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22
寓言四则
课时
2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寓言的特点,弄懂四则寓言的寓意及启示。
2.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外寓言的学习兴趣,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事学会分析,培养健全人格。
重点
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难点
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关键
培养对中外寓言的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学习《穿井得一人》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寓言
划分段落,概括层意
理解本文的寓意
学习这篇寓言,对我们的启示
同学们都预习本文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补充:《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重点字音
杞人忧天(qǐ)赫拉(hè)
舍然(shì)
重点词语
只使坠:纵使,即使。
躇步跐蹈:四个字都是踩踏意思。
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积气耳:聚积的气体。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意思,并分析:
1、
用自己的话翻译这则寓言。
2、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3、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总结: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4、学习这篇寓言,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学生举手介绍作者: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互考互读
共同积累本文的字和词
大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分析回答:
第一层(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
第二层(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讨论分析: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学习《杞人忧天》
分角色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复述课文所述故事
分析杞人忧天到什么程度
“晓之者”是怎样“忧”的
如何看待文中的好心人的解释
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成语的意思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2、组织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3、复述课文大意,熟悉故事情节。
4、分析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总结: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5、“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讲解: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的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6、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7、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总结: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忧虑。
7、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总结: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学生总结:
学生朗读课文,品味与思考,预期引导: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组为单位翻译课文,互相学习
学生复述:(1)故事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故事发展:有一个热心肠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去开导杞人。
(3)故事结束: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分析回答: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学生分析: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熟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2、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请大家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参考题目:(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猫和老鼠。
学生大声朗读并课文,在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理解。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
课题
22
寓言四则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寓言的特点,弄懂四则寓言的寓意及启示。
2.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外寓言的学习兴趣,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事学会分析,培养健全人格。
重点
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难点
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关键
培养对中外寓言的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想不想知道人家对你是怎么评价的?你是否试探过呢?满意吗?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四则寓言故事,通过对这几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象,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赫耳墨斯来到凡间的原因
他挑选宙斯和赫拉雕像问价原因及心理
分析“笑”的含义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和语气分析
同学们都预习本文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介绍文体知识: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以散文或韵文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重点字音
溉汲(ɡài
jí)
中伤(zhònɡ)
躇步跐蹈(chú)(cǐ
dǎo)
雕像(diāo)
庇护(bì)
重点词语
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溉汲:浇田,打水。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国人道之:讲述。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意思,并分析: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3.“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耳墨斯的“笑”有何含义?
讲解: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价格不高,心中十分满意,而又笑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这一“笑”充分展示了他的骄傲心理。
4.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总结: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很狂妄。
学生举手介绍作者: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互考互读
共同积累本文的字和词
大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分析回答: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讨论分析: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概括故事情节
分析蚊子的形象
蚊子为什么战胜狮子却又输给蜘蛛
结尾有什么作用
老故事,新启示
理解本文的寓意
对比阅读两篇寓言
5.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6.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总结:本文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总结:“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4.结尾有什么作用?
总结:点明寓意,收束全文,告诫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
5.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示例: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6.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本文通过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7.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讲解: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学生总结: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学生朗读课文,品味与思考,预期引导:
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分析回答:
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学生分析:
寓意:人要有自信。
学生分析不同点:
①《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熟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2、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
学生大声朗读并课文,在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理解。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