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12
湖心亭看雪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色。?
2.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
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难点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
关键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范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概括文章内容
找出记叙要素
同学们都预习本文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
毳衣(cuì) 崇祯(zhēn)
沆砀(hàng
dàng)
余舟一芥(jiè)
余拏一小舟(ná)
雾凇(sōng)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节奏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积累常见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是
是日更定(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2)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3)古今异义
?白
古义:杯。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总结: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4、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学生举手介绍作者: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考,共同识记
认真倾听范读,把握节奏
大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根据教师分析,识记一词多义现象
借助书下注释,整理词类活用
分析理解古今异义现象
学生归纳:
全文共两段,第1段写赏雪的具体经过,第2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疏通文义
评价张岱
分析文中写张岱“痴”的表现
你怎样看待“独往”这个问题
分析第一段4、5句作者写雪的角度
作者是写雪景的手法及好处
文章如何处理写景、叙事、抒情关系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
2、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3、阅读第一段,说说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4、有人说,作者也不是独往,因为还有舟子陪同,你怎么看待“独往”这个问题?
总结:这特立独行的孤傲,也便可说是“独往”了!
5、阅读第一段第4、5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雪景的。
总结:先总写一句,摄取了一个“上下一白”全景,十分符合第一眼总感觉、总印象……
6、作者写雪景运用怎样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好处是什么?
提示:白描手法: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事物形神一种写作手法。
7、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关系的?
提示:叙事是行文的线索。
8、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总结:人与景相融合。
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的描写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学生朗读课文,品味与思考,预期引导:
痴!
学生在文中画出: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冬寒之态可见一斑,但是作者仍要独往看雪,可见他的痴。且一般而言,即便冬日出游也不会选在晚上,作者却在“更定”出发,更见了他的痴。
学生讨论后回答:
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熟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2、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学生大声朗读并课文,在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理解。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西湖
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事件: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到一幅山水模糊的湖山夜雪图以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