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学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6-29 21:07:51

文档简介

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2.认识冠脉循环、心率及血压。能力目标: 能运用血液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重 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心脏与其所连血管间血液的流动方向如何?2.心脏的特点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血液循环被人为地分为 和 ,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2.体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左心室→ → 、 、 →最后汇集到 → 。肺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右心室→ → → 流回 。3.在体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由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由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4.动脉血是 的血;静脉血是 的血。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 对照教材P70血液循环模式图,阅读教材P7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尝试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体循环: 。肺循环: 。(2)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和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计算一下:你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多长时间?一天内你的心脏泵出的血液总共有多少?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3.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D.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2.,错误的是( )A.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B.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动脉C.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D.心脏内既有动脉血又有静脉血3.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4.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废物5.下列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是 (  )A.上腔静脉  B.肺动脉 C.右心室  D.肺静脉6.根据右面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由[ ] 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由②流回③,这条血液循环途径称为 循环。(2)血液流经[①] 的毛细血管时进行气体交换,①内的 进入毛细血管,血液由 血变成 血。(3)血液由B流经A ,在组织细胞处发生了物质和气体交换,血液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 的 血。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二)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反射的类型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2.能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能力目标: 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情感目标: 1.认同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在人们生活中的存在;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 点 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分和识别;测反应速度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反射?它是通过什么来完成的?2.反射弧有那几个部分组成?(按冲动传导的顺序答)二、预习检测:1.缩手反射、 、排尿反射和 等都是 的反射,是人 的反射。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还能形成 反射,如 。2.人类特有的反射是对 的刺激做出有关的反射。3.人体通过各种 或 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 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看教材P103第二、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反射分为 和 两种方式,其中 是基础。(2)阅读课本“望梅止渴”的典故,想一想士兵对什么刺激产生反应形成反射的?战马能吗?(3)①当我们吃酸梅时会分泌唾液;②当我们看到酸梅时也会分泌唾液;③当我们谈论酸梅时仍会分泌唾液。你能说出这三种反射的区别吗?你能总结出复杂反射又分为哪些类型吗?哪种复杂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2.实验探究:测定反应速度(P104)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这是简单的反射,还是复杂反射?这有什么意义?2.马戏团的小狗能做算术题,这是什么反射?这一反射与人能做算术题一样吗?3.“吃杏流口水”、“谈杏流口水”和“看到‘杏’字流口水”分别属于什么反射?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下列反射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听到铃声进教室2.①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大脑没有发育完全,常发生尿床的现象;②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现象;③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常出现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现象。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新生儿的排尿反射属于 反射,排尿中枢位于 内。(2)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的原因是由于脊髓与 的联系被切断,致使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3)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 被损坏, 结构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 3.下面叙述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向日葵向太阳生长 B.膝跳反射 C.看电影感到得流泪 D.老马识途4.下面反射活动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看到葡萄分泌唾液 B.吃到葡萄分泌唾液C.看苍蝇叮葡萄赶走苍蝇 D.听到“葡萄”分泌唾液5.下图为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红灯→眼→大脑皮层→脊髓→效应器→停车(1)红灯的光进入司机眼球内成像的先后顺序是 (填下面各项的序号)。 ①视网膜 ②角膜 ③瞳孔 ④晶状体(2)司机看到红灯停车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3)从功能方面看,脊髓产生的兴奋是通过 神经传到效应器的。6.右图为反射弧与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⑴当手不小心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参与此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该反射的类型属于 反射。⑵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 反射。⑶在此反射弧中,剪断[4]能否发生反射? 。为什么?          。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2.3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关注食品安全。能力目标: 增强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关心长辈的饮食和健康,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 2.明白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重 点 什么是合理营养; 关注合理营养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小肠有哪些特点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 2.消化道中哪些器官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二、预习检测:1.“平衡膳食宝塔”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你知道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怎样做 3. 结合教材P36图IV-22,总结出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含义。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给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2.结合:教材P35资料《藕粉早已变质,服后险些要命》,分析讨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3.阅读教材P38图IV-24,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4.完成教材P39中的资料分析。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下面是某同学为自己设计的“一日食谱”:早餐:小米粥(约100克,含水),面包(约50克);午餐:馒头一个(约50克)、火腿肠两根(约100克);晚餐:米饭一份(约100克),青菜一份(约100克)。通过分析,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食谱合理吗?若不合理,请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思路分析)食谱中五类食物比例要合适,营养要全面,选择的食物要适合中学生的生长发育需要。2.发生了食物中毒应如何急救?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下列哪组食品最合理( )A、馒头、大米、煎饼、猪肉 B、大米、牛肉、猪肉、羊肉C、馒头、猪肉、白菜、苹果 D、苹果、桔子、香蕉、馒头2.下列哪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A、不吃早餐去上学 B、做一个素食者 C、按时就餐 D、暴饮暴食3.一日三餐的搭配是怎样的( )A、3:4:3 B、1:1:1 C、1:2:1 D、1:5:14.当你卖鱼时你是怎样辨别那一条新鲜( )A、看鳃部是否新鲜 B、看那一条大 C、闻一闻 D、用手摸5、假如你是营养师,对于下面的病人,你建议他们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限制或者需要补充什么?(1)已经切除胆囊的病人: (2)经常牙龈出血的病人: (3)患有糖尿病的病人: (4)有蛀牙的儿童:6.用你所学的知识,为你的父母设计一份营养餐时,一定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 A.均衡搭配五类食物 B.考虑父母的身体状况C.考虑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价格 D.以上都对。7.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一天,小红的妈妈中午有事,不能回来做午饭,妈妈让小红自己到饮食街的快餐厅吃午餐。放学后,小红来到饮食街,看到李阿姨的快餐店里有她喜欢吃的炸鱼,她就高兴地跑了过去。来到门口,发现脚下一堆垃圾,上面还有苍蝇。抬头一看,李阿姨穿的围裙油腻腻的,一边将食物递给顾客,一边又将钱接过来。这时,一只苍蝇飞到炸鱼上,李阿姨挥挥手将它赶走。前面的顾客买了一段香肠,她让李阿姨帮助切一切,李阿姨顺手放到有青菜的砧板上,在上面切了起来。看到这些,小红离开了李阿姨的快餐店。请问:小红为什么离开了快餐店?请在相关的句子下画出横线。8.在消化道内,淀粉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胃和口腔 D.小肠和口腔9.能够消化淀粉的结构是下列哪一组( )?A.口腔和小肠 B.胃和小肠 C.小肠和大肠 D.口腔和大肠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能力目标: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目标:培养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 点 分辨三种血管;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血液的成分有哪些?血液有哪些功能?二、预习检测:1.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血管血流方向结构特点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动脉从心脏送往全身静脉从全身送回心脏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到最小的静脉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2.动脉是把血液从_____送到________的血管,多分布 ;静脉是把血液从_________送回__ __的血管,多分布 ,有的与动脉伴行较深,四肢静脉内有 ,可防止血液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____与最小的_____之间的血管,数量 、分布 ,是 的场所。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2.动脉和静脉在结构及功能上有何区别?它们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吗?3.仔细观察教材P66图IV_36,可以知道:血液中的 、 和 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 和 进入血液。由此可见,氧气是在 处被利用的,二氧化碳是在 处产生的。4.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哪些?5.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医生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 血管。使用橡皮管扎住上臂时,会出现隆起是因为 ___ ;我们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这是 血管。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循环时,小鱼头部向左放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血液向左流动的血管是 血管。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A.与心脏相通  B.管壁薄而弹性小  C.内表面有静脉瓣  D.与动脉伴行2.护士在给病人进行抽血化验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下方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隆起。这种现象不能表明:( )A.静脉内血流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 B.静脉位置较浅C.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 D.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3.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部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是寻找(  )A.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B.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C.有搏动的微小血管 D.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4.下列有关动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心脏发出的血管 B.分布在深处的血管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的血管  D.能搏动的血管5.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实际上是( )A.肌腱 B、动脉 C、静脉 D、老年斑6.右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 ,与其它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 。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 (填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内被利用。 (4)该血管的 侧与动脉相连。7.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 )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静脉→毛细血管→静脉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5.2 人粪尿的处理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明白对人粪尿进行处理的原因。2.知道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收集和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重 点 认识人粪尿的资源价值;认识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各器官有什么功能?2.肾单位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3.尿液的形成主要跟哪两大环节有关?4.血液、血浆、原尿、尿液主要区别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 、 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就会污染土壤、 、 以及 ,进而传播疾病,给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2.要使农作物生长良好,就需要适时、适量地 。3.同化学肥料相比,人粪尿具有来源 、养分 、肥效 、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 等优点。人粪尿同 和 的粪便等同属于农家肥料。4.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动物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 和 等大量繁殖, 和 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 ,形成高温。在高温中可以将 和 杀死。5.生态厕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地下设有 池,可以就地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处理,产生的 可以当作燃料,残渣、残液可作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的 ;屋顶可以覆土种植、蓄水养殖或安装太阳能利用装置。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有哪些方式?2.讨论: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的原料是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它们在沼气池和高温堆肥中,都会产生50—60℃的高温,这与消灭病菌和虫卵有没有关系?为什么?3.尝试归纳: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原理是什么?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人粪尿中不能被植物体直接吸收的主要是( )A.水 B.有机物 C.无机物 D.尿素2.在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成分的生物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寄生病菌3.在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除限制___ ___的使用外,还应尽量施用经____ ____处理的人粪尿等农家肥料,在处理过程中能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___ ____形成___ ___环境,杀死其中的______ _____。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下列不是人粪尿具有的优点( )A.不含有病菌和虫卵 B.肥效持久 C.养分全 D.成本低2.在人类粪尿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含钾的无机盐 B.含氮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钙的无机盐3.对一般生态厕所介绍不正确的是( )A.在屋顶可以覆土种植 B.一般具有地下沼气池C.可以在屋顶安装太阳能装置 D.因为它具有沼气池,因此对环境有污染4.对人粪尿不进行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会造成对土壤污染 B.会造成对空气污染 C.会造成对水污染 D.会影响生态平衡5.沼气是一种( )A.可燃烧的的气体 B.可被细菌直接利用的气体C.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气体 D.空气中的重要成分6.人粪尿属于( )A.化肥 B.农家肥料 C.复合肥料 D.基肥7.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都会产生50—60℃的高温,可以消灭( )A.病菌和细菌 B.病菌和虫卵 C.有机物 D.无机物8.下列对人粪尿的处理方法不科学的是( )A.建立沼气池 B.建立生态厕所 C.采用高温堆肥 D.在光下晾晒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2.准确说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重 点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简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的过程);2.外界的空气进入体内需经过哪两个连续的过程?二、预习检测:1. 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量 。2.支气管在肺叶里又分出许多分支,支气管最细的的分支末端形成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完成教材P50资料分析;2.观察“图IV—27”, 阅读教材P50-51三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___; 肺泡周围包绕着丰富的___;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___,便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空气中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 ;同时,血液中的 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 ,然后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3)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4)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 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里。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氧最后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____,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①肺泡外面 ;②肺泡壁 ;③肺泡数目 。2.发生在肺内的2个气体交换过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 ,空气中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 ;同时,血液中的 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 ,然后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4.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A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5.肺泡内的气体进入机体的血液中,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A 一层 B 二层 C 三层 D 四层4.肺泡壁是由(   )A.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多成上皮细胞构成 C.一层肌肉细胞构成 D.多层肌肉细胞构成6.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  )A.血液  B.肺部  C.心脏  D.组织细胞7.右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由a到b表示此人正在( )。A.吸气 B.呼气 C.屏气 D.无法确定8.肺进行气体交换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支气管 B.支气管 C.肺泡壁 D.肺泡9.关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氧气从血液进入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 B.氧气和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C.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 D.氧气和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10.人吸气时( );人呼气时 ( )A、胸廓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胸廓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D、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11. 肺泡内的气体与肺泡外的气体相比,氧和二氧化碳的特点是( )A.氧的浓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均比外界高 B.氧的浓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外界低C.氧的浓度低,二氧化碳的浓度高 D.氧的浓度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低肺12. 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 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里。最终在 被利用。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3.3 空气质量与健康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明白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重 点 1.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空气污染的原因; 3.五点取样法。4.自觉关注自身健康。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气体交换?二、预习检测:1.人一天呼吸 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 多升气体。2.有毒物质可以引起包括 在内的 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 ,引起其他系统疾病 。3.常见的大气污染有工业生产的 、车辆和船舶 、秸秆焚烧、地面 。4. 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5.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 ,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 的点作为样点。6.在进行《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时,要在载玻片上正面均匀涂上一层 ,尘埃粒可以黏附在载玻片上的 上。如果某处只放一片载玻片,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就难以排除,测算结果可能不准,因此,应该设置 组。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完成教材P52-53资料分析;2.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那些?3.阅读教材P55—56内容,总结:如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为了保证教室内的空气清洁新鲜,应怎样做呢?2.为了减轻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戴口罩也是一种方法。你认为戴口罩应注意哪些问题?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是( )。A.感冒 B.哮喘 C.肝炎 D.沙眼2.下列哪项环境危害是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A.赤潮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酸雨3.小倩的爸爸吸烟,小倩和妈妈虽然不吸烟,却是________吸烟者,所以小倩经常咳嗽、患气管炎等疾病。这是因为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抑制了气管、支气管内表面 ________的摆动,使 _______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易受到病菌侵袭的缘故。4.某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8,表明该城市的空气质量为(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重度污染5.冬天上课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 )。A.打“呵欠”会传染 B.同学们想睡觉
C.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6.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氧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 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C.喷空气清新剂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7. 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释放出的有害气体逐年增多 B.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逐年增多C.生活环境中空气质量的恶化 D.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水平大幅度降低8. 在以下几种职业的人群中,最易得呼吸道疾病的是( )A.饭店服务员 B.园林工人 C.油漆工人 D.司机9.与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呼出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作用 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10.肺进行气体交换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支气管 B.支气管 C.肺泡壁 D.肺泡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4.4 输血与血型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列举ABO血型的类型,2.概述人体血量及输同型血和血量的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 点 ABO血型的类型;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的转变是在哪实现的?怎样转变的?2.体循环的途径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 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将人的血液分为 型、 型、 型和 型这四种类型。它的意义是使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如果一次失血超过 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失血后抢救的措施是 。3.输血时以 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而情况紧急的时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 或 血。但大量输血时,应需实行 输血。4.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从 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5. 补充完整下列“输血关系表”某人的血型可以接受的血型不能接受的血型ABABO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这是什么原因?献血以后应该注意补充哪些营养成分?2.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3.某患者可接受少量的A型血,又可接受少量的B型血,你知道该患者是哪种血型吗?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 ABO血型除了输血外,还有什么用途?举例说明。2.临床上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常分别给他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当血型不合而输血时,受血者的血液中会发生的反应是( )A.红细胞凝集 B.血小板凝集 C.血细胞凝集 D.血液凝固2.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3.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接受A型或B型血,该受血者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4.当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时,会出现的症状是( )A.发生生命危险 B.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 C.不影响健康 D.立即死亡5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输( );对严重贫血患者应输( );对血小板减少症应输( )。A.浓缩红细胞悬液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血浆6.成年人的血量大约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_______%。假设你现在是成年人,计算一下,你身体内血液总量大约________毫升。7.ABO血型是一种常见的血型系统,它把人的血液分为____型、__ __、_____型和____型。8.输血以_____ ___为原则,遇到紧急情况需少量输血时,_____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血型的人提供血液,______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人提供的血液。9.一次小强送一位受伤的人到医院抢救,这位伤员需要输血,但储存的血液恰好用完,需要临时找人献血,而在场的人没有与伤员血型相同的。这时,小强挺身而出,挽起袖子说:“我是万能输血者,抽我的血。”请问:你知道小强的血型是ABO血型中的 型。这次小强给伤员输了200ml血液,会影响他的健康吗?简要说明理由。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7.1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情感目标: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能力目标: 进一步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 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内分泌系统主要有哪些内分泌腺组成?2.填写下表激素名称产生部位作用分泌失调出现的缺乏症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二、预习检测:1. 是我国于1978年开始建设的,位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主要有:(1) (2) (3) (4) 3.危害水果的“美丽的杀手” ,在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入侵的“植物杀手” 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4.例题分析:近年来,我国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近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植物如此备受重视的原因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C 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D 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E 供给人类各种生活原料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结合课本P112图片和四个问题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减少,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小组讨论分析举出一些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2.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1)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和前面学过的知识(转基因技术,自然保护区),小组探讨:人类对生物圈好的影响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类活动与技术发展的两面性)列举实例。3.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了解我国对待生物入侵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面对当前环境破坏的现状,作为一个服责任的公民,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以书面形式谈谈你的看法。2.在你生活的社区里有哪些破坏环境的实例?你认为应该怎样改变这些现状?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据报道,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次数呈增多的趋势,90年代至今发生过20次特大沙尘暴。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环境过渡开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常年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过于频繁2.当“赤潮”发生时,水质会严重恶化,鱼虾及其它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给捕鱼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形成赤潮的原因是( )A.海水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B.动植物病毒的大量繁殖 C.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D.大量红色土壤流入海洋3.下列关于使用农药化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造成水质污染 B.可造成土壤污染 C.可造成大气污染 D.有利于保护生物圈4.1997年11月26日下午,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一村庄,突然从西北方飞来一大群(约500只左右)乌鸦,他们在附近的树林、竹丛、河滩里,飞翔、觅食、栖息。第二天,大群乌鸦突然从天空中雨点般的坠落下来,顿时,山林大地成了乌鸦的坟场。造成乌鸦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 遭到大型天敌的捕杀C. 乌鸦太多,食物不足 D. 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5.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配上对,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原因:A.氟利昂等排放物 B.砍伐森林 C.核污染 D.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 E.大量使用农药结果:a.酸雨 b.土壤和水污染 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d.臭氧层破坏 e.土地沙漠化 ( )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1.2 人的生殖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能力培养 培养观察和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与价值观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
重 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生殖过程;3.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人类起源于什么?主要证据是什么?2.人类的进化历程怎样?二、预习检测: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 生殖细胞结合,通过 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 完成的。2.男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性器官是 ,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性器官是 。3.精子是由 产生的,卵细胞是由 产生的,他们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并结合的部位是 ,受精卵开始分裂的场所是 ,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获得营养靠 。4.一般说,怀孕到第 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2.简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3.精子和卵细胞是从哪相遇结合的?最终又在哪 “安家落户”发育成熟的?4.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是怎样“吃喝”、“呼吸”、“排出废物”的?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受精卵分裂开始于(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2.胎儿有一条长的结构与母体相连进行物质交换,该结构是( ) A、胎膜 B、肚脐 C、脐带 D、胎盘3.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小肠 D、子宫4.胚胎发育到开始出现人的形态(即胎儿)的时期是( ) A、5周左右 B、8周左右 C、10周左右 D、12周左右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从母体获得所需要营养物质和氧的结构是( ) A、胎盘和脐带 B、胎盘 C、脐带 D、羊水6.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成熟卵细胞 C、神经细胞 D、成熟的精子7.胚胎发育期间,在胎膜和子宫之间产生一块有很多血管的圆盘状结构叫( ) A、胎座 B、肚脐 C、脐带 D、胎盘8. 人体的个体发育开始于( )A、精子 B、胎儿 C、婴儿 D、受精卵9.人体内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10.睾丸的主要功能是 ( )A.只产生精子 B.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储存精子 D.只分泌雄性激素11.卵巢的主要功能是 ( )A.只产生卵子 B.只分泌雌性激素 C.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D.输送卵细胞12.连线题,将对应的结构与功能连接起来.男性生殖系统 卵巢 产生精子 睾丸  产生卵子 子宫 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输卵管 输送卵子13.右图是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植入子宫内膜的连续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列标号的器官名称: ① ② ③ ④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受精卵分裂后形成的胚泡慢慢移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______ _。(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器官①的功能是 。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2.2 消化和吸收(二)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能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能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 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2.什么叫消化?它主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二、预习检测:1.观察课本P32页彩图,请完成以下表格:消化道外大腺体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所含消化酶消化何种有机物唾液腺胰腺肝脏消化道壁内小腺体肠腺胃腺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麦芽糖后,在哪个器官被彻底消化?被消化成什么?2.脂肪是从什么部位被开始消化的?被消化成什么?3.蛋白质从什么部位被开始消化的?在哪个部位被彻底消化的?被消化成什么?4.概括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征有哪些?A.适于消化的特征: 。B.适于吸收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右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脂肪被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顺序的各个器官,试根据图回答:1.代表胃的字母是 ,原因是 。2.曲线甲代表 被消化的情况,理由是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内主要的消化场所是( ) ,其中所含的消化液有 六、归航拾贝: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在下列消化液中,同时含有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是( )A、胰液和肠液 B、胃液和肠液 C、肠液和胆汁 D、胆汁和胰液2.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 )A、肝脏分泌消化脂肪的酶 B、小肠绒毛对脂肪的吸收C、消化脂肪的酶和胆汁的分泌 D、肝脏分泌胆汁,从而影响了脂肪的消化3.大米中的淀粉在体内最终被分解成哪种成分才能被吸收( )A、水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甘油4.有些对胃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通常都是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这样做的好处是( )A、病人用药时,容易吞咽 B、能减缓药物对胃的刺激C、保证药物全部进入小肠 D、抑制药物的吸收和药效5.利用下列哪组消化液,能够很快地清除容器中的油垢 A.唾液、胃液、肠液 B.胰液和肠液 C.胰液、胆汁 、肠液 D.胃液和胆汁6. 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A 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 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C 馒头中有白糖 D 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长期酗酒的人7.长期酗酒的人会影响哪种食物成分的消化(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8.下列器官中不具有吸收功能的是(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9.右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淀粉、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填序号)(2)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3)三种大的消化腺是 填序号),其中 能分泌消化脂肪的酶。(4)1是 ,它分泌的消化液的名称和作用是 。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能力目标: 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 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进入肺内的氧是怎样到达身体各处组织细胞的?二、预习检测:1.血液是由 和 组成的,它是一种 ,属于 。2.血浆的成分有: 、 、 、 、 等;3.血浆的功能是:运载 ,运输 和 等。血细胞包括 、 和 。4.RBC、WBC、Hb、PLT分别是 、 、 、 的英文缩写。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教材P59—60的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通过你的观察血液分成几层?(2)你认为血液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2.看教材图IV-29,写出血浆的组成成分以及功能。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 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你能分析为什么血管有点瘪吗?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2.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细胞3.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4.从体内抽出少量血液,放在试管里,加人少量的柠檬酸钠的作用是( )A.加速血液凝固 B.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加速其凝固C.使血细胞与血浆分开 D.防止血液凝固5.张华领导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做了一个实验:甲试管血液中加人少量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得到上清液,乙试管血液中不加柠檬酸钠,静置一天也得到上清液,那么这两种上清液( )A.都是血浆 B.都不是血浆 C.甲是血浆 D.乙是血浆6.如右图所示,(1)A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是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是:试管中的血液出现了 现象。图中的[1]是 ,呈 色;图中的[2]为 ,呈 色;图中的[3]的英文缩写为 ,呈 色,其主要功能是 。(2)B试管出现的是 现象。图中的[5]是 ,图中的[4]是 ,其颜色为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其成分包括 、 、 、 、 等;7.人的血液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属于 。8.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6.2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能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是靠神经系统的调节实现的。能力目标: 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初步形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人体神经系统的健康。
重 点 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及功能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有哪些方式?它的原理是什么? 2.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能够互相配合协调工作,主要靠什么的调节实现的?二、预习检测:1.神经系统是由 、 和它们发出的 组成的; 和 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 和 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2. 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单位。3. 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4.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 ,约有 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 。5. 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教材P97资料分析, 分析四位患者的病情案例1案例2案例3案例4发病原因脑血栓脊髓损伤扭伤肿瘤发病部位及症状① 当神经受到损伤时,它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什么情况?②脑与 和 之间,脑与 之间,脊髓和 之间都具有 联系。2.观察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讨论交流,总结完成下列问题。(1)神经元基本结构包括① ;② 。(2)在长的 外套有一层鞘,组成 ,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 。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 。(3)神经元的功能是: 。(4)神经元与其它细胞有何不同?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为什么喝醉酒的人走路时摇摇晃晃?喝醉酒的人为什么不能开车?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某人患脑溢血后,能听到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说话。其病变部位是( )A.小脑 B.大脑 C.舌 D.脊髓2.人喝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说明酒精已经伤害到了( )A.大脑皮层 B.运动中枢 C.小脑 D.脊髓3.神经系统可以分成两部分,它们是 ( )A.脑和脊髓营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大脑和小脑 D.脑神经和脊神经4.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反射弧 B.脊髓 C.神经元 D.大脑5.某人出现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失禁,最可能的原因是( )A.大脑受损 B.小脑受损 C.脑干受损 D.脊髓受损6.右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写出下列图中数字各代表的名称:① ; ② ;③ ;④ ;⑤ (2)图中的[ ] 和套在它外面的 共同组成的结构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条 ,神经冲动是沿着 传导的。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能力目标: 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
重 点 1.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3.耳的卫生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璃。2.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3.预防近视的“四不要”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右图为耳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外耳由[ ]_______、________组成;中耳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组成;内耳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组成。(2)耳的结构中,与位置变化有关的是[ ]_________、[ ] ;能收集声波的是[ ];能感知声音的是[ ];⑥是_________。2.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_________传到 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_________,刺激了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_________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3.噪声是指 声音。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 会受到影响,易患 、 等疾病。4.人体的感觉器官有 、 、 和 等器官。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教材P94听觉形成的过程,结合P93页彩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什么地方?3.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哪些?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有人在乘车、乘船或乘飞机时,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等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晕机。试分析出这些现象的原因。2.耳的哪能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这是由于刺激了具有特定感受器的( )A.鼓膜和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耳蜗和听习惯2.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半规管3.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分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完成咀嚼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保护鼓膜 B.防止打瞌睡 C.帮助呼吸 D.保持口腔卫生4.小兵感冒了,咽部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却引起了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通过( )侵染到中耳。 A.外耳道 B.咽鼓管 C.喉 D.耳廓5.右图为耳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6]是 ,它包括[ ]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它们的作用是将_______转化为________,并将振动传到内耳,振动刺激了[ ]___ 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并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_______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3)[ ]____ ___最先接受声波的刺激,当它内陷时,会引起听力下降。(4)“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 ]____ ____和[ ]__ ____损伤。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1
2
3
4
5
6
7
9
8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5.1 尿的形成和排出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3.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重 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ABO血型有哪几种类型?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2.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二、预习检测:1. 叫排泄; 叫排遗。2.人体的泌尿系统由___ __、_______、__ ____和____ __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__ _ ____。其中,肾脏是______ ___的器官,其他器官的功能分别是___ __ 、___ __、_ _。3.每个肾包括大约 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 、 、 等部分组成。4.肾小球是个 球,它是由 而成的; 套在肾小球外面,下接细长而弯曲的 ,其周围缠绕着大量的 。5.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 作用,肾小管有 作用。6.尿液形成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 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称为 ;原尿流经 时,全部 、大部分 和部分 等都被重吸收回血液,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 L,而排出的尿液约为 L。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 完成教材P82资料分析;2.结合教材P82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归纳:尿形成的大致过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教材P83中相关段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尿的排出过程。 4.思考:排尿的意义是什么?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下表是医生为甲、乙、丙三名成年男子进行的尿检和血检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克/100ml)样 品项目甲乙丙尿 检葡萄糖1.800蛋白质微量1微量红细胞0较多0血 检血红蛋白14148(1)甲、乙、丙三人所患的疾病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2)乙的尿液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医生根据丙的检验结果,可能提出的治疗措施是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4)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人体的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其中, 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由100多万个 组成。2.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 作用,形成了 ;由于肾小管有 作用,形成了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3.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分别是( )A.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B.动脉血、混合血、静脉血C.静脉血、混合血、动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4.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5.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气增加 B.养料增加 C.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减少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1.3 青春期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和青春期的卫生常识。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能力目标: 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2.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重 点 1.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2.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哪些变化和卫生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简述人的生殖过程。二、预习检测:1. 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2.男女在青春期出现的明显的生理现象分别是 、 3.当有了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分析教材P14的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以及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某地男生身高突增的年龄比女生要____(晚/早)。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发育有关。(2) 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______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是一生中___ ____和___ ___的黄金时期。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______。女生会来_______。2.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哪些心理变化?应该怎样做?3.你在青春期应注意哪些卫生?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许多有成就的人,就是在青春期内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青春期内开始取得成就的。著名诗人王勃在19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李世民在18岁时任军队的总指挥;马克思在17岁时写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文章──《青年在择业上的考虑》;恩格斯在19岁学会了IO种外国语言;列宁在18岁时投身俄国的革命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青春期更是非常短暂。你们怎样做才能利用好这人生的黄金时代呢?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童年期 B、青春期 C、幼儿期 D、成年期2.进入青春期,人体发育最迅速的器官是( ) A、肌肉 B、心脏和肺 C、骨骼 D、生殖器官3.青春期内,男性和女性会出现的新生理现象是( ) A.遗精和月经 B.第二性征和肺活量变化 C.心输出量增加 D.身高增加,体重增加4.青春期是一个智力水平的( ) A、高峰期 B、基础阶段 C、最后阶段 D、启蒙阶段5.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 ) A、开始阶段 B、发展阶段 C、停止阶段 D、最后阶段6.女子出现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等第二性征是由于( )A、生长激素 B、雌性激素 C、雄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7.下列关于青春期脑发育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脑的内部结构功能不断分化发展 B、大脑的兴奋性增强C、脑容量显著增大 D、脑的分析理解判断能力迅速提高8.切除子宫后的妇女一般( )A、第二性征不正常 B、不分泌雌性激素 C、第二性征正常 D、不再排卵9.认识自我:小时候,我们常会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抬起脸蛋,问着爸妈:“什么时候,我才能长得和你一样大?”而今终于长大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节拍:有的快,有的慢。不管你的节拍如何,你总会长大的!不要意味地羡慕别人,我们需要的是了解一些青春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度过16岁的花季!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每个同学生命的起点都是___________,孕育生命的摇篮都是________。 (2)同学们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___________。在这个时期,男、女同学都出现了正常的生理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青春期是同学们一生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集中精力学习。 (4)小明进入青春期,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你认为他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 ①我已经长大,我的事不用你管; ②内心世界复杂,不想跟家长交流; ③生活中的矛盾心理,主动与老师或家长交流; ④我行我素,不听老师的劝告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说出主要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重 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和食物来源; 主要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细胞中有哪些营养物质?二、预习检测:1.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分别是: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是: 。 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参与人体的各项 。3.人体缺铁时,会患 ,缺钙会患 。4.维生素不是构成 ,也不能为人体 ,但是人体一但缺乏它,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完成右表。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我们吃的蔬菜、粮食、水果为我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试完成下表:类 型作 用来 源蛋白质糖类脂肪2.看教材P24、25,结合下表学习无机盐无机盐的种类缺 乏 时 的 症 状食 物 来 源含钙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含铁的无机盐含碘的无机盐含锌的无机盐3.不同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4. 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2.我们吃的馒头、面包等食物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滴加碘液后变成 色,这说明它们都含有 。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食物能为我们提供 、 、 、 、 、 和 七类营养素,其中 虽不被人体消化,但可以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2.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不是构成人体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人体一但缺乏它,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3.某名同学不爱吃蔬菜,近期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他体内可能是缺少 。4. 、 、 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下列食物中含有维生素C.最多的是( )A.菠菜 B.番茄 C.鱼 D.辣椒6.如果一个人患了夜盲症,你认为他需要的食物是( )A.鸡肝 B.辣椒 C.鱼肉 D.牛奶7..你认为贫血的人体内有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A.镁 B.锌 C.铁 D.钙8.儿童经常食用鱼肝油和猪肝可以预防( )A.夜盲症和脚气病 B.唇炎和佝偻病 C.佝偻病和夜盲症 D.口角炎和夜盲症9.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 )A.葡萄糖 B.淀粉 C.木糖醇 D.麦芽糖10.脚气病例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精白面粉 B.胡萝卜 C.精白大米 D.标准粉11.关于食物中的水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运输营养作用 B.是能量的来源物质 C.是人体细胞内水的来源之一 D.可以运输废物12. 当你比较饥饿时,下列哪种食物补充能量较快( )A、糖 B、牛肉 C、肥肉 D、芹菜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 点 1.知道人猿同祖——古代的森林古猿; 2.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现代类人猿主要包括 、 、 和 四种。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仔细比较了 与 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 、 、 等地区,过着以 生活,吃的是 等。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完成教材第二页的观察与思考;2.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主要证据是什么?3.完成教材第4页的资料分析;4.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 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2.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 时代的古人类: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北京猿人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6.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7.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它的生活环境是 ,现在类人猿仍过着 的生活。8.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人类,其进化的历程是 。9.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 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由 发展到 。(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 。(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说出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3.通过观察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重 点 测量胸围差 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为什么说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二、预习检测:1.外界的空气进入身体细胞需经过 和 两个连续的过程。2.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    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   叶,右肺有    叶。每分钟大约呼吸 次。3.测量胸围差时软尺在胸前要与 平齐,在背部软尺要固定在 的下角,软尺的松紧度要 。需要测 次,取 值。4.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的肌肉     和     的结果。5.胸腔底部是  ,  主要是肌肉组织。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    ,使胸廓的上下径也    。呼气时,膈肌    ,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用手按在肺部两侧,体验呼吸时肋骨与胸廓的变化;2.进行实验:测量胸围差;3. 细观察P43“图Iv_26”和仔细观察P49“演示实验” 概括总结呼吸运动的过程:当肋间肌与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变   →肺的容积变   →肺内气压  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   肺,人体完成了吸气运动;当肋间肌与膈肌舒张→胸廓容积变_ __   →肺的容积变  →肺内气压   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  肺,人体完成了呼气运动。4.气体能进出肺的原因是什么?(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会游泳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 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  )A.胸部的肌肉   B.腹部肌肉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D.背部肌肉2.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3.当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4.右图是呼吸时胸廓和膈肌的示意图,把图号填入问题后面的括号内。吸气时的状态是图( ) 呼气时的状态是图( )5.根据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     (吸气还是呼气)。(2)图中A表示     ,图中B表示的是    ,图中C表示的是   。图中D表示的是     ,图中E表示的是     。(3)用手下拉E,小气球     ,表示      过程,说明      。(4)用手上推E,小气球     ,表示      。(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     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6.根据下表,某同学的胸围差是( )A.4 cm B.7 cm C.11 cm D.3 cm状态平静时尽力深吸气时尽力呼气时胸围(cm)9095887.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 收缩和舒张的结果。8.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  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  叶,右肺有  叶。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情感目标: 培养视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重 点 1.眼的基本结构; 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近视的方法。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 2.大脑皮层上有哪些功能区?二、预习检测:1.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__________,其次来自________。2.右图为眼球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①是 ;②是 , 的通道;③是 ,像 ,能 光线;④是 ,有 ,中央有 ;⑤是 ,其作用是 ;⑥是 ,其作用是 ;⑦是 ;⑧是 ;⑨是 ,含有许多 的细胞,能感受 的刺激;⑩是 。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并经过_____ ___等的_______,最终落在_________上,形成一个___ ____。__________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 传给__________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物像只有落在 上,人才能清晰的看到这个物体。4.近视眼是由于眼球__________过长,或晶状体___ ___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 的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 ( 透镜)加以矫正。5.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要”。“三要”是 “四不要”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璃。2.眼睛通过___ ____调节晶状体曲度,而瞳孔的大小由_________调节,光线由强变弱时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____,即光线亮时瞳孔变 ,光线暗时瞳孔变 。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某人的眼球结构完好无损,但他也是盲人,这很可能是他的 受损,导致    上产生的图象信息无法传导到  所致。2.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 变大了。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2.由远眺转为看书时,瞳孔和晶状体分别是( )A.扩大,曲度增加 B.缩小,曲度增加 C.扩大,曲度减小 D.缩小,曲度减小3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移动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4.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A.晶状体 B.角膜 C.玻璃体 D.瞳孔5.眼球里具有的保护内部结构功能的是( )A.脉络膜 B.巩膜 C.角膜 D.视网膜6. 下列有关预防近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看书时,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 厘米左右 B.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C.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D.电视荧屏的高度应高于坐姿时眼睛的高度7.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巩膜 D.巩膜和虹膜 8.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A.镜头、光圈和胶卷 B.胶卷、镜头和光圈 C.光圈、镜头和胶卷 D.镜头、胶卷和光圈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6.4 激素调节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2.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3.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重 点 1.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2.能够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反射?他可分为哪几种?人类特有的反射是什么? 2.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是由谁分泌的?他们又有何作用?二、预习检测:1.人体内有一类腺体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的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 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种腺体叫 。(内分泌腺的特点)2.人体的内分泌腺主要有 (分泌 等)、 (分泌 )、 (分泌 )、 (分泌 等)、 (分泌 等)、 {男}(分泌 等)、 {女}(分泌 等)。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 系统。(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它们的功能)3.激素是由 腺所分泌的,它在人体内的含量 ,作用 。对 和 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4.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 、利用和 等。当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时,患 病,对此病患者可通过 进行治疗。 5.有些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 ,而 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以致人们患有 。 防治这种疾病应食用 ,还可常吃 、 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的调节,但也受到 的影响。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教材P107资料,分析讨论并填写下表。激素名称产生部位作用分泌失调出现的缺乏症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2.阅读教材P108最后一段和P109,思考分析:为什么说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举出实例来说明。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有两位糖尿病患者为了治疗,一人口服了适量胰岛素制剂;另一人肌肉注射了适量胰岛素制剂。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哪个管用?为什么?2.近年来,报纸杂志经常报道,一些肉类食品的残余激素,劣质儿童保健品中隐含的少量的性激素,引起了儿童的性早熟。根据你所了解的激素的调节特点,试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根据左下图人体内分泌系统示意图回答: (1)图中[2]是 它所分泌的激素是 ,其作用是 。(2)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身体发生了明显变化,女学生的变化主要是[ ] 分泌的 调节的结果。(3)王伟近来多食、多饮、多尿,且渐消瘦,四肢无力,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血糖偏高,尿中含糖,其症状的形成可能与[ ] 的功能异常有关。(4)图中[1]是 ,它分泌的激素是 。如幼儿时它分泌不足则患 ;如幼儿时它分泌过多则患 。2.下列生命现象与激素无关的是( )A. 血糖含量经常保持稳定 B. 男孩进入青春期喉结突出C.强光下瞳孔变小 D.成年前人体不断长高3.下列腺体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 唾液腺 B. 皮脂腺 C.汗腺 D.甲状腺4. 下列激素可以影响婴儿脑发育的是( )A.甲状腺激素 B. 性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5. 既有外分泌功能,又有内分泌功能的是( )A. 肝脏 B. 皮脂腺 C.胰腺 D.垂体6.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自身调节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2.2 消化和吸收(一)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能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 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二、预习检测:1.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比较大,结构较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 。它可以分为_________ __和_____________两种。2.人的消化系统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其具体的组成器官请填写下的表格。 口腔咽、食道 ____ __ ___ ___ _______ _______消化系统 肛门的组成 ________(分泌________ ,含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分泌____ 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____ ___(分泌_____ 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__(分泌__ _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分泌___ _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3.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 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 以外,胃、小肠器官中还有许多种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讨论分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1)为什么要设计3组实验?(2)将3支试管在37度温水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试管编号注入浆糊加清水加入唾液摇匀放在37 ℃水中恒温冷却后加碘液现 象1号2亳升2亳升0亳升10分钟2滴2号2亳升0亳升2亳升10分钟2滴(1)1号试管内的浆糊(淀粉),未加 ,淀粉未被 酶分解,所以淀粉遇碘显 色;2号试管内因为加了 , 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 分解成了 ,所以,加 液后 。(2)由上实验可以看出,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物质存在于人体的那个结构中?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A 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 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C 馒头中有白糖 D 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2.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 )A 胃 B 咽 C 大肠 D 肝脏3.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最佳温度是( )A 30 ℃ B 35℃ C 37℃ D 40℃4.下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试管实验步骤123加入的物质馒头+2毫升唾液馒头+2毫升清水馒头+2毫升唾液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保温37℃水浴10分钟37℃水浴10分钟37℃水浴10分钟加入碘液2滴2滴2滴(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号试管为对照组。(2)若以1和3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 , 号试管为实验组。(3)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号试管,淀粉被分解的是 号试管,除口腔外,淀粉的消化分解还可在人体的 内进行。(4)若证明“37℃”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最佳温度,请写出设计方案: 。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1.4 计划生育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能力目标 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培养计算、整理相关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 1.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与价值观 2.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重 点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二、预习检测:1.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 亿。我国人口已超过 亿。2.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3.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 。晚婚----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 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 年生育。4.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关键是 。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 分析课本18页的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开始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2)我国从 年到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原因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口过快增长,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有 。(4)有人说:“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如果粮食问题解决了,人口增长就可以不受限制了”。这种说法是 原因是 。(5)我国一些地区流行有“多子多福”的说法,这种说法_______。2.完成探究——“晚育的意义”。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999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2.5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每年净增人口仍达到1300万左右。同时,人口分布极不平衡,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乡村人口占70.63%,,城市化水平较低。中国的耕地占世界的7%,人均占有0.078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也只是及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试分析:(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当今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人口基数 ,新增人口 , 人口多,年龄结构 的速度快,人口的分布 ,人口素质 。(2)结合当今人口现状,说明我国为什么将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将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它是指 。2.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 ,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是 。3.关于全世界人口的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全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五十亿 B.全世界人口已经达到六十亿C.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六十亿 D.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九十亿4.下列有关优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男女青年进行婚前检查 B.怀孕妇女定期检查身体和实施科学分娩C.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避免生出有遗传病的孩子D.对怀孕的妇女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控制男女性别5.关于人类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理由中,叙述错误的是( )A.因为人口数量越少,人口的素质就越高B.因为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C.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在内的生物圈D.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各种资源6.既有利于青年人健康生活,又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是( )A.晚婚、晚育 B.少生、优生 C.晚婚、少生 D.晚婚、优生7. 在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男子结婚的年龄不得早于( ),女子不得早于( )A.20周岁 B.18周岁 C.22周岁 D.23周岁8. 晚育是指提倡在结婚后推迟生育( )A.2~3年 B.5~6年 C.6~8年 D.12~13年9.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人口素质  D.年龄组成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能力目标: 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判断和分析鉴别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重 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什么叫酸雨?控制它的根本措施是什么?二、预习检测:我们本地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请你通过走访调查或采集实物等方式了解一下!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我们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分析:土地资源评价是:1.土地沙化较严重;2.土壤盐碱化;3.耕地面积少;4.土壤肥力低;直接影响是:风沙日益严重,无法实现花园式城市的构想,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讨论:应该如何保护土地资源?2、我们走访了物业垃圾处理站,了解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1)垃圾问题的概况: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户居民每天产生垃圾一公斤。市政府为处理些垃圾,投入了大量资金,产生多少清理多少,清扫——收集——运输——转运——掩埋,日复一日,无穷无尽。尽管如此,还有许多露天垃圾末能得到处理。(2)垃圾成分分析:固体废弃物分为三类:有机物、无机物、废品。有机物包括蔬菜叶、果皮;无机物主要是清扫出的尘土、炉灰、建筑垃圾等;废品包括金属、玻璃、纸张、纺织物等。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大气;加速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对垃圾采用的处理方法有无害化填埋法和焚烧法。讨论:应如何处理固体垃圾才能减少环境污染?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同学们每天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学校中,爱护环境首先应该从找做起。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做起。现在就请我们大家每个人说出一条措施,共同拟出校园环境的保护条例,好不好?(可参照课本提示.)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近年来,节日互送贺卡的人少了,这种现象从环保的角度分析是( )A.减少固体垃圾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个人资金的支出 D.移风易俗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养林业 B.允许林区人民砍掉树木,种植庄稼C.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D.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3.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开垦土地,广种粮食 D.多植树,多造林4.过渡包装和乱扔生活垃圾可以造成(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突然污染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④5.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常年的水旱灾害 B.臭氧层空洞 C.人口过度增长 D.野生生物死亡6.世界环境日是( )A.6月5日 B.5月31日 C.3月12日 D. 8月15日7.关于“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必须制作调查问卷 B.调查的结果与事实可能存在误差,必要时可以修正C.抽样调查时选择的样本要有突出特点 D.不能逐一调查是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停止工业的发展B.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C.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9.对于健康来说,科学有效的运动方式是( )A.有氧运动 B.森林浴 C.剧烈运动 D.专项运动10.保护环境,不仅要防止“三废”污染,更重要的是还要( )A.消除噪声 B.净化空气 C.自然保护 D.植树造林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题 §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能力目标: 培养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情感目标: 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重 点 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举例说明。二、预习检测:1.具有较强_______的雨水,叫做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__造成,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PH ____7。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河流和湖泊__________,可以直接危害植物的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2、废旧电池中含有_____、____、____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物质;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随着雨水渗漏到________,污染________,并随水分移动,进一步污染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直至进入多种_________和________的体内。3.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装置,减少 、 等燃料燃烧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 和 这些污染物的工作。4.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 和 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 的电池,大力开发无公害的 电池。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得出实验结论:2.请阅读P117和P118相关内容,了解水俣病、痛痛病的症状及发生原因,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总结:(1)归纳酸雨及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对生物的危害。(2)归纳控制酸雨及废电池的根本措施。(3)阅读<<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体验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你生活的社区里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你认为应当怎样改变这些现状?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酸雨、含铅废气、臭氧层破坏C.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D.温室效应、滥砍乱伐、臭氧层破坏2.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A.沙尘暴 B.二氧化硫 C.汞、镉等重金属 D.氟利昂3.在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试验中,模拟酸雨的浓度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应该是( )A.浓度越大,影响越小 B.浓度越大,影响越大C.浓度大小影响都一样 D.浓度大小都毫无影响4.通常,酸雨是指( )A.PH小于5.6的降雨 B.PH大于5.6的降雨 C. PH等于5.6的降雨 D.PH小于7.0的降雨5.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 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 而形成的。此外, 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地危害,被称为“ ”。6.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装置,减少 、 等燃料燃烧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 和 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7.各种电池中,造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含 、 、 的电池。最早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 的鱼虾造成的。8.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 和 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 的电池,大力开发无公害的 电池。9.发电厂可以利用煤 天然气 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A.煤和天然气 B.煤 C.核能 D.三者都可能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理解反射的概念; 2.学会膝跳反射实验,知道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 能力目标 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情感目标 体验反射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 点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耳分为________ ________三个部分;外耳由 ____ ______组成;中耳由_____ _ ___组成;内耳由_______ _______组成。在耳的结构中,与位置变化有关的是______ _______;能感知声音的结构是 。2.简述听觉的形成的大致过程。3.人体的各种活动主要是靠什么来调节的?二、预习检测: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它的结构基础是 。2.人体通过 ,对 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 的反应,就叫做反射,例如 、 、 等;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 。3.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比较 、 的反射。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按照教材P101方法步骤进行实验:《膝跳反射》,并完成下列讨论题。(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这一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2)如果有意识的将腿部的肌肉收缩,膝跳反射能不能进行?这说明了什么?2.结合教材P102图Ⅳ-54 松开烫手馒头的反射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反射弧所包括的五个部分结构是什么?(2)按照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将反射弧的五个部分结构用线连接起来。(3)缩手反射和有烫的感觉,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分别在哪?(4)在这个反射中我们是先感觉到烫还是先缩手的?为什么??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这种反应能称为反射吗?为什么?2.右图是反射弧模式图,如反射弧不完整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切断⑵,是否有反射,是否有感觉?如果切断④,是否有反射,是否有感觉?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的。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2.某人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此反射弧肌肉为效应器,则此人( )A.有感觉,能运动。 B.失去感觉,肌肉瘫痪。C.有感觉,但肌肉瘫痪。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3.王明的右腿不小心被利刃划破,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咬紧牙关没动。此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播路径是( )①脑 ②脊髓 ③腿部感受器 ④传出神经 ⑤传入神经 ⑥腿部肌肉A.③⑤②①④⑥ B.④②①⑤⑥③ C.③⑤④①④⑥ D.③②④⑤②④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 )A.反应 B.反射 C.反射弧 D.应激性5.小明认为手碰到火感到痛才缩回手来,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单分析说明。6.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将来自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的结构是[ ] (2)若上图表示人在睡梦中拍打蚊子的反射活动,则这个反射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用图中结构名称或箭头表示) (3)假设图中结构[1]是上肢皮肤,[5]是上肢肌肉,当[2]处受伤被切断后,会出现 ;当[4]处受伤被切断后,会出现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2.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 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血液流通的管道是什么?它有哪几种?2.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与其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二、预习检测:1.心脏位于 ,形似 ,大小如本人的拳头,能自动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其功能是 ,即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2.心脏的特点是:主要由 构成,且心房的壁比心室的壁 ,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 。这写特点与它们输送血液的功能相适应。2.心脏分四腔,分别是 、 、 、 。左心房与 脉相连,左心室与 脉相连;右心房与 脉相连,右心室与 脉相连。4.心脏四腔的关系是:左心房与左心室 通、右心房与右心室 通,左右两侧的腔 通。5.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瓣,它只能朝向 开;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瓣,他只能朝向 开;它们的作用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观察心脏的模型,结合P68“心脏解剖图”完成P68中的四个讨论思考题;2.观察P69图IV_38,归纳总结出心脏及相连的血管间血液流动方向。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若向离体猪心脏的上腔静脉灌入蓝墨水(扎住下腔静脉),蓝墨水将哪条血管流出?如果从主动脉灌入红墨水,红墨水将从哪儿流出?为什么? 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动脉 B.静脉 C.心脏 D.肺2.保证人体内的血液能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因素是:( )A.房室瓣 B.动脉瓣 C.静脉瓣 D.以上三项都是3.从心房上发出的血管不是( )A.上腔静脉 B.肺静脉 C.静脉 D.动脉4.血液能不停地在血管、心脏组成的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其动力来自( )A.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 B.动脉的收缩和舒张C.静脉的收缩和舒张 D.骨胳肌的收缩和舒张5.心脏四个腔的关系中,不正常的是( )A.左心房与右心房不相通 B.左心室与右心室不相通C.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D.不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6.在一个心跳过程中,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时,则( )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B.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C.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D.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7.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了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由心室→心房→动脉 B.由心室→心房→静脉C.由心房→心室→静脉 D.由心房→心室→动脉8.右图为心脏结构图,据图回答:(1)请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A ;B ;C ;D ;a ;b ;(2)心脏主要由 构成,分为四个腔,其中心肌最发达的是 ;(3)图中属于静脉血管有 (填字母);(4)血液在心脏与血管里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是因为图中f 只能向 开;e 只能向 开,使血液不能倒流。(5)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a,A,B,c这四部分结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 。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二)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培养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 点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三种血细胞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简述血液的组成成分;2.血浆的功能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完成右表血细胞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呈 状, 细胞核,富含 。最多白细胞有 ,比红细胞大最少血小板 细胞核,形状 ,最小较多 2.血红蛋白是一种 ,呈 色,其特性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回答教材上的三个讨论题;2.结合实验“观察人血永久涂片”,阅读教材P61一62完成下面表格;血细胞形 态 结 构功 能数 量红细胞女:(3.5~5.0)×10男:(4.0~5.5)×10白细胞(4~10)×10血小板(100~300)×103.根据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总结出血液的功能。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假如你身边的一位同学,随父母迁往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基本的道理。2.四名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体检者项 目检 查 结 果诊 断 结 果 和 处 理A(男)红细胞计数3×1012个/LB(男)白细胞计数15×109个/LC(女)血小板计数4×1010个/LD(女)血红蛋白80g/L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2.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3.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4.血红蛋白的主要特性是(  )A.容易和氧结合,不易分离 B.在氧浓度高时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时易和氧分离C.容易和一氧化碳结合,也易分离 D.容易和氧结合,也易分离5.病菌侵入人体后,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小板 C.白细胞 D.红细胞6.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 )A.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C.铁是维生素C的成分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7.皮肤划破出血,当伤口较小时,可看到伤口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__________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物质的结果。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1人 教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生 物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 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 点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作用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人能从食物中获得哪些营养物质?二、预习检测: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_和_______ 组成,具有 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道的作用①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②呼吸道可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④喉部有__________,吞咽时盖住喉入口处,阻止食物进入_________。⑤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表面有________可分泌黏液。纤毛摆动将尘粒、细菌和黏液送到咽部经_________排出体外,形成______。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完成教材P44——45中的资料分析;2.呼吸道总的作用:呼吸道具有保证 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 ,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 ,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 、 。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 、 是非常重要的。3.为什么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五、拓展创新:1.在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会觉得嗓子特别干,这说明什么?2.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3.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容易患肺炎,这是为什么六、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3.教师小结:七、课堂反馈检测: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前者由 、 、 、 、 组成,作用是 。2.痰是在 中形成的,是由 、 、 、等组成。由于黏膜表面的 不断 ,将痰推向咽部咳出。3.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之所以有温暖作用,是因为 ;之所以有清洁作用,是因为 。4.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按器官排列的自然顺序是? (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和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和肺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D.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5.在呼吸道中能允许食物通过的结构是( )A.鼻 B.咽 C.气管 D.喉6.人在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A.喉结   B.会厌软骨   C.环状软骨    D.甲状软骨7.下列既是组成呼吸道的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A.鼻   B.咽  C.肺   D.喉8.鼻在呼吸时对清洁空气有重要作用,其中鼻腔内鼻毛的作用是( )A.灭菌 B.温暖空气    C.过滤空气   D.湿润空气9.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膜上纤毛摆动的意义是 ( )A.使黏液均匀分布在黏膜表面 B.形成唾液 C.使气体进出通畅 D.将细菌和灰尘推向喉部10.我们在感冒时,常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  )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 B.喉肿胀,喉腔变 C.鼻黏膜分泌物增多 D.鼻黏膜充血肿胀11.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 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③鼻黏膜 ④会厌软骨 ⑤鼻毛 ⑥嗅细胞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12. 为保证我们室内空气的清洁、新鲜,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绿化我们周围的环境 B.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C.勤打扫教室及环境 D.关紧门窗防止外界灰尘进入13.右图是呼吸与吞咽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1)填出各部分的名称1 2 3 4 5 (2) 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通道。(3)吃饭时说话,容易造成 误入气管。(4)如果这是成年人的喉部侧面图,请你猜猜,是男人还是女人,说明原因?
学习评价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综 合 评 价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优 良 及 差
备课人:黄建德 备课组长:黄建德 教研组长: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