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的问题。
2.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情境导入
师:芳芳和小军正在进行穿彩珠比赛,想知道比赛结果吗?(出示情境图)
仔细看图,说说你们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芳芳比小军多穿了几个彩珠?
(2)芳芳给小军几个彩珠,两人穿的彩珠就一样多?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1)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芳芳和小军找到了答案(板书:摆),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圆片了,你们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
(2)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完成问题。
(3)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彩珠,画起来容易又清楚。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得漂亮,只要画得清楚简单就好。
(4)第二次对比:
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让学生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
(5)借助自观图解决问题。
师:图已经画好了,那么芳芳要给小军几个彩珠,两人就一样多了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地表示出来。学生自主完成。
3.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的彩珠给小军2个。
4.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只要抓住两串彩珠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讨论:多多少根?增加多少?减少多少?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同样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订正。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思考】
本课教学中教师出示彩珠,利用学生熟悉的穿珠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操作起来比彩珠更加方便,节省时间。学生一一对应地摆出两行后,能够很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相差的关系,让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去掉多出的那些,也可以再拿出这么多来。从多出的部分中拿出一半给少的部分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拿一拿,思考为什么拿2个,数量2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而归纳出解题方法。第4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0页例4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领悟“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猜数游戏吧。老师这里有十张扑克牌,随便抽一张,你们能猜出上面的数字吗?
师随意抽取一张后,生猜这个数是7。
师:真遗憾,猜错了。不过我可以给你们一些提示:这个数的大小比你们刚才猜的要小4,你们知道抽出的这张牌上的数是几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4。
看了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1)引导学生提出:①小华做了多少朵?②小平做了多少朵?
(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根据小华的话,我们可以用花来排一排,就可以知道小华做了多少朵了。想一想,怎样摆才能清楚地看出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提示:在第一排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
老师板演。
质疑:为什么摆小华的时候,要先摆11朵?
思考:当第二排与第一排同样多后,为什么要再摆3朵?
反馈:我们摆了多少朵花?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1+3=14(朵)
小结:这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
讨论: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2.过渡:指名学生:现在谁来说说小华做了多少朵花?
(1)那小平做了多少朵呢?你们能自己先摆一摆、再算一算,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吗?
(2)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填写在教材上。
(3)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朵?第二排怎样摆,才能清楚地看出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为什么用减法算?11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计算结果与摆出的花一样吗?指名回答。
小结:这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
3.教师小结:我们用先摆一摆、再算一算的方法求出了小华、小平做的花的朵数,算出答案后,我们还要根据已知条件,看看这个结果符不符合“比……多(少)”的条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独立解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同学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上下要对齐。
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为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完成。
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5+7=32(个)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读题审题,教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思考】
让学生从生活情境入手,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马上缩小到“带有数字的话”。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随时捕捉能促进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调整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拨动思维之弦,积极探究,让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发散思维的过程,以增强教学的体验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