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鼓由于______发声。
2.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3.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声音的___________减弱噪声。
4.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______,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采取的有效方法是对所有患者隔离治疗、出门佩戴口罩,你所学的物理知识中与这些措施原理相似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接收处减弱噪声。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减弱噪声的措施:“掩耳盗铃”是在_____减弱噪声;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____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减弱噪声;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_____减弱噪声。
6.噪声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
______
。生活中会产生噪声的声源有
_______
(举一例),噪声对人的身体健康
_____
(选填“有益”或“有害”)。
7.如图是厂区内的两提示标志,左图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车速不能超过___,按标志牌规定汽车在厂区内行驶1
km至少需要_____
h,行驶过程中,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方面控制噪声。
8.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9.如下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________是音乐的波形,图
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10.收听新闻广播时,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睡觉时,蚊虫发出的嗡嗡声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二、单选题
11.厦门岛内许多地方设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从以下哪个环节防治噪声(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噪声的隔离
12.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13.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4.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嗓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嗓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1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面,有优美动听的,有令人烦躁的,在繁华的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是为了(
)
A.减弱噪声的污染
B.测量声音的音调
C.测量声音的音色
D.测定声音的响度
16.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三、多选题
1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些措施能减弱噪声(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8.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上事实可以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四、实验题
19.如图所示,是城市街道设立的防治噪声标志牌:
(1)图甲的标志牌是
__________
,其控制噪声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图乙的标志牌是
__________
,其控制噪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
(3)标志牌“69dB”显示的是噪声的
_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此时街道环境
________
(选填“极静”、“安静舒适”“令人厌烦”);
(4)除设立标志牌措施外,城市街道防治噪声的措施还有
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0.在“声现象”一章的教材中出现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甲;
②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声音的变化,如图乙;
③塑料用泡沫在平板玻璃上摩擦,感受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波形,如图丙。
(1)图甲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______,此处运用了________的研究方法。(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转换”)
(2)图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时,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
(3)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由课本上噪声的波形图片丙可以判断,丁图中的_____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
21.小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学习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以下是他和同学们活动的部分过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此次活动。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为什么不选择另一者,因为_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下面分别是方案A和方案B所设计的实验表格和实验中得到的现象记录情况。
方案A实验表格
检测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响度
较响
响
弱
方案B实验表格
检测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方案,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为_____。
答案
1.声源处
振动
2.音调
90
3.声源
传播过程中
4.能量
响度
(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或“阻断噪声传播(途径)”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5.人耳处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声源处
6.无规则的
电钻、空调等
有害
7.5km/h
0.2h
防止噪声的产生(或声源)
8.分贝
增大
9.(1)
(2)
10.不属于
是
11.A
12.C
13.B
14.C
15.D
16.D
17.ACD
18.BD
19.禁止鸣喇叭
声源处控制噪声
噪声强度监测仪
监测噪声的强度
响度
令人厌烦
街道种植树木花草
临街房屋加装双层玻璃
20.振动
将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
频率
低
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
无规则
b
21.机械闹钟
音叉发声的初始响度无法控制始终一致
B
仅凭人耳比较声音的响度误差较大
泡沫、衣服、锡箔纸
试卷第4页,总4页
试卷第1页,总5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