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29 11: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
1.如图,将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开,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这是由于生成了CuO
C.实验过程中,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对比实验:
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知识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空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由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燃烧需要可燃物
B.燃烧需要氧气
C.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是可燃物
5.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①③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若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也会燃烧
D.①②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6.(1)在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先将手帕放到白酒中浸泡,然后取出轻轻挤干,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手帕依然完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手帕不是可燃物
B.空气不足,手帕烧不着
C.手帕中浸有白酒,导致其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的酒精燃烧,导致水挥发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2)围绕这个实验,同学们展开拓展实验探究。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有关记录如下。推测⑤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3)结合你所知道的知识,写出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条件,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然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依据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温度高于240
℃,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10.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D
2.要有可燃物 需要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B [解析]
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与实验Ⅳ中蜡烛熄灭,都是因为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以上实验没有体现降温与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4.B [解析]
图中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能燃烧,小石块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燃烧时,滤纸碎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滤纸碎片与乒乓球碎片都能燃烧,说明二者均属于可燃物;此实验中没有探究燃烧需要氧气的对比实验。
5.C [解析]
烧杯中的热水对铜片上的白磷起提高温度的作用,对水中的白磷起隔绝氧气的作用;①③对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①②对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水中白磷的温度已达到其着火点,通入氧气会燃烧。
6.(1)D
(2)不燃烧
(3)C2H5OH+3O22CO2+3H2O
(4)用完酒精灯后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7.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1)4P+5O22P2O5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①通入N2时,b中红磷不燃烧;②通入O2时,b中红磷燃烧
9.C
10.(1)C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A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C中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会燃烧;对比实验A与C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