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 同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 同步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8 17: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一句话目标:朗读、背诵前六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理解各则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教学过程
走近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关知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一、独立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1.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前六章的停顿。
2.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
3.再理解每章的意思、概括内容、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三章: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展示,我自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章的意思并背诵前六章
三、巩固提升学习。(群学十展示)
理解运用
(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学习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学习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2)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
(3)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タ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4)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参考答案
独立自主学习
停顿;重点字词;翻译;概括内容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巩固提升学习
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
是学习的方法;“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是学习的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2.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传不习乎? ”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
3.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4.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