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高考试卷分类汇编之5---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2020年北京学业考试13.在同一竖直平面内,3个完全相同的小钢球(1号、2号、3号)悬挂于同一高度;静止时小球恰能接触且悬线平行,如图所示。在下列实验中,悬线始终保持绷紧状态,碰撞均为对心正碰。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将1号移至高度释放,碰撞后,观察到2号静止、3号摆至高度。若2号换成质量不同的小钢球,重复上述实验,3号仍能摆至高度
B.将1、2号一起移至高度释放,碰撞后,观察到1号静止,2、3号一起摆至高度,释放后整个过程机械能和动量都守恒
C.将右侧涂胶的1号移至高度释放,1、2号碰撞后粘在一起,根据机械能守恒,3号仍能摆至高度
D.将1号和右侧涂胶的2号一起移至高度释放,碰撞后,2、3号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未能摆至高度,释放后整个过程机械能和动量都不守恒
答案∶D
解析∶A.1号球与质量不同的2号球相碰撞后,1号球速度不为零,则2号球获得的动能小于1号球撞2号球前瞬间的动能,所以2号球与3号球相碰撞后,3号球获得的动能也小于1号球撞2号球前瞬间的动能,则3号不可能摆至高度,故A错误;
B.1、2号球释放后,三小球之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三小球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但整个过程中,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所以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
C.1、2号碰撞后粘在一起,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有机械能损失,所以1、2号球再与3号球相碰后,3号球获得的动能不足以使其摆至高度,故C错误;
D.碰撞后,2、3号粘在一起,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有机械能损失,且整个过程中,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和动量都不守恒,故D正确。
故选D。
2.2020年浙江卷20.(12分)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地面上,该装置由弧形轨道、竖直圆轨道、水平直轨道AB和倾角的斜轨道平滑连接而成。质量m=0.1kg的小滑块从弧形轨道离地高H=1.0m处静止释放。已知R=0.2m,LAB= LBC =1.0m,滑块与轨道AB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弧形轨道和圆轨道均可视为光滑,忽略空气阻力。
(1)求滑块运动到与圆心O等高的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通过计算判断滑块能否冲出斜轨道的末端C点;
(3)若滑下的滑块与静止在水平直轨道上距A点x处的质量为的小滑块相碰,碰后一起运动,动摩擦因数仍为0.25,求它们在轨道上到达的高度h与x之间的关系。(碰撞时间不计,,)
答案:(1)8N,方向水平向左;(2)不会冲出;
(3) ;
解:(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由牛顿第二定律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方向水平向左
(2)能在斜轨道上到达的最高点为C' 点,
由功能关系
得 ,故不会冲出
(3)滑块运动到距A点x处的速度为v,动能定理
碰撞后的速度为,动量守恒定律
设碰撞后滑块滑到斜轨道的高度为h,由动能定理
得 ;
3.2020年天津学业考试11.(16分)长为l的轻绳上端固定,下端系着质量为的小球A,处于静止状态。A受到一个水平瞬时冲量后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恰好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当A回到最低点时,质量为的小球B与之迎面正碰,碰后A、B粘在一起,仍做圆周运动,并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受到的水平瞬时冲量I的大小;
(2)碰撞前瞬间B的动能至少多大?
解:(1)A恰好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此时轻绳的拉力刚好为零,设A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A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取轨迹最低点处重力势能为零,设A在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有 ②
由动量定理,有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④
(2)设两球粘在一起时的速度大小为,A、B粘在一起后恰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需满足
⑤
要达到上述条件,碰后两球速度方向必须与碰前B的速度方向相同,以此方向为正方向,设B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⑥
又 ⑦
联立①②⑤⑥⑦式,得碰撞前瞬间B的动能至少为
⑧
4.2020年理综新课标Ⅰ卷1.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
B. 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
C. 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
D. 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
【答案】D
【解析】A.因安全气囊充气后,受力面积增大,故减小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故A错误;
B.有无安全气囊司机初动量和末动量均相同,所以动量的改变量也相同,故B错误;
C.因有安全气囊的存在,司机和安全气囊接触后会有一部分动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不能全部转化成汽车的动能,故C错误;
D.因为安全气囊充气后面积增大,司机的受力面积也增大,在司机挤压气囊作用过程中由于气囊的缓冲增加了作用时间,减小了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5.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21.(6分)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一滑冰运动员面对挡板静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质量为4.0kg的静止物块以大小为5.0m/s的速度沿与挡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挡板,运动员获得退行速度;物块与挡板弹性碰撞,速度反向,追上运动员时,运动员又把物块推向挡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为5.0m/s的速度与挡板弹性碰撞。总共经过8次这样推物块后,运动员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m/s,反弹的物块不能再追上运动员。不计冰面的摩擦力,该运动员的质量可能为( )
A.48kg B.53kg C.58kg D.63kg
答案:BC
解析:设该运动员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4.0kg,推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5.0m/s,取人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第一次推物块的过程中:
第二次推物块的过程中:
第三次推物块的过程中:
……
第n次推物块的过程中:
以上各式相加可得:
当n=7时,v7<v,解得M>52kg
当n=8时,v8≥ v,解得M≤60kg,
故52kg<M≤60kg,故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6.2020年理综新课标Ⅲ卷15.(6分)甲、乙两个物块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甲追上乙,并与乙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甲、乙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已知甲的质量为1kg,则碰撞过程两物块损失的机械能为( )
A.3J B.4J C.5J D.6J
答案:A
解析:令乙的质量为M,碰撞前甲、乙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
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3和v4,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
即1×5.0+M×1.0=1×(﹣1.0) +M×2.0,
解得M=6kg,
则碰撞过程两物块损失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错。
故选:A。
7.2020年山东学业考试18.如图所示,一倾角为的固定斜面的底端安装一弹性挡板,P、Q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4m,Q静止于斜面上A处。某时刻,P以沿斜面向上的速度v0与Q发生弹性碰撞。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tanθ,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P与斜面间无摩擦,与挡板之间的碰撞无动能损失。两物块均可以看作质点,斜面足够长,Q的速度减为零之前P不会与之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P与Q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各自的速度大小vP1、vQ1;
(2)求第n次碰撞使物块Q上升的高度hn;
(3)求物块Q从A点上升的总高度H;
(4)为保证在Q的速度减为零之前P不会与之发生碰撞,求A点与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s。
【答案】(1) P的速度大小为,Q的速度大小为;
(2)(n=1,2,3……);
(3); (4)
【解析】 (1)P与Q的第一次碰撞,取P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①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②
联立①②式得 ③ ④
故第一次碰撞后P的速度大小为,Q的速度大小为
(2)设第一次碰撞后Q上升的高度为h1,对Q由运动学公式得
⑤
联立①②⑤式得 ⑥
设P运动至与Q刚要发生第二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度为,第一次碰后至第二次碰前,对P由动能定理得 ⑦
联立①②⑤⑦式得 ⑧
P与Q的第二次碰撞,设碰后P与Q的速度分别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⑨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⑩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式得
⑾
⑿
设第二次碰撞后Q上升的高度为h2,对Q由运动学公式得
⒀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⒀式得 ⒁
设P运动至与Q刚要发生第三次碰撞前的位置时速度为,第二次碰后至第三次碰前,对P由动能定理得
⒂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⒀⒂式得 ⒃
P与Q的第三次碰撞,设碰后P与Q的速度分别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⒄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⒅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⒀⒂⒄⒅式得
⒆
⒇
设第三次碰撞后Q上升的高度为h3,对Q由运动学公式⑩得
?
联立①②⑤⑦⑨⑩⒀⒂⒄⒅?式得
?
总结可知,第n次碰撞后,物块Q上升的高度为
(n=1,2,3……) ?
(3)当P、Q达到H时,两物块到此处的速度可视为零,对两物块运动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
(4)设Q第一次碰撞至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为t1,由运动学公式得
?
设P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需要的时间为t2,由运动学公式得
?
?
设P从A点到Q第一次碰后速度减为零处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3
?
当A点与挡板之间的距离最小时
?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
?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