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_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_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9 11: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一、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研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的作用,了解声波具有能量,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中提出了陌生的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除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外,本节教学内容还借助类比、观察、叙述等形式介绍了“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等有关内容。
三、教法分析
本节是声现象一章的第一节,第一次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物理;这些既有利于教学,同样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所以落实活动1.1是本节教学实施和关键。这个活动借助一些常见的物品,设计不同方法使其发声,从而认识声音的产生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深化对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声源的认识,关于“声音是一种波”和“声能”的教学,应着眼于用逐步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初步的但却是较为具体的认识。
四、设计思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声音是什么”是从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中提出的令人陌生的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有利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拓展。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得出规律;
2.通过自身实验体验,日常常见现象中,体会分析该现象中包含的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
2.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1.声音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动手实验,从亲身体验中去发现发声物体所具有共同物征,并通过观察、实验、尝试从现象中提炼出规律;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通过演示“瓶罩实验”使学生了解、分析、推理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完成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中加工整理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声现象。
七、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水槽、音叉、铁架台、乒乓球等。
学具:尺子、纸、水、笔套、音叉、铁架台、乒乓球等。
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资源:
纸、音叉、水、衣架、绳子、水槽、石头、广口瓶、手机。
九、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动物的声音”导课提出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思考声音是什么?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声现象的学习兴趣。
一、声音的产生活动1.1
探究声音的产生请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
在探究的基础上,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一杯水到在地上会发出声音,衣架发声等。向笔帽中吹气,会有声音;笔帽扔在地上会有声音。拨动橡皮筋会有声音。等等
让学生探究哪些方法可发出声音,在此基础上找到发生体的共同点:振动。。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当引导,启发,对于与众不同的方法给予鼓励。
用手摸着喉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样的感觉。击打音叉,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有什么感觉。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上述纸张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
强化学生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概念的认识。
二、声音的传播提出问题:我们能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声音是怎么传入人耳的?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你能举例说明吗?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视频演示图1-4实验
自己动手完成图1-2和图1-3的实验,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观察后得出结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三、声音是一种波演示: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演示课本图1-5、1-6、1-7实验,并指导学生阅读P9声音是一种波。介绍: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但是人眼看不见。
观察到水波的扩散,传播。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声音是一种波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声速猜一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那些现象和事实支持你的猜想?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看看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记忆声音在几种介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五、声能指导学生看课本上图1-9实验,说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
观察到烛焰在摇晃。学生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并列举声能的应用。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声学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
小结:学生小结当堂检测新知识。
从知识方法两个角度小结。学生回答问题。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复习检测巩固新知识
十、板书设计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都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3.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下传播速度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十一、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聆听”声音为切入点,以声音的产生传播为主线,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合作”中学。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们新颖的想法,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使教师收益。关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如果能够用实验演示,更具有说服力,对此实验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