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基础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基础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29 11:3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3.1分子和原子同步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苏轼在《六幺令?天中节》中写到“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能闻到粽叶香是因为(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的体积很小
2、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B.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3、下列现象从分子的角度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分子很小
4、公园里能闻到花香,合理的解释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数目变多 D.分子发生了分解
5、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6、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7、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缉毒犬通过嗅觉寻找毒品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质量很小 D.分子体积很小
8、杜甫的绝句《沙暖睡鸳鸯》中写到“迟日近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9、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闻到一股气味,说明了(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0、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 D.分子停止运动
1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1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3、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
A.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
B.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14、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所发生的一些客观事实,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是因为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B.双氧水能杀菌消毒,水不能,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结构不同
C.使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时能闻到酒味,是因为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D.口罩不会隔绝氧分子,是因为氧分子体积非常小
15、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气凝胶冰”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D.“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
16、对下列事实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蒸发为水蒸气,体积变大 分子体积变大
B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生成新分子
C 墙里开花墙外香 分子不断运动
D 太阳下湿衣服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A、A B、B C、C D、D
17、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A?烧杯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B.实验说明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实验说明氨气溶于水
D.氨气挥发成气体后分子间距变大了
二、填空题:
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原子②表示的是分子 。
(2)铁是由铁原子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均匀后,分子继续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3、如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仔细观察上述粒子运动的示意图,分子运动速率最快的是 ①(填序号)。
(2)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②③ (填序号)。
(3)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 有关。
(4)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4、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溶液变红,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这一现象说明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烧杯的作用是对比 。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 (“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 ,同时还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5、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A?组实验是铁丝的燃烧实验。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待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
(2?)B?组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左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原因是青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压强变小
(3)C?组实验是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 层,取一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有水雾 ,接着点燃了蜡烛刚熄灭的一缕白烟,该白烟的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
(4)D?组实不能 (填“能或“不能”)比较?MnO2和CuO的催化效果。
(5)已知: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醋酸有挥发性。
①图?1是小红模仿课本进行的实验。?根据已知,猜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②在进行实验时闻到也有一股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
如图2.改进后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外,还可同时证明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A 6、B 7、A 8、C 9、C 10、B
11、B 12、A 13、D 14、A 15、D 16、A 17、B
二、填空题:
1、答案为:
(1)原子;分子;
(2)铁原子,二氧化碳分子;
2、答案为:(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3、答案为:(1)①(2)②③(3)分子种类??(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4、答案:实验一:(2)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
实验二: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三: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5、答案为:(1)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火柴即将燃尽;(2)变浑浊;向左;青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压强变小;(3)三;有水雾;石蜡固体小颗粒;(4)不能;(5))①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