞假说的观点,请提取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6分)
月球形成于一个火星大小的行星和原始地球在45亿年前发生的大碰撞。碰撞后的物质飞溅到太空,在月球轨道聚集增生,形成炙热熔融的月球岩浆洋,之后从中分异出月核、月幔和月壳的结构。
21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中学举行了一场以“拥有了实力,行事是该高调还是该低调”为主题的辩论赛。
正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就应高调。因为拥有了实力,你也掩盖不了,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
反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也应低调。因为做事必先做人,低调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谋略。
时代发展到今天,无论个人、集体还是国家,你觉得拥有了实力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请你在正反双方中选择一方观点作为自己的立场,写一篇辩论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注意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C.
【解析】A项,“影响着中国文化,以及价值伦理和话语体系”包含关系变为并列关系。原文为“影响中国的文化与社会演变,包括价值伦理的演化、话语体系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重新构建。”B项,“所以不提倡个人主义”强加因果,原文是“中华文明不提倡个人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公德和万物众生都应遵循的‘天道’”,并不存在因果关系。D项,“依然严重影响着”曲解文意,夸大影响的程度。“中华传统文化的‘天道观依然深刻影响着国民对政府职责的认识”错,原文说“直至今日,政府各级部门的领导在中国社会仍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父母官”,应是“一定程度”的影响。故选B项。
2. B
【解析】B项,“文章从正反两方而阐述了”曲解文意。文章是从多角度分析“天道”内涵,并不是正反两方面。故选B项。
3. B
【解析】B项,“中国人因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是并列关系,非因果关系,“中国人的平等观念,既体现在与异文化异群体的交流中,体现在尊重境内不同族群传统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故选B项。
4.【答案】B【解析】材料二“提到类脑计算芯片可模拟人类大脑信息处理方式,能以极低的功耗对信息进行异步、并行、低速和分布式处理。”
5.【答案】B【解析】材料三是“预测2018-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B项把未然变已然。
6.(6分)【参考答案】①努力实现类脑芯片的两个突破,即突破传统“执行程序”计算范式的局限,形成“自主认知”的新范式和突破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能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据。②提高类脑芯片的任务性处理能力和算力水平。③降低神经元模拟的工艺与技术成本,找到可以代替晶体管的,属于类脑计算的新材料。④研究好适配类脑计算的架构、算法、编程方案等。⑤警惕类脑芯片虚假繁荣带来的危险。(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7、C
8.作用:答“围绕借条来来叙述故事”1分;明暗两条线索1分;答“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结构清晰”给1分。简要分析:巧妙连接历史时间1分;
【人物:二代人付出】拓展小说深度广度1分;
【主题】祖辈父辈的精神品质1分。
9.【参考答案】: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烘托)主要人物,小说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老师精神的感召;拓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 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赋分建议】主要从三点各2分来赋分:1、故事情节的作用是塑造人物;2、人物精神品质相互影响;3、主题思想与价值观。
10.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B项“颇为有识/所哂”错误,“为……所”是被动句式; A项“素每戏/威曰”断句错误,“戏”的宾语是“威”,不能断开;D项“太子通事舍人”不能断开,这是完整的一个官名,后文“数载,迁太子舍人”是一个旁证。
11.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除名”指即开除官籍,“右迁”则指升职,二者所指不同。
12.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原文是“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应该是礼乐两个方面,而不只是凭借以音乐才华。
13.参考答案:
(1)于是苏夔、何妥共同写了一份奏议,让百官在自己赞同的方案上签名。朝臣大多依附苏威,赞同苏夔的占了十分之八九。
(语意通顺得3分,译出“署”“同”各得1分。)
(2)苏夔兼任值宿守卫,凭借军功被任命为朝散大夫。当时皇帝正致力于开拓疆土,前来朝贡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
(语意通顺得3分,译出“远略”“相属”各得1分。)
【参考译文】
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自幼聪敏,很有口才。八岁能诵诗书,同时懂得骑射。十三岁时,随其父苏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杨雄比赛驰射,赢得杨雄骏马而归。十四岁时到国子监,与众儒辩论,言辞意趣颇有水准,见者无不称赞。成年之后,博览群书,对音律尤其自信。当初他的名字不叫“夔”(初名哲,字知人),他的父亲改成这样(《韩非子》: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足也。”),颇为有识者所嘲笑。入仕担任太子通事舍人。杨素非常赏识他,常戏弄其父苏威说:“我杨素没有能干的儿子,他苏夔也没有能干的父亲。”后来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商议宫廷乐礼,苏夔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持己见。于是苏夔、何妥共同写了一份奏议,让百官在自己赞同的方案上签名。朝臣大多依附苏威,赞同苏夔的占了十分之八九。何妥愤怒地说:“我讲学(席间函丈:讨论、钻研学问时,保持丈许距离,以便指画)四十多年,反被一个毛头小儿所屈辱!”苏夔由此获罪,议案被搁置没有施行。著《乐志》十五篇,用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几年后,调任太子舍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年,文帝诏令天下举荐通晓礼乐之本的人,晋王杨昭当时担任雍州牧,推举苏夔应举。苏夔与各州所推举的五十多人觐见,高祖(隋文帝杨坚)望着苏夔对侍臣说:“只有这个人,才符合我下令推举的心意。”在这时,苏夔与晋王结为朋友。隋炀帝即位,调任太子洗马,转任司朝谒者。因为父亲被免职,苏夔也一同离任。苏夔后来历任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苏夔兼任值宿守卫,凭借军功被任命为朝散大夫。当时皇帝正致力于开拓疆土,前来朝贡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皇帝曾经从容地对宇文述、虞世基说:“四方少数民族相率服从,要到朝廷参加庆典,鸿胪这个官职,必须归属仪容善美使人景仰之人。是否有多才多艺,容貌仪表美好,可以接待酬对宾客的人,去做这件事呢?”朝臣都推举苏夔。皇帝认为很合适,即日任命他为鸿胪少卿。这以后弘化、延安等数郡相继爆发起义,所到之处聚众起事,苏夔遵奉诏命巡抚关中。突厥围困雁门关,苏夔兼管东面事务。苏夔制作弩楼、车箱、兽圈,一个晚上就完成了。皇帝见到之后认为很好,苏夔凭借军功晋升通议大夫。因为父亲之事获罪,被开除官籍当了平民。又遇到母亲去世,哀伤过度而死去,时年四十九岁。史臣说:苏夔志向见识沉着敏捷,正直高雅,值得称赞,如果老天延长其寿命,就足以子承父业,增光添彩。
15.(3分)D(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情绪)
16.(6分)(1)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2)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3)自己虽有报国的精神意志,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7. (3分) A [解析]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回溯,回顾,回忆。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承载:承受支撑物体,还指某种思想的传承;承担,担负,担当,指实际的事情。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18. (3分) D[解析]主语应为“AlphaGo”, 保持句子陈述的连贯。后句的主语“它”,指代为AlphaGo;“可以计算”“知道”两个句子是顺承关系。
19. (3分) C [解析]原句和A、D两项“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造成句子中途易辙,主语应为“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模拟”和“拓展”,顺序应为先“模拟”后“拓展”:应用,使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的。适合语境。运用,着重指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20. (6分)月球形成 大碰撞 月球岩浆洋 分异
【答案】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②“高足”改为“弟子” ③“垂念”改为“感念” 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⑤“希望”改为“祝愿”
【解析】
写作(60分)(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