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高考试卷分类汇编之15---选修3-5
1.2020年上海学业考试1.β射线是( )
(A)原子核放出的电子流 (B)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
(C)原子核放射出的电磁波 (D)原子核外电子受激发产生的电磁波
答案:A
解析:β 射线是原子核衰变时放出的高速电子流,选项A正确。
2.2020年上海学业考试15.质量m=1.67×10-27kg的质子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中被加速到动能Ek=1.60×10-20J。某同学根据计算出该质子速度大小v=4.38×108m/s(计算无误),此速度值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
答案:超过真空中的光速, 一式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解析:动能公式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不适用。
3.2020年上海学业考试17.倒入容器的啤酒会形成大量泡沫。将啤酒倒入量筒,实验结果表明泡沫的破裂与原子核的衰变遵循同样的统计规律,量筒中液面以上泡沫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泡沫上表面下降速度_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假设泡沫均匀分布,量筒中泡沫从t=0开始,经过1.5个“半衰期”后剩余的体积约为________cm3。
答案:变小,60,
解析:由图可知:图像的斜率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即泡沫上表面下降速度在变小;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原子核每经过一个半衰期减小为原来数目的一半,
由图可知:t=100s时,V=120cm3,t=300s时,V=60cm3,t=500s时,V=30cm3,
所以半衰期为200s,从t=0开始,经过1.5个“半衰期”后即经过t=300s时,剩余的体积约为60cm3。
4.2020年北京学业考试2.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能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比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
C.从能级跃迁到能级需吸收0.66eV的能量
D.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eV的能量
答案∶C
解析∶A.大量氢原子处于能级跃迁到最多可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
B.根据能级图可知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比较可知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比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高,故B错误;
C.根据能级图可知从能级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故C正确;
D.根据能级图可知氢原子处于能级的能量为-1.51eV,故要使其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51eV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5.2020年浙江卷4.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广泛使用了红外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体温超过37.3℃时人体才辐射红外线
B.当体温超过周围空气温度时人体才辐射红外线
C.红外体温计是依据体温计发射红外线来测体温的
D.红外体温计是依据人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强度越大来测体温的
答案:D
解析:AB.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红外辐射,故人体一直都会辐射红外线,故A错误,B错误;
CD.人身体各个部位体温是有变化的,所以辐射的红外线强度就会不一样,温度越高红外线强度越高,温度越低辐射的红外线强度就越低,所以通过辐射出来的红外线的强度就会辐射出个各部位的温度;红外体温计并不是靠体温计发射红外线来测体温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2020年浙江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其动能成正比
B.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射线
C.光电效应实验中的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答案:D
解析:A.由公式,可知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故A错误;
B.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射线,故B错误;
C.由,当,可知截止频率与入射光频率无关,由材料决定,故C错误;
D.电子束穿过铝箱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正确。
故选D。
7.2020年浙江卷14.太阳辐射的总功率约为,其辐射的能量来自于聚变反应。在聚变反应中,一个质量为(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氘核()和一个质量为的氚核()结合为一个质量为的氦核(),并放出一个X粒子,同时释放大约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粒子是质子
B.X粒子的质量为
C.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
D.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
答案:BC
解析:A.,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则X为中子,选项A错误;
B.根据能量关系可知
解得,选项B正确;
C.太阳每秒放出的能量
损失的质量,选项C正确;
D.因为
则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为,选项D错误。
故选BC。
8.2020年天津学业考试1.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通过对某些重要物理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理论认识。下列图示的实验中导致发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答案】D
【解析】A.双缝干涉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
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B错误;
C.实验是有关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与原子核无关,故C错误;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导致发现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9.2020年天津学业考试3.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志愿者用非接触式体温测量仪,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测量体温,防控人员用紫外线灯在无人的环境下消杀病毒,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红外线和紫外线相比较
A.红外线的光子能量比紫外线的大
B.真空中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的长
C.真空中红外线的传播速度比紫外线的大
D.红外线能发生偏振现象,而紫外线不能
【答案】B
【解析】A.因为红外线的频率小于紫外线,根据
可知红外线的光子能量比紫外线的低,故A错误;
B.根据,可知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的波长长,故B正确;
C.真空中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故C错误;
D.光都具有偏振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0.2020年山东学业考试2.氚核发生β衰变成为氦核。假设含氚材料中发生β衰变产生的电子可以全部定向移动,在3.2104 s时间内形成的平均电流为5.010-8 A。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 C,在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的个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
可得产生的电子数为 个
因在β衰变中,一个氚核产生一个电子,可知氚核的个数为1.0×1016个。
故选B.
11.2020年理综新课标Ⅰ卷6.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1,X2,X3,X4代表粒子的有( )
A. B.
C. D.
【答案】BD
【解析】粒子为氦原子核He,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A选项中的X1为He,B选项中的X2为He,C选项中的X3为中子n,D选项中的X4为He。
故选BD。
12.2020年理综新课标Ⅱ卷18.(6分)
氘核(H)可通过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6H→2He+2H+2n+43.15MeV表示。海水中富含氘,已知1kg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1.0×1022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M的标准煤燃绕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如1kg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2.9×107J,1MeV=1.6×10﹣13J,则M约为( )
A.40kg B.100kg C.400kg D.1000kg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式6H→2He+2H+2n+43.15MeV可知,
6个氘核发生聚变反应可放出43.15MeV的能量,则平均每个氘核可放出7.19MeV的能量,
若1kg海水中含有的1.0×1022个氘核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为7.19×1022MeV;
则质量为M的标准煤燃绕时释放的热量Q=7.19×1022×1.6×10﹣13J=11.5×109J,
而1kg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2.9×107J,则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2020年物理江苏卷12.“测温枪”(学名“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具有响应快、非接触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它是根据黑体辐射规律设计出来的,能将接收到的人体热辐射转换成温度显示。若人体温度升高,则人体热辐射强度I及其极大值对应的波长λ的变化情况是( )
A. I增大,λ增大 B. I增大,λ减小
C. I减小,λ增大 D. I诚小,λ减小
【答案】B
【解析】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
特点是,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所以人体热辐射的强度I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峰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λ减小。
故选B。
15.2020年物理江苏卷13.大量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辐射出多条谱线,其中最长和最短波长分别为λ1和λ2,则该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为_____,波长为λ1的光子的动量为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
【答案】 (1). (2).
【解析】 [1]根据可知波长越短,对应光子的频率越大,对应跃迁的能级差越大;可知最短波长λ2对应基态到激发态的能量差最大,结合得
[2]波长为λ1对应的光子动量为
16.2020年物理江苏卷14.一只质量为1.4kg的乌贼吸入0.1kg的水,静止在水中。遇到危险时,它在极短时间内把吸入的水向后全部喷出,以2m/s的速度向前逃窜。求该乌贼喷出的水的速度大小v。
【答案】28m/s
【解析】乌贼喷水过程,时间较短,内力远大于外力;选取乌贼逃窜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喷出水的速度大小为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