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28 17: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
2、原因:
(1) 的入侵进一步瓦解了 。
(2)清政府 ,民间出现 。
3、表现:
(1) ;(2) 。
4、影响: 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二、短暂的春天
1、时间:
2、原因:
(1) 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 。
(2)南京临时政府 ,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 。
(3)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 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 作用。
(4) 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 , 放松了对中国的 ,在 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概况: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 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从1912-1919的8年间, 和 都增加迅速,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中 业和 业发展最快, 、 、 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4、结局:一战结束不久, 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 。
5、影响: 阶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准备了阶级条件。
三、曲折的发展: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 较快发展。
(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 。
(2)表现:传统和 工业部门都有 ;产品 国外, 不断扩大。
(3)影响:推动了 的逐年增长。
2、抗战时期(1937——1945):遭受残酷打击,日益萎缩。
(1)沦陷区:
①原因:日军的掠夺和战争破坏;②表现: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
(2)国统区:
①原因:国民政府实行 ; ________垄断压制。
②表现: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大量民族企业停产或被 控制。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工业中心________,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
3、解放战争时期:发展陷入绝境
(1)原因: ①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
②官僚资本 ③国民政府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四、民族工业的归宿: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对民族工业合理调整。
1953-1956三大改造,把民族工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预习自测】
3.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最早获得政府的承认应该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甲午战争前 C.甲午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过“短暂的春天”,其客观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大力扶植
C.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的争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受爱国心驱使,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5.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着浓厚的半殖民地特征,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企业多集中在 ①纺织业 ②采矿业 ③食品加工业 ④机器制造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辛亥革命后,与“民主共和”并存的爱国进步思潮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8.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其作用包括①中国参战成为战胜国 ②欧洲帝国主义国家被迫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欧洲对中国的面粉需求增加 ④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9.抗战胜利并未给民族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本原因在于
A.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摧残 B.美国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C.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残酷挤压 D.国民政府反动的政治经济政策
10.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社会性质 B.中外关系 C.政局和政策 D.群众觉悟
11.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了80%,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列强因受经济危机打击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国民政府通过控制金融等,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
D.国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12.关于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 ②民族资产阶级始终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③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毫不妥协的革命性 ④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下列是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量简表:
时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法币发行量 8.2多亿元 40多亿元 660多亿元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①为了稳定金融秩序,制止金融危机②实行白银国有政策,防止白银外流③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④是对人民财富的搜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抗日战争胜利了,民族工业为何却陷入绝境了呢?”下图所反映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原因之一是
A.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与掠夺加剧
B.官僚资本摧残、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增捐加税,通货膨胀
D.民族工业原料昂贵,产品滞销
【探究点二】 阅读下列材料: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房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宣传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的刊物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 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刊物名称
1897年 严 复 国闻报
1898年 梁启超 时务报
1903年 章炳麟 苏 报
1905年 孙中山 民 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和明代的“机房”相比,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串连整合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完善知识网络图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
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
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
萎缩、陷入绝境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C.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D.战争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3、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
A.美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C.日本的野蛮经济掠夺 D.市场竞争力弱
4、“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5、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受到三座大山的重压,其“三座大山” 不包括( )
A、小农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班级 小组 组长 姓名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是民国初年一组民族火柴商标火花图案,能准确体现当时中国人民主要愿望有( )
①发展民族工业 ②收回领土主权 ③实现国家强盛 ④征服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中说:“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对此话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孙中山积极的世界观 B、孙中山没有正确估计中国民族工业的前途和命运
C、反映孙中山对中国的现代化充满信心 D、孙中山科学地预见了中国近代化的实现
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6、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7、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春蚕》(写于1932年)中写道:“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
? A.1853~1863年???????B.1895~1905年 C.1912~1922年?????D.1922~1932年
8、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的状况,从右表中读取的信息有误的是(? )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呈发展趋势
? B.其中的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
? C.战争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影响
? D.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9、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④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史??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年)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哪三种资本形态?哪一种产生得最早?
(2)根据材料指出哪一种资本发展最快?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193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13、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
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
(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其成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原因。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附录】课外阅读: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Nanyang Brothers Tobacco Co. Ltd.),中国近代由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的一家卷烟企业。
1905年由简照南(1870~1923,广东南海人)、简玉阶(1875~1957)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和打击,于1908年亏损停业。1909年因得到叔父简铭石资本 9万元而复业,更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业务不断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卷烟厂,接着又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南洋群岛一带设立分支机构。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额定资本为500万元,实收270万元,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为进一步扩大企业,壮大实力,从而抗衡对手,公司于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1918~1920年,公司先后在武汉、上海、香港等地添设分厂,并在山东坊子、河南许昌开设收烟场和复烤厂,在安徽刘府开设收烟场;销售机构则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及东南亚各地。全盛时有职工 1.4万余人。1927年10月企业实有资本近2000万元。1923年,总经理简照南去世,其职由简玉阶接任。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遂由历年盈余逐步走向亏损,仅1928~1930年间就亏损575万元,经营更加困难。1937年4月,官僚资本趁公司危难之际,低价收买公司股票,取得了半数股权和绝对控制权,遂改组公司,由宋子文(1894~1971)任董事长,原总经理简玉阶成为徒具空名的董事和设计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随着战局变化,公司业务中心逐渐移至香港、重庆,并建立了重庆烟厂和广州烟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合营后的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出任总经理。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A C C D
【探究点一】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地推动;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主要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②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③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探究点二】
(1)不同点: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
分布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发展特点:发展缓慢、曲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
(2)趋势: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
联系: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民主政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堂检测】 B A B A A
【训练案】
1—6 A D C C A A 7—11 C B A C A
12、
(1)三种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最早:外国资本。
(2)最快:民族资本。主要原因: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3)基本特点: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原因:①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②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13、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产生和发展。
(2)趋势:1912—1925年上升;1925—1949年下降
上升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下降原因:日本侵华(日本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长期的战乱。
(3)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80年代:改革开放。
(4)启示: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