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空气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空气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29 12: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1.
教材分析
3.学法指导
2.教法分析
4.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
6.教学反思
5.板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第一单元对空气成分的认识,也为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做铺垫。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一.
教材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1、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
教材


重点:
1、知道空气的组成
2、掌握“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3、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难点:
1、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设计理念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创设情境──分析思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二.教法分析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同时九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教学方法
二.教法分析
创设情境法
指导阅读法
实验探究法
分析归纳法
三.学法指导
三.学法指导
调控措施:
(1)针对自主学习的调控措施
:因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比较缺乏,依赖性强,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2)针对分组实验的调控措施
: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深呼吸和憋气的方式,使学生知道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证明空气存在。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拉瓦锡通过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2、实验导学,探究原理
3、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教师实验,学生观察:
老师演示实验,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观察实验现象,适时地推出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3、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分组实验,交流讨论:
老师准备实验器材,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结合老师演示情况及课本上的内容来自主探究这个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讨论分析:通过对实验的误差分析,提出对实验如何进行改进或创新。
4、实验探究,发散思维
比较这两个实验装置和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有什么不同?
创新实验示例
5、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含有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经过科学家的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有: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与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6、对比应用,掌握新知。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课堂练习:判断空气、液氧、水、铁水、冰水混合物、河水、矿泉水等物质
讨论:我喜欢喝纯牛奶;
本店用纯花生油炒菜等
其中的“纯”物质是纯净物吗?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2.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点燃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与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六.教学反思
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扩展“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应把重点放在误差分析上;
(2)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独立设计并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所以我采用了先演示后分组的实验方式进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3)在物质简单分类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洁净的空气、冰水混合物以及生活中“纯”物质等学生容易混淆物质的区分;
(4)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空气的组成,实验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